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琼的從政路有幾個「第一」:她 2015年當選民建聯主席,是首個擔大旗的女性,也是最年輕的一位;今次她成與全國人大常委,更開了香港政黨現任主席晉身中央位置的先河。她是怎樣走上這高峯的?她一個「養龜」的故事,或可提供部分答案。

李慧琼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接譚耀宗的棒,成為政黨現任主席任此職第一人。她從「養龜」經歷中領悟從政之道,終登上更高峯。
李慧琼當年登上民建聯主席之位後,曾接受內部刋物《建聞》訪問,講了一段與囡囡養寵物龜的經歷。她說早年囡囡想養寵物,大家商量後,揀了養龜,以為易養不花時間。誰知飼養不久,隻龜就死了。
她偷偷買另一隻替換,哄囡囡說「龜病好了」,但那隻龜很快又病亡,她這次坦然讓囡囡面對這不開心的事,接受寵物死亡的現實。
直至囡囡9歲時,她倆累積了養龜的經驗後,決定領養一隻被遺棄的龜,因吸取了失敗教訓,這次養龜得心應手。為了養得更好,她還特別抽時間參加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的星龜護養班,其後更多養了幾隻,成為家庭成員的一部分。
李慧琼不會隨意說一些家庭瑣事,我覺得她想以這個故事,訴說從中領悟的從政之道,那就是要面對和接受挫敗,在過程中累積經驗,吸取教訓,即商管理論所謂的「學習曲綫」( Learning Curve),經過不斷反思,理出一條可有效達致目標的方程式。
她從政的歷程,正是這樣「跌了再起」一步一步走出來,當中經歷過幾個重要抉擇:2003年民建聯在區議會選舉大敗,次年打立會選戰時哀兵上陣,曾鈺成找李慧琼加入競選名單,出戰九龍西,當時有朋友勸她不要「陪跑」,以免影響日後的選舉,但她決意加入,逆風而行,藉此吸取經驗。
4年之後,她在九龍西領軍參加立會選戰,結果一戰功成,且成為票后,過往「陪跑」的小將,從此成為民建聯參選的主將。

她在2004年立會選舉加入曾鈺成的名單,當時有朋友勸她不要「陪跑」,但她決意出賽吸取經驗,4年後再參選成為「票后」。
她另一個抉擇,是2004年首次考慮出戰立會時,她正在會計師大行畢馬威任核數師,事業前途大好,曾鈺成找該行主席張建東徵詢意見,對方表示如李慧琼參選,便不可能在公司負責重要工作,她對此要認真作出自己的選擇。最後她決定走上從政之路,直到今日。
李慧琼不是光芒四射的「明星型」政治人物,那麼,她怎樣為自己歸類?她7年前在民建聯內部刊物的訪問中,用三個字標籤自己,就是「和、樂、中」:「和」是和而不同、家和萬事興;「樂」是樂天知命,無畏困難;「中」是真理在中間,反對各走極端、劍走偏鋒。
這與她的「養龜」故事,竟也有不少脗同之處。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