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茶」在全球只得兩類發音 源於漢語發音不同

歷史長河

「茶」在全球只得兩類發音 源於漢語發音不同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茶」在全球只得兩類發音 源於漢語發音不同

2020年05月06日 10:00 最後更新:05月07日 16:52

發音可見歷史流動。

廣東話有不少押韻童謠,是不少港人集體回憶。當中一首「大笨象揸支槍去打仗」,因最近有電視節目主持提出,引起網上掀起熱話。主持說憑「大笨象揸支槍去打仗」下一句的答案,就測到究竟是香港島還是九龍或新界區長大的小朋友,如果下一句是「打完仗,返嚟食碗辣椒醬」就是港島長大的;「打唔贏,返嚟食碗辣椒醬」就是九龍或新界區長大的。說法掀起網民討論。

一種「語言」或說法在不同地區有差異的現象時有發生,這類現象早在西漢末年語言學家揚雄所撰的《方言》有載,著作亦被視為最早記錄漢語詞彙在地理上差異。而我們也能透過這些有趣的現象,來看世界的歷史流動,最具代表的必然數到「茶」。

南宋劉松年《攆茶圖》(網上圖片)

南宋劉松年《攆茶圖》(網上圖片)

茶文化發源於中國,再傳播至世界。由於中國語言中對「茶」的發音不盡相同,茶傳播開去後,在全球各地的叫法也不同。漢字文化圈以外對「茶」的稱呼的起源,主要有「cha」及「tea」兩種,均可看出歷史來。

據了解,在幾乎全世界所有的語言中,「茶」的說法只有兩種,一種發音類似英語的「tea」,西班牙語中的「té」和南非荷蘭語中的「tee」;另一種發音類似「cha」,例如印地語中的「chya」,毫無疑問兩種發音都來自中國,正揭示古代茶葉「全球化」流動的路線。從陸上絲綢之路傳遞的茶葉,所到之處幾乎都叫「cha」,而在大航海時代期間,從海路傳送的茶葉,所到之處幾乎都叫「tea」。

南宋劉松年《鬥茶圖軸》(網上圖片)

南宋劉松年《鬥茶圖軸》(網上圖片)

「茶」(cha)這個詞是漢語,在很多不同漢語方言中發音都是類似。它來自中國,穿越中亞,最終在波斯語中變為「chya」,這是由於沿絲綢之路的貿易。事實上,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有茶葉貿易。「茶」這個名詞的傳播範圍,超越了波斯語,在烏爾都語中成為「chay」,在阿拉伯語中成為「shay」,在俄語中成為「chay」。它甚至傳到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斯瓦希利語中成為「chai」。受影響地方包括西藏、尼泊爾、印度、孟加拉、伊朗、土耳其、阿拉伯、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克羅地亞、捷克及俄羅斯等。

14世紀絲綢之路商旅 (網上圖片)

14世紀絲綢之路商旅 (網上圖片)

至於在東亞,日語和韓語中「茶」的說法也以cha為基礎,但他們用這個詞的歷史可能比波斯人更久。

但以上的解釋,不能說明「tea」這種發音的由來。在漢字文化圈,「茶」在不同方言中,讀音是不同的,在閩南話中,它的發音類似「te」,閩南語是在中國沿海省份福建所說的方言。而這種沿海方言的發音,說在大航海時代由荷蘭人將之帶到歐洲。

比利時畫家1720年繪畫英國家庭喝茶 (網上圖片)

比利時畫家1720年繪畫英國家庭喝茶 (網上圖片)

荷蘭在17世紀時,是歐亞間最主要的茶葉貿易者。據《世界語言結構地圖集》(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解釋,荷蘭在東亞使用的主要港口位於福建和台灣,當地「茶」的發音都是「te」。當年,荷蘭人向歐洲等大規模輸送茶葉,故現今多存在「te」的發音,因此一般認為「te」音多由海路傳出,也造成了英文中「tea」這個詞的由來,也才有了法語中的「thé」及德語中的「tee」。受影響的地方除了英、法、德,還有匈牙利、丹麥、挪威、瑞典、芬蘭、西班牙等。在西歐國家中,葡萄牙卻與別不同,他們「茶」的發音為「cha」,因為他們主要從澳門進口茶,從澳門引入粵語詞彙為「cha」就是理所當然了。

往下看更多文章

劉安一人得道 四周「雞犬升天」同受惠

2024年05月03日 20:00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