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前高官評政府今次救災:有進步 動員協調勝從前 官員踩40個鐘冇瞓

博客文章

前高官評政府今次救災:有進步 動員協調勝從前 官員踩40個鐘冇瞓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前高官評政府今次救災:有進步 動員協調勝從前 官員踩40個鐘冇瞓

2023年09月10日 20:59 最後更新:21:55

在短短幾日之間,政府連打兩場大仗,先是迎戰超強颱風蘇拉,因早有精密布防,災情比預期細,接着世紀暴雨驟至,來勢迅猛,政府應變難度更大,初期曾有短暫忙亂,幸而之前「打好了底」 ,強化部門協調、建立全面動員機制「雙軌」有效運行,明顯發揮作用。一位前高官與我談起政府今次表現,說在兩方面比過往進步。

前高官指,政府今次應對世紀黑雨災難,動員和內部協調都比過往有進步,動員力及效率皆見提高,此並非偶然,皆因在防範蘇拉時「打好了底」。圖為特首今午召開跨部門會議,聽取善後工作匯報。

前高官指,政府今次應對世紀黑雨災難,動員和內部協調都比過往有進步,動員力及效率皆見提高,此並非偶然,皆因在防範蘇拉時「打好了底」。圖為特首今午召開跨部門會議,聽取善後工作匯報。

這位前高官說,以他的觀察,今次世紀黑雨來得極急極大,政府要即時自動極速反應,並非易事。不過政府整體隨即全面展開行動,應變十分快,部門之間沒出現「你推我讓,事不關己」的現象,石澳居民撤離、地鐵復原、水浸與山泥傾瀉處理、交通恢復、災民支援等,都見到高效率,比從前有明顯進步。

他說有此表現並非偶然,之前政府內部已做了不少功夫,早在蘇拉來襲前,特首超哥已指示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統籌防風,吹雞叫齊20幾個部門,召開督導委員會會議,把行動提升至「全政府動員」級別,各政策局及部門在行動和通訊方面,都須「互相打通」,高度協調,做好超前部署。

由於防範蘇拉時已擺好陣式,內部運作及執行官員心態都有了「打整體戰」的部署,故到世紀黑雨來襲時,沒有出現各行其事、陣腳凌亂的情況。前高官說,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時,政府內部調動不夠快,以至人手和清理工具如電鋸等,都有十個樽七個蓋的情況,主要因為對重大事故應變及協調能力不足,部門之間墨守成規,今次則未見這弊處,整體公務員動員力加強了很多。

我記得當日陳國基開完跨部門會議後,一字排開見記者,有朋友笑言「使唔使咁大陣仗呀」,如今看來,這樣做絕對有必要,應對大災難的確需「打大仗」的部署和心態。

據知由黑雨當晚一開始,政府內部即進入作戰狀態,在兩個層面進行協作,政務司司長與副司長深夜用電話協調各個與災情有關的政策局局長,做好中央指揮,而保安局的緊急事故監援中心亦即時啟動,指揮救災工作。

至於不同局的局長,則加強屬下部門協作,其中保安局長調動各紀律部隊、民安隊和醫療輔助隊投入救災;發展局長指揮土力工程署、渠務署等應對山泥傾瀉和水浸等;運輸及物流局長協調路政署和港鐵恢復交通;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負責支援地區民眾;房屋局長則與水務署等合力,確保受災公屋通水及安全。

各高官當時都瞓晒身做嘢,據知他們於黑雨開始後,當晚都一直沒睡,不少官員連踩近40小時,為救災與善後爭分奪秒。官埸朋友同我講,當晚第一時間即有40多隊人出動去救援,又馬上設立10多個庇護中心,速度真係好高。此外,石澳車路一晚後即通車,區內居民同時由水路撤離,而黃大仙站水浸後一日就重開,復常之快,都好唔簡單。

整個救災行動的「中心人物」,則是特首超哥,他今午就召開高層會議,聽取政務司司長和各有關官員匯報善後情況,並部署周一返工返學安排,並作出指示和提醒。

律政司、廉署、稅務局等非負責救災部門,今次出動數百公務員落區參與支援,前高官指這做法以前沒出現過。

律政司、廉署、稅務局等非負責救災部門,今次出動數百公務員落區參與支援,前高官指這做法以前沒出現過。

前高官特別提到今次的「全政府動員」,7個職責上與救災無關的部門,動員了數百名公務員落區支援,他說這做法過往是沒有的,可以扭轉公務員慣常的「事不關己」心態,確是好事。

