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列強環峙烽煙四起 胡服騎射振興趙國

史空穿梭

列強環峙烽煙四起 胡服騎射振興趙國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列強環峙烽煙四起 胡服騎射振興趙國

2020年05月23日 10:00 最後更新:10:13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代,趙國第六任君主。他在位的時候,奮發圖強,又推行「胡服騎射」政策,令趙國軍力日盛,史載「時趙之強,甲於三晉」。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趙武靈王年幼即位之初,正值魏國聯合其他周邊國家虎視眈眈趙國領土。年少有為的趙王,多番施計,又與韓宋兩國結盟,最終制止了戰爭爆發,保住了趙國。

趙武靈王令趙國強大起來。(網上圖片)

趙武靈王令趙國強大起來。(網上圖片)

為了令趙國強大起來,趙王決定向全國發佈實行「胡服騎射」的法令。胡服,是指類似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裝,同中原華夏族人的寬衣博帶長袖大不相同;騎射指學習周邊遊牧騎在馬上射箭的技術,有別中原地區傳統的徒步射箭。

改革推行之初,趙王親身示範,主動穿上胡服,後來趙國攻下原陽(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後,並將這個地方作為訓練騎兵的基地。由於當地人的騎術精堪,趙國騎兵經過訓練後,都變得靈活彪悍,迅捷勇猛。

趙武靈王 (網上圖片)

趙武靈王 (網上圖片)

趙武靈王令國家再次強盛起來,之後更滅掉中山國,把中山王迫遷到膚施(今陝西綏德縣東南)。同一時間,趙武靈王亦向北方的匈奴侵略者出擊,敗林胡、樓煩二族,辟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

「胡服騎射」的政策,除了令趙國強大起來,亦減弱了當時中原人民鄙視胡人的心理,令兩族之間的隔膜縮短,推動民族融合。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牧童談治國 只要去除「害群之馬」

2024年04月29日 20:00

「害群之馬」是很常見的成語,意思也簡單直接,但大家能說出它的出處嗎?「害群之馬」出自《莊子•雜篇•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有一次,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黃帝一行人來到襄城原野時,迷失了方向。這時,黃帝一行人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他們就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孩子說:「當然知道了。」黃帝說:「那麼你知道大隗住在哪裡嗎?」 孩子說:「知道。」

一群馬 (網上圖片)

一群馬 (網上圖片)

黃帝說:「你這孩子真讓人吃驚,你不但知道具茨山的位置,還知道大隗住在哪裡。那麼我問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像你們在野外遊走一樣,只管前行,不要把政事搞得太複雜。我前幾年在塵世間遊歷,常患頭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長者教導我說:你要乘著陽光之車,在襄城的原野上遨遊,忘掉塵世上的一切。現在我的毛病已經好了,我又要開始在茫茫塵世之外暢遊。治理天下也應當像這樣,我想用不著我來說甚麼。」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黃帝說:「治理天下,確實不是你的事情,可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向你請教究竟怎樣能治理好天下?」牧童不肯回答,黃帝又問,牧童只好說:「治理天下,就像我放馬一樣,只要能祛除妨害馬兒自然成長、繁衍的東西就足夠了。」黃帝大受啟發,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牧童,方才離開。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害群之馬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群體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人群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馬的危害,並且在日常中加以抑制,直接關係到群體的生死存亡。成語告訴人們,對於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免給國家、集體人民造成更大的損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