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駱家輝一別10年,世界變了模樣

博客文章

駱家輝一別10年,世界變了模樣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駱家輝一別10年,世界變了模樣

2024年01月05日 20:13 最後更新:23:56

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日前在CNBC節目間接承認,今天的美國不是昨天的美國。他與北京一別不過10年,中美彷如隔世。

美國國會山莊動亂三周年。AP圖片

美國國會山莊動亂三周年。AP圖片

駱家輝祖籍台山,西雅圖出世,2011年往北京履新時,帶來一陣西方媒體稱讚的「駱旋風」,當時的報導稱︰「他8月前往北京時背著背包帶著女兒在西雅圖機場的星巴克買咖啡的照片被傳到新浪微博後,立刻爆紅。」內地網友又爆出「駱家輝大使全家人在沒有包車、也沒有保鏢隨從的情況下遊覽廣西桂林陽朔的消息。」

上任一個月之後,駱家輝選擇乘坐經濟艙去參加大連達沃斯論壇。論壇上,有記者向他提問:「坐經濟艙來開會是否在有意提醒美國欠中國錢?」駱家輝說︰「作為(美國)政府官員,不管是其領事館的官員還是北京大使館的,也包括總統的內閣成員,一般的規則就是乘飛機時坐經濟艙。」去年中國接待美國的高層官員、國會領袖也一切從簡,沒有紅地毯,生怕太過舖張不合美國國情?!

與此同時,今年美國國債首越34萬億美元關口,2011年,美債14.29萬億美元觸及上限,爆發債務危機。2011年,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創1.3萬美元紀錄,2023年,中國持有美債減少到不足8000億美元,為14年來最低水平。也許,中方看透美國大使怎樣節儉,也無法扭轉美國命運。

2013年,駱家輝向總統奧巴馬辭職,外媒引述內地網友杜撰出以下對話。

奧巴馬問︰幹得好好的為什麼不幹?——駱家輝節約作風衝擊了內地文化,當時有媒體訪問調查,逾40%受訪者不認為這位美國大使「作秀」,反而要求中國官員學習「美國平等精神」,多坐經濟客艙——駱家輝答︰老實說,實在呆不下去了。水土不服,空氣又太差,你看(此處駱家輝給奧巴馬發過去一張深陷霧霾貌似CCTV新大樓的圖片),伸手不見五指,即使是長得像您這麼黑的人,隔了5米就看不見影兒了。

杜撰對話意猶未盡。奧巴馬:「這是小事啊,一會兒讓人給你快遞個空氣篩檢程式,再加一個防毒面具。」

駱家輝:「呃,謝謝……另外在這邊心理障礙挺大的,人家官員總是請我喝茅台住五星級酒店、用土豪金,我只能請人家吃麥當勞……諾基亞也不太好意思拿出手…」

《紐約時報》2013年11月23日刊出以上報導時,文末用句很精警︰「別了,駱家輝!帶點北京的霧霾走,以留作回憶。」這是一個美國時代的輝煌,話語權美國在手,軟實力天下無敵,不過,從此再沒有這種優勢了。今天的中國是新能源汽車當道,空氣清新,中國政府管治效率之高,盡見於成功抗疫,當下內地中產買車、住五星酒店很平常,內部消費強勁,此外,外賣騎手也極少用自行車了。不過,今天美國生活在社會動亂陰霾下,這是遺憾。

駱家輝今天不談人權自由,竟為不自由經濟、不公平競爭辯護,還稱,美國的確迫使中國無法取得英偉達、高通等半導體公司先進芯片,理由是「防止中國將芯片用於軍事目的或先進計算,從而與美國抗衡以及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據悉,荷蘭阿斯麥近期因美國政府施壓,取消了對中國的部分光刻機訂單。

別了,駱家輝,希望美國國山莊大道戾氣早散,人人可以自由踏行,閒來去品嚐中國茅台拿鐵咖啡,順祝世界和平!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打中國最疼愛的兒子,有乜後果?

2024年06月14日 19:19 最後更新:19:39

歐盟宣佈7月初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徵最高達38%懲罰關稅。憑什麼要懲罰我們?原來這件事的水很深!

AP圖片

AP圖片

歐盟鼓足勇氣宣佈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貿易政策,受影響最大的德國當地媒體有點忐忑不安。《德國之聲》以題為〈歐盟「棒打」中國電動車,中國拿什麼報復?〉,左顧右盼的猜測中方會否以雷霆萬鈞之勢對等反擊。外交部日前已經回應︰「如果歐方一意孤行,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事關歐盟此舉是「不合理、不合規」。

非歐盟的英國隔岸觀火,湊熱鬧不嫌事大,BBC最新文章稱,「歐盟打了中國最疼愛的『孩子』」,記者進一步指出︰「電動汽車,在中國官方的敘事中頗為特殊,因為這太符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官方敘事。汽車是工業時代的集大成者,對與上下游帶動力強,同時也集中體現了一個經濟體的製造業水準。」明白了,英國把中歐貿易糾紛上升到民族復興的高度,也提醒大家,歐盟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的背後動機不簡單。

BBC貌似客觀的分析歐盟出手的理由︰「歐洲政策制定者非常希望避免重蹈十年前太陽能電池板的覆轍,當時歐盟只採取了有限的行動來遏制中國的進口,導致許多歐洲製造商倒閉。」換言之,歐盟上次用不公平的貿易手段企圖摧毀中國的新興技術產業,錯在不夠狠不夠絕,放生了中國,今次決定同中國玩舖大。

BBC語鋒一轉,把矛盾放在習近平身上︰「電動車行業崛起的全過程幾乎都發生在習近平主政時期」,2014年習近平上台第二年起草《中國製造2025》, 2015年正式公佈。 10年過後,計劃振興的十大產業,以新能源汽車最耀眼,BBC稱之為「習時代」的政績名片。

不過,BBC的文章充滿機心,不怕諷刺中國,也不忘挑撥離間,文評結尾如是說︰「2014年的中國決策者們可能既沒想到十年後它能發展這麼快,也沒想道中國和西方的關係變得這麼差,以至於電動車這個最疼愛的『孩子』,在十周歲的春夏之交,被美國和歐盟,先後打了一頓。」老實講,如果我不是中國人,相信會望文失笑,再如果我是大英國民,必感到心矌神怡。點解?

英國上世紀曾經是汽車製造大國,英國品牌銷售全球,當年英國可謂兒孫滿堂,怎不知彈指幾十年間,英國汽車產業「斷子絕孫」,賣的賣,執的執,英國老來孤寂,見到人家汽車做到風生水起,旺丁旺財,想起都要搽驅風油,今天有人「教訓」東方大國,可謂額手稱慶。

歐盟是當事人不是花生友,擔心中國反擊不留手。德媒稱︰「中國可能對法國和意大利的奢侈品、化妝品、葡萄酒、巧克力及家具徵收報復性關稅。」法意兩國一直是歐盟內部對電動汽車徵收懲罰關稅的主要倡導者,是為出頭鳥,此外,德國也擔心化學品生產商遭到報復。

中國已對歐盟進口的白蘭地發起了反傾銷調查,法國酒商「深感憂慮」,意大利名牌更加要有心理準備。中歐貿易戰打響,大家不必繡花也別太文雅。奉勸一句,如果有傷殘保險,歐洲買定有著數。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