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我的「得意想法」

博客文章

我的「得意想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我的「得意想法」

2021年10月12日 18:32 最後更新:18:38

我小時候是一個頑童,升上中學後,經常不交功課,差不多每日都要去教員室見老師。每次在操場玩耍完,跑上樓梯見老師前,腦海中都會冒出很多「得意的想法」。沙盤推演,模擬一下老師將會怎樣罵自己,又會想想自己可以提出一些什麼解釋,逃避責罰。那些「得意想法」五花八門,例如「阿媽病咗」、「突然肚痛」、「功課唔記得放落書包」等等…不過,這些「得意想法」往往遇上精明老師,最後都會招來一頓臭罵。

特區政府也開始提出一些「得意想法」。現時香港正在輪候公屋的市民超過25萬戶,首次編配單位的輪候時間平均是5.8年。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早前探訪劏房戶,有戶主更表示,等候上公屋,已等了12年。特首林鄭月娥早前上無綫新聞節目《講清講楚》時說:「當政府交付了土地,房委會就有責任盡快建屋,達到3年上樓的目標。」林鄭說正研究若房委會未能達標,或要求房委會代為負擔支援未能輪候到公屋人士的現金津貼: 「我有一個很得意的想法。現時的現金津貼的錢是由政府支付,為什麼不是房委會支付?你起樓起得慢,你自己付錢。」

林鄭「房委會付錢」的講法,就招來房委會委員陳旭明的反彈,他說,將未能達標的所有責任,歸咎於房委會並不合理,並表示房委會並沒有拖慢建屋程序。他說房委會現時並沒有大量土地可以即時使用:「以我所知,一點也沒有延遲,只是有很好多地,政府話搬過來,但又要搞城規、又要搞環保,好多事情。要求房委會支付補貼,即係難為了家嫂。」

林鄭的想法,惹起很大爭議。她在周二(10月12日)行會開會前向記者澄清,她所講的「房委會支付輪候公屋戶的現金津貼」並不是建議,而只是得她的「得意想法」。她認為有傳媒說這是「委過、懲罰房委會」屬「誇大形容」,強調搞出矛盾和爭議沒有建設性。

就林鄭的「得意想法」,可以有幾點評論。

第一,公屋輪候時間長,是否是房委會拖延建屋的結果?這是最核心的問題。

如今輪候公屋平均5.8年才獲得首次編配單位,由於長者可獲優先編配,非長者的輪候戶,可能要等7年以上。眾所周知,香港的房屋問題的核心,是土地供應不足。而相關的問題是政府開發土地和興建房屋的整個審批流程太繁複太長。在回歸前,從開發土地到建屋,只需10年、8年,現在搞到要20年。單是建屋,回歸前,建屋不用4年,現時卻拉長到6、7年。

土地嚴重缺乏,整個處理流程又冗長,才是土地和房屋供應不足的關鍵原因,並不是房委會起屋慢。而突出房委會的問題,是轉移了焦點。

第二,加快房委會的建屋程序,責在政府。政府交付了土地,但房委會在3年內仍未建到屋,當中的原因可能有幾個:一、土地是否平整?二、是否有特殊因素,例如靠近斜坡?三、如何能夠快速通過城規、區議會等程序?四、也是較後的原因,房委會本身的延誤。

房委會收到地之後在6年內也建不到樓,而私人發展商甚至講到要6、7年才建到樓,當中更多原因源於政府相關的審批問題,或者是面對政治壓力的拖延問題,房委會的責任較少。

第三,左袋右袋搵嚟講。政府計劃支付輪候公屋的市民現金津貼,相關的非經常開支預算需要80多億元,房委會截至今年3月底的現金及投資結餘有568億元,房委會目前是有能力支付的。問題是房委會是公營機構,所謂由房委會支付,其實只是政府的左袋還是右袋而已。房委會若因為要支付輪候公屋的市民現金津貼,不夠錢建屋,最終還是要向政府伸手。由此可見,要房委會因建屋慢而要出錢的想法,只是「得意」,但無實效。

香港嚴重缺乏土地,開發土地和興建房屋的程序又極之冗長,如果不從這兩個關鍵問題上著手,卻走去討論其他的邊緣議題,搞一些「得意想法」,或者可以造成熱鬧起哄,議論一番,但始終是無關宏旨,無補於事,和我小時見老師講的藉口,相差無幾。

盧永雄

Tags:

房委會

往下看更多文章

直接封禁社媒平台 可以提高香港自由排名?

