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灣政策法案》的災難性

博客文章

《台灣政策法案》的災難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台灣政策法案》的災難性

2022年09月15日 20:04 最後更新:09月16日 11:52

美國又在台灣問題上出招。

9月14日,在22名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參議員組成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上,經過兩小時的討論,以17票贊成、5票反對,通過了《台灣政策法案》,為法案通過參議院鋪平了路。由於外交委員會的成員已包括了民主黨和共和黨,已統合了兩黨意見,法案步步推進,在眾議院得到通過的機會相當大。

這個法案被視為1979年美國實施《台灣關係法》以來,最全面重整美國對台關係的法案。

這個法案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反華色彩,最初是由抗中立場鮮明的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奧在2020年提出,他當時與民主黨籍議員麥克利一起提出名為《台灣關係強化法案》,聲稱法案的宗旨是多方面提升美台關係。該法案在上屆國會結束前,未能夠排上參議院外事委員會的議程,最終未能成事。去年3月,法案一度想捲土重來,但亦無進展。

隨著拜登政府打「台灣牌」的意圖越來越明顯,加上中期選舉臨近要博表現,今年6月,民主黨籍的外事委員會主席梅南德斯親自出手,與共和黨參議員葛蘭姆聯手提出《台灣政策法案》,法案亦順利排上參議院的外事委員會的議程。

現時的《台灣政策法案》和當年盧比奧所提出的《台灣關係強化法案》非常相似,都是從外交、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升美台關係。

《台灣政策法案》總長107頁,涉及多個重點,最後通過版本也作了一些修訂:

第一, 原版法案推動駐美代表處「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原版將此事列為「美國政策」,修正版則淡化成建議性質的「國會意見」。另外原本法案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比照一般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須經過參議院同意,職稱也應改成「代表」(Representative),等於在台美無正式外交關係下,變相承認台灣。但修正版本把這部分整個移除。

第二, 為強化台灣防衛能力,原版法案提出在未來4年內向台當局提供45億美元的軍事融資,修正版不僅保留這部分,還指明是無償軍事援助,且加碼第5年提供20億美元。法案要求優先並加速處理台灣軍購請求,要求美國國防部建立針對台軍的全方位培訓計畫,幫助其提升對抗中國大陸的能力。

原本法案將台灣地區指定為「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地位,與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同。修正版刪除要求把台灣列為「主要非北約盟友」,改成向台灣提供的待遇,要與「主要非北約盟友」同等。

第三, 法案要求美國幫助台灣參與各種國際組織,甚至要求美國行政機關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進行質疑,重新提出所謂「台灣代表權」問題。

這個法案,完全掏空了一個中國原則。即使修正版略為調低了調子,但又加強了軍事援助,仍在方方面面觸碰中國大陸對台政策的紅線,亦違反了當年中美建交的「三個聯合公報」。

第一、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違反《中美建交公報》內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原則。除非美國政府不接受這個「國會意見」,否則一接受就過界。

第二,增加對台售武和軍事援助,違反了《817公報》即《中美就解決美國向台出售武器問題的公告》中表明美方「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原則。

第三,將台灣定名為「非北約的盟友」,「盟友」二字包含了軍事結盟的意思。即其中一方受到對方攻擊,另一方就要作出防衛。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和台灣締結軍事同盟,對抗中國大陸,完全違反了「三個聯合公報」的「一中原則」。

此前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曾對美國發出嚴重警告,表示如果這項惡法通過,中美關係將面臨瓦解。拜登政府目前對這事情的態度曖昧,今年8月,《彭博》傳出消息,指白宮認為《台灣政策法案》的內容敏感,遊說國會踩煞車掣。白宮國安會發言人華森當時證實白宮確實對該法案的部分條文感到關切,通過法案可能會破壞和抵觸美國長年主張「一中政策」的條文。但是,隨著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即使法案略作修改調低了調子,但未知白宮會否阻止法案通過,抑或覺得略為修改的版本就可通過生效。

如果《台灣政策法案》在美國參眾兩院得到通過,最後又獲得總統簽署,成為了法律的話,即使是目前的修訂版,也是一場災難,等於美國單方面撕毀了「三個聯合公報」,將嚴重衝擊中美關係,預計中國大陸會作出強硬回應。或者拜登還有一招,拖過11月美國中期選舉再作打算。

