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機管局總裁 : 入股珠海機場參與當地機場發展 不為財務投資回報 只望做大香港機場份額

博客文章

機管局總裁 : 入股珠海機場參與當地機場發展 不為財務投資回報 只望做大香港機場份額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機管局總裁 : 入股珠海機場參與當地機場發展 不為財務投資回報 只望做大香港機場份額

2020年12月03日 18:53 最後更新:18:55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內,及香港機場管理局將投資珠海機場,惹起外界的關注,甚至有人批評香港津貼國內機場。機管局行政總裁林天福今天會見傳媒,介紹機場未來發展大計,並詳細解釋投資珠海機場的理念。

機管局行政總裁林天福。

機管局行政總裁林天福。

據林天福介紹,香港現在處理75%大灣區航空貨運,但大灣區以外的內地航空貨運則只處理28%左右。內地現在有238個機場,其中76個有國際口岸,香港要尋找內地機場合作夥伴,若對方缺乏國際口岸,則雙方有更大的互補性。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由香港機場到珠海機場,車程約70分鐘,兩個機場可合作處理客運和貨運,雙方的互補性相當強。

林天福介紹機管局未來的大計,將會發展「機場城市」。

林天福介紹機管局未來的大計,將會發展「機場城市」。

有記者問,為何不與廣東省東部的廣州天河機場或深圳機場合作? 林天福含蓄地解釋,「若說優勢互補,如果人哋機場好繁忙,好難補。」相對地,珠海機場沒有那麼繁忙,可發揮互補作用。

機場第三跑道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目標是在2024年完全完工。

機場第三跑道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目標是在2024年完全完工。

林天福說,希望大家不要把這看作財務投資,要爭取回報,機管局投資珠海機場,不是搏取豐厚財務回報,而是希望兩個機場可以合作,令雙方關係更穩固,現在機管局已在管理珠海機場,雙方有一定的合作關係,但若希望雙方關係牢固,入股是最好的方法。

問及是否計劃成為珠海機場主要股東,林天福說,相信香港機管局不會是珠海機場最大股東,但持股將達到一定比例,香港機管局有長遠的願景,包括與珠海機場合作,所以必須在珠海機場有一定持股量,合作才可真正開始,因只有這樣才可參與珠海機場的發展規劃,大家理念一致,合作才可以收到理想效果。

聽過林天福的介紹,才明白外界的批評其實是看錯了方向,這既不是珠海機場缺錢,要香港投資 ; 也不是香港機管局要爭取豐厚財務回報,才入股珠海機場。事實是香港面對國內龐大客貨運市場,但香港機場並沒有腹地,反而國內,特別是粵東的機場,就有廣濶的腹地。入股珠海機場,雙方形成戰略合作關係,香港機場的腹地投射到粵西,希望藉此吸收內地、特別是大灣區以外的航空客貨運。

由於和珠海的談判將會進行,機管局想爭取的條件,不能事先向外界透露。機管局也不想挑明香港機場與廣州白雲機場及深圳機場的競爭,所以機管局能說的相當有限,處境的確有點被動。

但若從香港機場客貨運發展的宏觀角度看來,香港若不能與內地機場有更緊密的合作,長遠而言,恐怕會落後於人。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生產力局推動搞「智能微工廠」 因地制宜 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05月06日 19:38 最後更新:19:47

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成為重點關鍵詞。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界定自己是新型研發機構,要在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力爭上游。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話,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包含創新、高品質、緑色、人才4個元素,要在這幾方面尋求突破。推動香港創新發展之餘,亦為國家作出貢獻。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

陳祖恒以生產力局大力推動的「智能生產線」為例,政府在2022年建議透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目標是將智能生產線由當時約30條增至2027年超過130條。陳祖恒話,如今已發展了76條智能生產線,未來很有機會達標。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左)。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左)。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就提到「智能微工廠」。畢堅文話,香港受限於土地面積有限和生產成本較高,香港工業發展,需要通過新模式,實現持續增長,因此「智能微工廠」(Micro factory)」的新概念,將成為香港工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介紹紡織業的「智能微工廠」,可以由一條線織出一件衫,做小批量產品。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介紹紡織業的「智能微工廠」,可以由一條線織出一件衫,做小批量產品。

畢堅文話,香港土地有限人工較貴,企業要發揮科創優勢,發展高端精細的產品製造,做小批量、客製化產品,並大大降低庫存。

生產力局介紹「智能微工廠」的概念。

生產力局介紹「智能微工廠」的概念。

「智能微工廠」是採用先進的智能生產技術和系統,來實現高度靈活的生產方式,提升空間使用效率,形成智能空間。「微工廠」將會充分利用生產力局開發的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科技,及有關智能生產項目的經驗及技術,包括生產力局設計的「貓頭鷹」生產線與及「天工開物」多用途工業人工智能應用平臺,為本地工業發展香港特色的「智慧微工廠」。

生產力局發展「智能微工廠」概念,的確有因地制宜去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理念。

生產力局介紹各方面的成果,如政府撥款只佔生產力局收入的22%(下左2方格)。

生產力局介紹各方面的成果,如政府撥款只佔生產力局收入的22%(下左2方格)。

順帶一提,如今政府撥款只佔生產力局收入的22%,他們透過向企業提供顧問等服務,不斷增加收入,正在打出一條新道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