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外國在香港「代理人」成為支聯會首針對焦點

博客文章

外國在香港「代理人」成為支聯會首針對焦點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外國在香港「代理人」成為支聯會首針對焦點

2021年08月25日 19:49 最後更新:20:12

警方發信予包括何俊仁、李卓人、鄒幸彤等十名支聯會董事,指根據《港區國安法》第43條,要求他們提交資料。支聯會表示會要開會討論應對。

近日支聯會「聞到燶味」,察覺到警方國安處的追究行動迫在眉睫,最近召開常委會決定解散支聯會,稍後將由會員大會決定。而與此同時,警方的追責行動急速展開。焦點主要有兩個:支聯會「結束一黨專政」的綱領,違反了《港區國安法》和支聯會本身和其骨幹成員涉嫌擔任外國和外地在香港的代理人,涉嫌收受黑金資助,在香港進行政治任務。

有關支聯會的網領問題,坊間過去講得比較多,而支聯會作為外地的在港代理人的問題討論比較少。而從警方的行動可見,後者才是首要的針對重點。今次警方的行動有兩大重點:

首次運用國安法實施細則附表五的權力,針對境外代理人。附表五第三條列明警務處處長可向外國代理人或台灣代理人作出書面通知,規定該代理人在指定期限內向警務處處長提供資料。

對於何謂外國政治性組織代理人的法律定義,附件五第二條有明確定義,1.受外國政府或政治性組織直接或間接指使、監督、控制、僱用、補貼或資助,或收受外國政府或外國政治性組織金錢或非金錢報酬;2. 為外國政府或外國政治性組織的利益而進行其全部或部分活動。而台灣代理人自然是指台灣當局和台灣政治性組織。

據悉,警方認為支聯會的骨幹成員符合「外國或台灣代理人」的法律定義。包括一、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於2012年至2018年出任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的執委和公司董事,而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被指與美國政府屬下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關係密切。鄒幸彤於2016年4月獲安排到印度出席受NED資助、由美國反華組織「公民力量」舉辦的第十一屆「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並與支持藏獨的達賴喇嘛會面。另外,鄒幸彤亦在2017年4月和周永康、梁頌恆、遊蕙禎等到台灣出席由台獨和藏獨組織舉辦的「西藏台灣人權連線活動」。

二、支聯會副主席何俊仁是華人民主書院的創會董事,華人民主書院多年以來依靠NED的資助運作,亦與台灣民進黨、台獨和海外的反華分子有緊密聯繫。支聯會多年串連華人民主書院舉辦多項反中活動,兩者關係十分密切。

三、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在2019年網上泄露的文件中,爆出他擔任秘書長的職工盟,自1994年開始,每年均向NED旗下的「美國國際勞工團結中心」申請資助,涉及的金額總共1300萬港元,李卓人在《港區國安法》頒佈實施翌日,以視像方式參與美國國會聽證會,要求美國干預香港事務。該聽政會是由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召開,目的是審議美國的《香港自治法》。

另外,與支聯會關係密切的組織,亦符合外國代理人的定義。包括一、華人民主書院,這書院於2011年5月在台北創立。創辦人是王丹,何俊仁、陶君行和鄭宇碩等是書院的董事。2012年4月1日,華人民主書院董事王興中發電郵給何俊仁、陶君行和鄭宇碩等一眾董事,告知書院向NED的撥款申請已獲批准,金額45000美元,使用要符合NED提出的規定,換言之,華人民主書院直接受NED的控制。

二、「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這組織於2007年1月成立,董事是何俊仁、劉慧卿和關尚義。關尚義是一個美籍律師。2016年8月,「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向NED申請資助的電郵曝光。這個組織以在內地建立維權組織為名,向NED申請資助包括直接聯絡維權律師、培訓學生領導人,製造更多上訪事件等;

三、「香港民主中國陣線」。「民主中國陣線」於1989年在巴黎成立,多年以來是海外的反中組織。「香港民主中國陣線」是「民主中國陣線」其中的一個支部。消息指警方要求「香港民主中國陣線」的負責人黃元璋提供資金流動的資料,以調查有否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