盧永雄

Tags:

拜登台灣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一個「支爆」大陰謀

2024年04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21:03

黎智英案進入戲肉,但由於審訊曠日持久,外界的注意度下降,但近日從犯證人、律師助理陳梓華的作供非常有爆炸性,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 揭露「支爆」大計。之前作供的李宇軒由於無直接接觸黎智英,因此他間接引述黎智英或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的說話,只屬由第三方聽到的「聞說證供」(hearsay evidence),較易受到挑戰。但陳梓華是和黎智英有直接接觸的人,曾和黎智英見面3次,包括一班人2020年年初在台北開過會,並有不少和黎智英直接溝通的電話短訊,所以他的供詞不是聞說證供,而是直接證據。

陳梓華參與的台北會議,黎智英會上提出「支爆」大計,所謂「支爆」,即是「支那爆炸」。支那是日本當年侵華時對中國的一個貶損名稱,光是名稱已經顯見其惡毒含意。而所謂「支爆」就是要令中國從政治上和經濟上崩潰,政府倒台。當日在台北會議上,其中一名與會者「攬炒巴」劉祖迪,不相信真的會做到「支爆」,但是黎智英就很有信心,指根據歷史經驗很快就會「支爆」,因為中國政府用了很多資源監控人民,例如中國明朝就是這樣。

黎智英並具體詳述「支爆」4部曲,教導與會的「攬炒團隊」說,「國際游說唔係好似你哋咁做,要有4個步驟:1. 要令外國政府知道香港發生什麼事情;2. 再呼籲他們譴責及關注;3. 將外國的『枱底人』或外國政府想法帶回香港,只有這樣做香港人才會知道,外國政府冇離棄或者忽視佢哋; 4. 與『枱底人』建立關係,可影響到他們的對華政策,可以推動到制裁,甚至將來可以推翻中共。」

黎智英的「支爆」計劃,不單是一種空想,還設計了非常具體的步驟。

第二, 要做反對派大佬。從陳梓華的作供可以知道,在台北與黎智英開會期間,另一名從犯證人李宇軒不在現場,但會後陳梓華及「攬炒巴」劉祖迪與李宇軒開網上會議,向李交代黎智英建議,話要改變國際游說方向,團結不同板塊及民間力量,達到「支爆」,推動制裁,3人決定分工,由劉祖迪做精神領袖及打「議會線」、李宇軒打「國際線」,陳梓華則續聯繫「勇武派」及聯絡政治素人,並推廣「攬炒」論述,推動制裁政府措施。

黎智英做幕後大佬,出謀獻策,出錢出力,主動提出要支付流亡海外的劉祖迪生活費,並安排自己的助手Mark Simon為他們解決聯繫外國政要推動制裁中國的困難。整件事清楚見到黎智英不單是一個反政府傳媒的老闆,還是一個想推翻中共的政治行動核心策劃者,要做大佬,指點江山。

第三,     勾連外地的政府。黎智英最可疑的外地政治聯繫,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台灣,他搞《台灣蘋果日報》,和民進黨的高層關係密切,在之前的壹傳媒高層作供中可知,黎智英見過蔡英文,和蔡英文十分友好。而陳梓華等在台北的時候,黎智英又安排民進黨元老施明德和他們見面,施明德親自教授他們鬥爭方略,教他們如何長期鬥爭,以圖推翻政府。

至於美國方面,黎智英的關係更深,他的助理Mark Simon 曾任美國海軍情報員,而黎智英自己就見過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內等高層,和共和黨核心人物關係密切。不過這次作供最得人驚的,是不斷提到美國的「枱底人」,黎智英並沒有和陳梓華具體交代這些美國「枱底人」到底是什麼人,但美國「枱底人」和黎智英顯然有緊密聯繫。

從犯證人的作供,全面勾勒出一幅想全面顛覆中國政權的圖畫,而黎智英就是幕後大佬,所以說黎智英案是香港黑暴案件的眾案之母,一點也不為過。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