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鍾南山:香港、內地在7月有限通關 廣東今次對Delta防控用了5種新方法

博客文章

鍾南山:香港、內地在7月有限通關 廣東今次對Delta防控用了5種新方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鍾南山:香港、內地在7月有限通關 廣東今次對Delta防控用了5種新方法

2021年06月26日 10:39 最後更新:06月28日 10:09

目前廣東的本地疫情形勢該如何判斷?廣東在應對新冠病毒Delta株在國內的首次社區傳播,有哪些好的經驗?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媒體採訪,對廣東的本地疫情作出最新研判。

鍾南山談廣州疫情。

鍾南山談廣州疫情。

鍾南山認為,廣東省在防控新冠病毒Delta株在國內的首次社區傳播中,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成果。廣東積累的經驗,將對全國疫情防控都產生幫助。

鍾南山:5月21日以來,廣東發生了3起由新冠病毒變異株引發的境外輸入關聯本土局部聚集性疫情。第一起是5月21日發生在深圳鹽田區的由Alpha變異株引起的局部聚集性疫情,自6月6日以來已連續18天無新增感染個案,疫情已得到完全控制。

第二起是5月21日發生在廣州荔灣區及相關地市由Delta變異株引起局部聚集性疫情,局限於廣州、佛山、湛江、茂名等4個地市的22個街鎮。截至6月24日,累計報告感染個案167例。

第三起是6月14日發生在深圳機場由Delta變異株引起的疫情,目前已累計報告感染個案7例,其中深圳4例、東莞3例。

深圳的Delta變異株與廣州的Delta變異株突變位點不同,是不同的來源。廣州的這次疫情可以說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深圳的還沒有真正地得到有效控制,需要高度警惕向周邊社區外溢並進一步向外地、外省擴散風險,以及在學校範圍內引起傳播的風險。

記者:此次廣東與Delta毒株「正面交鋒」,有哪些好的創新做法?

鍾南山指廣東根據Delta毒株感染的特點,採取了一些創新的科學管理措施。

鍾南山指廣東根據Delta毒株感染的特點,採取了一些創新的科學管理措施。

鍾南山:在學習了北京新發地疫情的有效防控方法之外,廣東根據Delta毒株感染的特點,採取了一些創新的科學管理措施。

第一,很快鎖定了傳染源,查清傳播鏈。5月21日接到報告後,當天下午,廣州就鎖定了感染來源。我們給所有病例都做了毒株的基因檢測,這個是其他地方沒做到的。通過基因檢測,我們發現病例都是首例感染的那個阿婆傳染的,傳播鏈很清楚。基因測序給我們疫情發展趨勢和如何管控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數據支撐。

第二,針對Delta毒株,改變了密接者的概念。Delta毒株病毒載量高,感染者呼出來病毒濃度大,傳染強度有所增強,所以過去的密接概念已經不適用了。過去是感染者發病前2天的家人、同辦公室的同事,在1米之內一同吃飯、開會的人,屬於密切接觸者。對Delta變異株,在同一個空間、同一單位、同一建築與感染者發病前4天曾經相處的,都是密接者。因為概念的改變,我們分級制定了封閉、封控等不同的管控模式。

第三,廣東首次在全國建立了「黃碼」制度。通過通信大數據,調取曾去過重點區域的人的行動軌跡,並賦予黃碼,並與公安部門密切配合。黃碼人員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核酸檢測,結合「三天兩檢」「七天三檢」等措施,一定意義上可以實現更加精准監控。通過以上措施,在廣州傳播鏈的167例病例中,主動搜索出沒有症狀的有53例,佔31.7%。可以說這是很重要的創新,更有針對性,助力我們很快控制住了疫情。

第四,廣東採取了嚴防向省外溢出的措施。5月31日、6月2日,廣州、佛山先後發佈通告要求離粵、離穗、離佛人員要72小時核酸陰性,後面加碼要48小時核酸陰性。通過這樣的措施,廣東的本土疫情沒有傳到省外。毒株傳得這麼快,但我們頂住了。

第五,開展封閉封控區域的動物監測。會不會存在人傳給動物、動物又傳給人的情況?發生疫情的荔灣西關是舊城區,老鼠特別多,居民也喜歡養貓。已經有一個國外的實驗證明,新冠毒株可以傳給貓。廣東專門在那邊部署了抓老鼠,抓了70例的老鼠做咽拭子,做了30多例的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的。我們對貓、狗的核酸檢測都在進行,預計7月就能完成,想辦法找到所有的可能的傳染來源。

記者問內地何時和香港恢復通關,中國何時可以打開國門?