2024年05月10日 19:38 最後更新:20:43

美西方一個又一個的排行榜,把香港的排名壓得越來越低,有時低到一個露出馬腳的地步。

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無國界記者公布2024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排名135名,在180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名榜中相當靠後,較一些由軍政府控制的發展中國家排名更後。而美國就排55,位居中前列。可以看看美國這個如此重視新聞自由的國度,做了什麼促進新聞和言論自由的事情。

一,封禁TikTok。美國參眾兩院通過封禁TikTok的法案,強逼TikTok中國大股東字節跳動要麼將股權出售,要麼TikTok就被封禁,美國總統拜登火速簽署法案生效。事過境遷,美國政客就露出馬腳,他們打著「國家安全」旗號封禁TikTok的背後,真正目標是封殺言論自由。

5月3日,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主持麥凱恩研究所的一個論壇,訪問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羅姆尼問布林肯,「一般來說,以色列人很擅長公關,但為什麼以色列和美國為加沙戰爭所做的辯護,如此無效?」布林肯將矛頭指向社交媒體,「在社群媒體生態系統環境中,背景、歷史、事實都被遺忘了,畫面引起的情緒,佔據了主導地位。」

羅姆尼則附和稱,「有些人想知道我們(議員)為什麼壓倒性地支持可能下架TikTok的法案,但如果你看看TikTok上的作品以及巴勒斯坦相關視頻數量,與其它社交媒體相比,它是壓倒性的」。羅姆尼直言:「這觸及了真正利益。」

羅姆尼的說話坦白得令人震驚,猶太的利益原來就是美國「真正利益」。在這個真正利益面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都可以被犧牲了。

羅姆尼及布林肯的言論,受到言論自由派強烈反對,前《衛報》專欄作家羅賓遜在社交媒體X平台上寫道:「我不知道羅姆尼是否意識到,他這番承認的話將被寫入法律裡,用來主張TikTok禁令,這明顯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而國家安全只是一個藉口。」

美國政客因為不喜歡TikTok上有暴露加沙戰爭殘忍真相的大量視頻,為維護猶太利益,就直接封殺一個社媒平台。反觀香港,社媒平台將「榮光歌」 虛假地列為香港國歌,特區政府並無封禁社媒平台,如今向法庭申請到臨時禁制令,也不是馬上強硬執行,而是慢慢勸說社媒平台矯正錯誤的搜尋結果,將「榮光歌」在香港搜索時下架而已。

二,學生示威一天清場。美國大學校園爆發大量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反戰抗議活動,美國政府就鐵腕對待。最突出的例子是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在4月17日宣佈紮營抗議,校方在4月18日就引入當地警察清場。這還不止,美國國會火速通過反猶法案,客觀上將支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定為非法,即使是和平進行亦都會被指為犯法。

反觀香港,在2019年發生大量佔領大學校園事件,以理工大學為例,當年10月就被示威者佔領了13日,當中黑暴在校內大量製造了數千個汽油彈,和警方對峙。香港警方長期忍耐,並無強硬攻入校園。事後理大花了5億元來修復校園,據校內的老師說,如今很多後樓梯等地方,仍然無法完全恢復舊觀,黑暴對學校的破壞,成為了校園的一道烙印。 

香港警察對待嚴重暴力的學生示威長期忍讓,美國警察就對和平的學生示威一天就出手了。

對比香港和美國發生的事情,你就會發覺,這些所謂新聞自由的排名十分搞笑,難道香港要好像美國一樣,通過法例,鐵腕封禁社媒平台,才能獲得更高的自由排名?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