我初步看一看這批公務員來自何方,發現律政司、廉政公署、稅務局等與災情沾不上邊的部門也有人出動,頗有「全民皆兵」意味,值得一讚。

前高官說,政府今次比以前大有進步,但亦有須改善之處,就是政府初時着重於迅速處理災情,在更快發放訊息方面,未做得足夠 ,這值得進行「賽後檢討」,在下次出現大災難時,能做得更好。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六生離港高峯已過創10年低 移民潮降溫 讀本地大專慳好多

2024年05月02日 20:27 最後更新:20:38

對玄學有些認識的人都知,今年開始進入「九運」,香港亦將轉運,首年或仍有波動,但大勢應向好。流年之說,姑且聽之,不宜盡信,不過近期確出現了一些轉勢跡象,先不說財經和政治,講講教育,據教育局對中六學生離港升學的最新調查,去年繼續升學的DSE考生當中,只有9.4%出外留學,比起2020年的14.5%,明顯下跌,更創了10年新低,這亦可以說是一種「轉勢」。教育界人士分析,原因有幾個,包括升讀本地大專的機會增加等,但與移民熱潮漸冷,亦有一定關係。

中六生考完DSE後,慣常有部分到外地留學,不過佔繼續升學者的比率,就有高有低,以過去10年的數字說,2020年達到14.5%的高峯,2021年仍高企於14.3%,之後就持續回落,2023年降到9.4%,比10年前的數字還稍低,可見高峯期已過。

教育局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去年離港出外留學的DSE考生,只佔繼續升學學生的9.4%,是十年新低,比起 2020年高峯期的14.5%大幅回落。

教育局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去年離港出外留學的DSE考生,只佔繼續升學學生的9.4%,是十年新低,比起 2020年高峯期的14.5%大幅回落。

教育界朋友指,那兩年中六生離港升學比率猛升,與反修例動亂後出現移民熱潮,有一定關係;即使家長沒有移民,也多了人出於政治考慮,把子女送到外地留學,當中有人不滿香港現狀,也有人擔心子女受激進思潮熏陶,想法雖不同,造成的後果卻一樣,就是把中六生離港升學的人數推高。

多了中六生留港升讀大專,教育界人士指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移民熱潮降溫。

多了中六生留港升讀大專,教育界人士指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移民熱潮降溫。

2022年後,移民熱潮漸退,社會回復正常,中六生選擇是否出外留學,主要考慮的,是升讀本地大專的機會有多大。教育界人士指,由於人口結構改變,加上部分中四、中五學生已去了留學,DSE考生人數減少,大專學額卻仍維持,故升學競爭不如以往激烈,獲取錄不難,自然多了家長和學生選擇在本地升學。

對不少中產家長而言,近年香港經濟陷低潮,工作與收入不如過往穩定,不得不居安思危,如送子女去留學,皮費甚高,負擔都幾攞命,升讀本地大學就划算得多。教育局的最新調查結果,正正反映家長這種心態。

事實上,子女留學花費的確很嚇人,一位朋友幾年前安排兩個囝囝去澳洲升大,每人一年學費和生活費起碼要60萬港元,即共120萬,讀4年就要480萬了。如果留在香港升學,省下的錢十分可觀。

教界界朋友指,多了家長和中六生選擇留港讀書,還因為本地大學在國際排名表現亮麗,質素有保證,肯定好過去外國讀二、三綫大學。人同此心,離港升學者自然減少。

這趨勢對香港的大專教育發展,亦是大大好事。朋友說,大學近年大力提升教師質素和教學設施,又擴張應用科學大學的規模,最擔心的,是生源不足,如果留港學生增加,就可避免大專「產能過剩」。

我早前曾寫過,香港中小幼學生流失「危機」已呈現逆轉,2023至24學年的跌幅,比上一學年勁減86%,明顯與移民潮放緩有關,而中六生離港升學減少,進一步證明這趨勢,實在可喜可賀。

說香港「轉運」,可能太玄,但事實擺在眼前,又唔到你唔信。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