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戴上警章的汪洋大盜,無法無天

博客文章

戴上警章的汪洋大盜,無法無天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戴上警章的汪洋大盜,無法無天

2023年01月20日 19:43 最後更新:19:52

美國FBI局長登上瑞士世界經濟論壇大聲疾呼︰「北京的人工智能野心是建立在他們多年來竊取的大量知識產權和敏感數據之上的。」

美國FBI雷局長在世界經濟論壇。AP圖片

美國FBI雷局長在世界經濟論壇。AP圖片

中國人工智能(AI)技術取得愈來愈明顯優勢,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日經新聞》最新報導︰「分析過去10年各國的AI相關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中國自從2019年在質量上也躍居首位之後,不斷甩開排在第二位的美國的趨勢變得突出。」中國學術進步不可怕,怕的是正如FBI所指「北京的野心」。中國5年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目標是「在2030年成為AI領域的世界領導者」。

有關政策不斷加強,中國最高層同時加入指導。去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工業和信息化部本月中提出2023年加快AI等新興産業發展的方針。《日經》評論,美國也通過2016年制定的《國家人工智慧研發戰略規劃》等推進開發,但未能成功抗衡中國。好了,美國的吃相難看,再次在技不如人情勢下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位FBI的雷局長(Christopher Wray)在這個世界領袖雲集的經濟盛會,進一步警告︰「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國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進步來推進其駭客行動、知識產權盜竊和鎮壓國內外的持不同政見者。」順帶一提,美國常用AI無人機搞國際暗殺,如伊朗將領蘇萊曼尼。

FBI早前也針對抖音在美經營作出行動,美國其他部門亦配合起來對付中國在美的各項科技活動,由前Google主席施密特(Eric Schmidt)領導屬於國防部的「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SCAI),就建議嚴打、嚴查對與中國有關係的美國大學,《路透社》之前報導︰「NSCAI建議要求大學的研究經費和合作關係更公開,也建議要建立一個個人與單位的資料庫以提前標記風險。」

《德國之聲》去年報導︰「在NSCAI新的建議出台之際,美國正起訴5名去年在美國各地被捕的中國研究員,他們因為不揭露自己與中國軍方的關係而被指控簽證詐欺。」多名留美中國學者、研究員因涉嫌與中國關係而受到調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指責「美國一些政客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非美國企業」,定調這是「海盜行為」。

雷局長今次在瑞士粉墨登場,看來是預告FBI將全力打擊中國的AI間諜活動,不過,中國AI技術水平已經早已領先全球,美國有什麼「家傳之寶」值得人家窺探呢?——英國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統計,從2012年到2021年,中國AI論文是24萬篇,美國是15萬篇。不僅如此,從論文品質中國也佔優,AI研究論文被引用次數已經超過美國,佔據世界首位。

之前,華為被美國列入制裁黑名單的理由之一,是偷竊美國的技術,任正非向國際傳媒多次重申︰「說我們偷竊美國技術?美國都未有我們這樣的技術,我們怎樣去偷呢?」華為的5G和6G技術都是領先美國,相關專利數目也是全球企業數一數二。

呢個世界有人偷,更有人屈,兼夾撳住嚟搶。佢咪就係「海盜」囉,任正非,乜你唔知咩?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打中國最疼愛的兒子,有乜後果?

2024年06月14日 19:19 最後更新:19:39

歐盟宣佈7月初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徵最高達38%懲罰關稅。憑什麼要懲罰我們?原來這件事的水很深!

AP圖片

AP圖片

歐盟鼓足勇氣宣佈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貿易政策,受影響最大的德國當地媒體有點忐忑不安。《德國之聲》以題為〈歐盟「棒打」中國電動車,中國拿什麼報復?〉,左顧右盼的猜測中方會否以雷霆萬鈞之勢對等反擊。外交部日前已經回應︰「如果歐方一意孤行,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事關歐盟此舉是「不合理、不合規」。

非歐盟的英國隔岸觀火,湊熱鬧不嫌事大,BBC最新文章稱,「歐盟打了中國最疼愛的『孩子』」,記者進一步指出︰「電動汽車,在中國官方的敘事中頗為特殊,因為這太符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官方敘事。汽車是工業時代的集大成者,對與上下游帶動力強,同時也集中體現了一個經濟體的製造業水準。」明白了,英國把中歐貿易糾紛上升到民族復興的高度,也提醒大家,歐盟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的背後動機不簡單。

BBC貌似客觀的分析歐盟出手的理由︰「歐洲政策制定者非常希望避免重蹈十年前太陽能電池板的覆轍,當時歐盟只採取了有限的行動來遏制中國的進口,導致許多歐洲製造商倒閉。」換言之,歐盟上次用不公平的貿易手段企圖摧毀中國的新興技術產業,錯在不夠狠不夠絕,放生了中國,今次決定同中國玩舖大。

BBC語鋒一轉,把矛盾放在習近平身上︰「電動車行業崛起的全過程幾乎都發生在習近平主政時期」,2014年習近平上台第二年起草《中國製造2025》, 2015年正式公佈。 10年過後,計劃振興的十大產業,以新能源汽車最耀眼,BBC稱之為「習時代」的政績名片。

不過,BBC的文章充滿機心,不怕諷刺中國,也不忘挑撥離間,文評結尾如是說︰「2014年的中國決策者們可能既沒想到十年後它能發展這麼快,也沒想道中國和西方的關係變得這麼差,以至於電動車這個最疼愛的『孩子』,在十周歲的春夏之交,被美國和歐盟,先後打了一頓。」老實講,如果我不是中國人,相信會望文失笑,再如果我是大英國民,必感到心矌神怡。點解?

英國上世紀曾經是汽車製造大國,英國品牌銷售全球,當年英國可謂兒孫滿堂,怎不知彈指幾十年間,英國汽車產業「斷子絕孫」,賣的賣,執的執,英國老來孤寂,見到人家汽車做到風生水起,旺丁旺財,想起都要搽驅風油,今天有人「教訓」東方大國,可謂額手稱慶。

歐盟是當事人不是花生友,擔心中國反擊不留手。德媒稱︰「中國可能對法國和意大利的奢侈品、化妝品、葡萄酒、巧克力及家具徵收報復性關稅。」法意兩國一直是歐盟內部對電動汽車徵收懲罰關稅的主要倡導者,是為出頭鳥,此外,德國也擔心化學品生產商遭到報復。

中國已對歐盟進口的白蘭地發起了反傾銷調查,法國酒商「深感憂慮」,意大利名牌更加要有心理準備。中歐貿易戰打響,大家不必繡花也別太文雅。奉勸一句,如果有傷殘保險,歐洲買定有著數。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