詳細分析警方向支聯會等人發出的通知書,就知道是針對支聯會關鍵人物作為外國或台灣代理人的問題。涉及的組織亦有很多,而這些組織長期接收外地政治組織,例如NED的資助,組織反華或反特區政府的活動。

支聯會等有關組織及人士的行為並非一般國際交流,而是與外部及境外政治性組織的勾結,涉及金錢或物質等經濟上的資助,為該外部勢力在港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在去年6月30日《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仍沒有停手。

警方現時要求相關人等提供資料,主要是要確認他們是否外國或台灣在香港的代理人以及他們與那些代理人組織的聯繫。相信警方追究支聯會的行動,只是剛剛開始。

李彤

Tags:

支聯會

往下看更多文章

真正幫到市民的政策

2024年04月29日 18:57 最後更新:19:50

莫以善小而不為。有些政策看起來並不石破天驚,但細看真正幫到市民。

第一,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特首李家超在參選的時候提出這個計劃,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落實。政府房屋政策其中一個基本思路是,要從各個方面提高公屋的供應,減低市民輪候的時間,除了加快覓地建屋外,如何提前讓已經建好的公屋上樓,亦是另一個務實的思考方向。以前政府建公屋是要等整個屋邨建好,所有配套設施齊全,才讓居民入伙。但按「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可以以分階段建屋的方式,即使配套設施未百分百齊備,在可接受的居住環境下,讓獲分配公屋的居民提早上樓。按計劃在2023年開始的5年,有12000個公屋單位可以提前3至18個月入伙,提早上樓,即每年平均有2400個公屋輪候家庭受惠。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近日指出,房屋署抓緊落實工作,首批2147個「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的單位,在第一季完工,將可以配樓給居民入伙。首批完工單位座落於青衣長青邨及屯門業旺邨,例如長青邨5月就可以入伙,較預期提早了9個月。公屋提前入伙就可以讓輪候的居民直接受惠,何永賢對比輪候居民住劏房,每月租金可節省3000元,這2147個單位提早落成,可以讓受惠居民合共節省4900多萬租金。這些錢能放回基層市民的口袋,讓他們自己使用,有很大的意義。

這的確是政府改變一個政策,就讓市民直接受惠的好例子。由於市區的劏房租金可以貴至8000到1萬元,何永賢估計的公屋輪候戶每月可節省3000元的租金,已經是比較保守的估算,實際上居民可能節省更多。

回想舊日,香港大玩政治,議會經常拉布,拖遲批出工程撥款,就曾經令公屋落成延遲一年有多,其實就令輪候公屋的居民多付租金,直接受損,輪候公屋的市民因政治捱苦而不自知。如今香港的政治重回正軌,就令市民直接受惠。

第二,加快回收公屋。多年來香港經濟不斷改善,不少公屋戶已經搬到私樓,但是他們就沒有交回公屋單位,任由單位用來擺放雜物,這是對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如何回收濫用的公屋,亦成為本屆政府一個頭號關切的房屋問題。當局早前向88000個公屋住戶發出物業申報表,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近日指出,有450戶自動交回單位。政府會將申報表交予土地登記處,核對租戶有無擁有物業。

何永賢預計,今年度將會回收超過2300個濫用的公屋單位,較過去年均回收1300個更高,讓市民看到政府的決心。

香港公屋單位的建築成本平均92萬元,這個成本並未計入地價,粗略計入2000元一方呎地價,每個公屋單位的成本約150萬,回收2300個單位,政府就能節省34.5億元,今年較過去回收多1000個單位,就等於政府額外較過去節省15億元。政府要找地興建2300個單位相當困難,但只要努力回收,就可以提高公屋供應。

整體而言,香港土地缺乏、規劃時長,除了加快興建公屋單位之外,提早上樓、加大回收都是可以增加公屋供應的額外方法。

公務員作出努力,真正幫到市民,值得點讚。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