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自己搞的是間接選舉,為何要求香港有「真普選」?

博客文章

美國自己搞的是間接選舉,為何要求香港有「真普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自己搞的是間接選舉,為何要求香港有「真普選」?

2020年11月03日 19:10 最後更新:19:22

美國總統選舉開鑼,大家很關心究竟是特朗普抑或拜登入主白宮。今屆選舉由於有超過9000萬選民郵寄選票或者提早親身到票站投票,由於郵寄選票送達會有延誤,大選日(11月3日)當日未必能決出勝選者。在美國總統大選前,不妨重溫一下美國極其複雜的總統選舉制度。

美國總統選舉的方式,並非直接選舉,而是選舉人團制度(Electoral College)。美國選民投票選出支持的政黨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再由選舉人將票投給於該州獲勝的候選人。全美國如今有538個選舉人,每個州的選舉人數量大致反映該州的人口。加州人口最多,有55個選舉人,一些人口少的州份如阿拉斯加、特拉華、懷俄明等,只有3個選舉人。總統候選人要贏得過半數的選舉人票,即270票,才能當選。

通常而言,各州的選舉人票都會全部投給該州贏得選民票數較多的總統候選人,例如共和黨候選人在德州贏得50.1%的選票,德州的38張選舉人票就會投給共和黨候選人,不過,緬因州(4票)和內布拉斯加州(5票)這兩個州例外,她們會根據該州候選人得票率的比例去分配選舉人票。若選舉人沒有按選民意願將票投給得票數較高的候選人,稱為「失信選舉人」,須承擔法律上的責任。2016年選舉曾發生有7位選舉人沒投給該州選民支持的候選人,不過最後結果並未翻盤。

由於絕大多數州份是以勝者全取所有選舉人票,所以總統候選人會把焦點集中在那些所謂「搖擺州份」,即雙方支持率比較接近的州份。目前的形勢,拜登應該可以取得17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的多數支持,可以穩袋212張選舉人票,而特朗普穩奪20個州的選舉人票,但由於當中有很多都是細州,他穩贏的選舉人票只有125張。即是說,餘下的13個搖擺州的199張選舉人,仍未知到花落誰家,就是特朗普和拜登的主要戰場,特別是其中幾個中部的工業州份,包括威斯康辛州、賓夕凡尼亞州和密西根州,這些州份過去被視為三堵支持民主黨的「藍牆」(blue walls),合共有46張選舉人票,但在上屆選舉特朗普打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加上以新媒體戰術針對3個州大約6萬個可轉移選民,最終各以不足一個百分點的差距攻下3州,令到特朗普成功當選。這幾個重點搖擺州份,是今次兵家必爭之地。

美國這種極其複雜的選舉制度,有些時候會令到勝選者並不反映多數民意。由2000年起的5次總統選舉,有兩次出現得票較少的人勝選的情況:2000年喬治布殊當選總統,他只有47.9%選票,而對手戈爾有48.4%得票;而2016年,特朗普是以46.1%對希拉莉的48.2%得票勝選,差距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自1776年立國至今的244年內,只有3個總統在沒有贏得全民多數支持票下當選總統,但在過去的16年,就已經有2次這樣以少數得票當選的情況,凸顯了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的漏洞,讓並未得到多數民意支持的人,只要懂得鑽空子,就有機會登上總統寶座。讓人質疑美國的選舉制度,不能真正反映民意。為什麼這個號稱全球最民主的國家要採用間接選舉的選舉人團制度,而不用直接的選舉呢?