鍾南山:預計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會比較快,因為最近香港沒有出現社區傳播,疫情控制得比較好,預計應該在7月份能夠有限通關。至於國際的話,我就覺得沒法預測。「一隅不安,舉世皆危」,要是其他國家疫情控制不好,永遠也打開不了國門。我希望能依靠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力量,實現疫苗共享,只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恢復正常的國際交流。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通關

往下看更多文章

「海洋間諜」畫面曝光 江蘇漁民捕獲海上竊密裝置即報國安

2024年05月09日 13:02 最後更新:13:19

在2024年國家安全教育日之際,國家安全部發布了一則引人關注的消息,揭示了我國海域面臨的潜在威脅——「海洋間諜」。這些由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部署的高科技裝置,試圖在我們的廣闊海域中秘密搜集敏感信息,侵犯國家主權與安全。

中國海洋面積遼闊,海岸綫漫長,不僅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更是重要戰略屏障,事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創新引領•國安礪劍》「十大公民舉報案例」專題展播中,國安部披露了一名普通的江蘇漁民老楊,成為了捍衛國家安全英雄的故事。

江蘇漁民老楊捕獲的海上竊密裝置照片。

江蘇漁民老楊捕獲的海上竊密裝置照片。

2018年9月某天,在黃海海域作業的船長老楊,打撈上一個小船模樣的物體。這個物體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通體黑色,上面布滿各類複雜裝置,還標有外文。另一部分外形細長,後面有推進器。

江蘇漁民老楊捕獲的海上竊密裝置照片。

江蘇漁民老楊捕獲的海上竊密裝置照片。

老楊出海幾十年,從來沒有撈過這樣的東西,直覺告訴他,這個神秘的裝置恐怕大有來頭。為避免發生意外情況,他果斷下令提前結束捕撈,立即返航。

第二天凌晨4點漁船靠岸後,老楊讓船員將這個可疑裝置移到碼頭倉庫中妥善存放,隨後撥通12339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電話。當地國家安全機關幹警迅速抵達現場,取回了這一可疑裝置。

老楊第一時間撥打國安機關舉報受理電話,提供有關綫索和情况。

老楊第一時間撥打國安機關舉報受理電話,提供有關綫索和情况。

經鑒定,這個不明裝置竟是某國研製的新型水下技術探測竊密裝置。它的設計理念,使用材料,製造工藝以及所攜帶的多種探測設備均處於國際頂尖水平,性能十分先進。該裝置可收集獲取多種類型的水文數據,對國家軍事安全及海洋利益構成潜在威脅。

據總結,這些「海洋間諜」功能各異,作用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服務於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的非法活動,危害國家安全。「海洋間諜」能夠在深海中長時間潛伏,無聲無息地收集海洋環境和船隻活動數據。它們有的如同海底監聽站,持續監測水文信息;有的扮演著移動監視器,隨洋流漂移,獲取實時海域狀况;還有部分設備甚至能引導外國潛艇在我海域內導航,意圖掩蓋其行動軌跡。

國家安全機關指出,這些裝置的技術性能先進,功能强大且集成度高。它們能在有限的空間內集成多種功能,實現數據的即時感知、採集、儲存、分析和遠程控制。其中一些設備還設有自毀機制,一旦完成任務即自行銷毀,增加了識別和應對的難度。

據國安部,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民群眾及時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反映危害國家安全的可疑情况,為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發現、防範、制止和懲治各類危害國家安全活動提供支持。

國家安全機關對老楊等人給予了表彰獎勵。

國家安全機關對老楊等人給予了表彰獎勵。

案例中,老楊等漁民憑藉敏銳的國家安全意識撈到境外竊密裝置後,迅速向國家安全機關報告,用實際行動維護了國家安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