美國在1787年起草憲法的時候,當時由於美國幅員廣大,通訊困難,令到全國的公民投票選總統並不可能,便建立了選舉人制度,由每個州各自選擇選舉人去票選總統。但是,時隔233年,在資訊科技已極其發達的時代,直選總統根本毫無困難,美國卻依然保留過時的選舉人團制度,出現得票較少者當選的意外狀況。
其實不但是美國總統選舉方式,美國的兩院制也不純粹反映多數的意見。美國有參議院和眾議院,眾議院議席大約以每個州的人口比分配,共有435名議員,大體上反映了民意。但參議院由每個州派出兩名代表所組成,共計100名議員,從人口最多的加州到人口最少的阿拉斯加州,都是兩個議席。這就令到細州的民意的份量遠比大州為高。可以說,美國參議院制度接近香港的功能組別制度,目的是要保障少數意見,而不是反映大多數的看法。

這樣問題就來了,美國的總統選舉並非直選,美國參議院議員亦不按人口比例選出,美國的制度完全不符合香港反對派提出「真普選」標準,但美國卻一直支持反對派在香港推動的「真普選」,完全是雙重標準。

美國大選即將揭盅,看看會否又再出現意外,在拜登的支持率明顯高於特朗普的情況下,最終還是由特朗普以更多的選舉人票連任。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真正幫到市民的政策

2024年04月29日 18:57 最後更新:19:50

莫以善小而不為。有些政策看起來並不石破天驚,但細看真正幫到市民。

第一,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特首李家超在參選的時候提出這個計劃,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落實。政府房屋政策其中一個基本思路是,要從各個方面提高公屋的供應,減低市民輪候的時間,除了加快覓地建屋外,如何提前讓已經建好的公屋上樓,亦是另一個務實的思考方向。以前政府建公屋是要等整個屋邨建好,所有配套設施齊全,才讓居民入伙。但按「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可以以分階段建屋的方式,即使配套設施未百分百齊備,在可接受的居住環境下,讓獲分配公屋的居民提早上樓。按計劃在2023年開始的5年,有12000個公屋單位可以提前3至18個月入伙,提早上樓,即每年平均有2400個公屋輪候家庭受惠。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近日指出,房屋署抓緊落實工作,首批2147個「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的單位,在第一季完工,將可以配樓給居民入伙。首批完工單位座落於青衣長青邨及屯門業旺邨,例如長青邨5月就可以入伙,較預期提早了9個月。公屋提前入伙就可以讓輪候的居民直接受惠,何永賢對比輪候居民住劏房,每月租金可節省3000元,這2147個單位提早落成,可以讓受惠居民合共節省4900多萬租金。這些錢能放回基層市民的口袋,讓他們自己使用,有很大的意義。

這的確是政府改變一個政策,就讓市民直接受惠的好例子。由於市區的劏房租金可以貴至8000到1萬元,何永賢估計的公屋輪候戶每月可節省3000元的租金,已經是比較保守的估算,實際上居民可能節省更多。

回想舊日,香港大玩政治,議會經常拉布,拖遲批出工程撥款,就曾經令公屋落成延遲一年有多,其實就令輪候公屋的居民多付租金,直接受損,輪候公屋的市民因政治捱苦而不自知。如今香港的政治重回正軌,就令市民直接受惠。

第二,加快回收公屋。多年來香港經濟不斷改善,不少公屋戶已經搬到私樓,但是他們就沒有交回公屋單位,任由單位用來擺放雜物,這是對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如何回收濫用的公屋,亦成為本屆政府一個頭號關切的房屋問題。當局早前向88000個公屋住戶發出物業申報表,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近日指出,有450戶自動交回單位。政府會將申報表交予土地登記處,核對租戶有無擁有物業。

何永賢預計,今年度將會回收超過2300個濫用的公屋單位,較過去年均回收1300個更高,讓市民看到政府的決心。

香港公屋單位的建築成本平均92萬元,這個成本並未計入地價,粗略計入2000元一方呎地價,每個公屋單位的成本約150萬,回收2300個單位,政府就能節省34.5億元,今年較過去回收多1000個單位,就等於政府額外較過去節省15億元。政府要找地興建2300個單位相當困難,但只要努力回收,就可以提高公屋供應。

整體而言,香港土地缺乏、規劃時長,除了加快興建公屋單位之外,提早上樓、加大回收都是可以增加公屋供應的額外方法。

公務員作出努力,真正幫到市民,值得點讚。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