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黎智英案|楊清奇:黎專欄文章肯定西方對中國制裁有成效

HotTV

HotTV

HotTV

黎智英案|楊清奇:黎專欄文章肯定西方對中國制裁有成效

2024年03月11日 12:15 最後更新:03月12日 07:55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3月11日展開第四十二日聆訊。前《蘋果》社論主筆楊清奇(筆名李平)第六日作供,控方續問及《蘋果》論壇版不同寫手撰文角度。楊供稱,黎建議找桑普撰文,惟桑普公開支持港獨,不能刊於論壇版,前副社長陳沛敏遂建議他轉寫副刊專欄「名采」。控方又引述黎的專欄文章,楊指反映黎肯定西方制裁的成效。

楊又提到,時任美副總統彭斯發表對華政策演講,黎認為是正好時機;而反修例期間 《蘋果》和黎的專欄不斷提「上街」,對「和勇不分」的立場亦較寬容和支持,而《蘋果》和評論都落實「三不」,即「不譴責、不割蓆、不篤灰」,即使國安法實施後,亦無收指示要改變立場。控方已完成主問。

更多相片

庭外續保安嚴密。 巴士的報記者攝

庭外續保安嚴密。 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認為,時任美副總統彭斯改變對華政策,趁中國弱勢乘機落井下石,是正好時機。

黎認為,時任美副總統彭斯改變對華政策,趁中國弱勢乘機落井下石,是正好時機。

載着黎智英囚車。 巴士的報記者攝

載着黎智英囚車。 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智英妻子今續到庭旁聽。 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智英妻子今續到庭旁聽。 巴士的報記者攝

楊清奇續穿黑色風褸到庭,控方助理刑事檢控專員張卓勤續圍繞《蘋果》論壇版寫手的撰文作提問。控方展示2020年11月24日由「香港監察」高級政策顧問Sam Goodman撰寫的「加拿大加入救生艇計劃」,問楊是否認識「香港監察」?楊稱「知道有呢個機構,但唔係好清楚個運作」,又指上述文章由英文版同事轉發給他,「作者嗰邊提供咗中英文版本」。

楊:「香港監察」關注香港人權狀況

控方再展示2020年11月21日楊與前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之間的訊息,馮提到「Hi清奇,ben roger said he is giving us an op-ed(特稿), i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his colleague Sam Goodman, about Canada’s new lifeboat scheme 我們會用英文版next week。佢哋有中文版,你哋有冇興趣?」

控方問及,誰是Ben Rogers(羅傑斯)?楊稱他是「香港監察」負責人,知道他在英文版撰文,「中文版冇印象」。控方問羅傑斯及「香港監察」的撰文角度,楊指「香港監察」比較關注香港人權狀況。控方再問,制裁方面的角度如何?法官杜麗冰打斷指,證人僅稱關注人權,其問題是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控方遂問,羅傑斯及「香港監察」還有沒有其他撰文角度?楊稱「唔係好留意佢嘅文章,講唔到個結論出嚟」。

控方展示鄺頌晴、楊健興等文章 

控方展示,2021年1月28日由鄺頌晴撰寫的「Why people reckon upon Germany speaking up against human right violations」,楊稱「我唔識呢個作者,間中喺英文版睇到佢嘅文章」,對其撰文角度亦沒特別印象。

控方又展示,2021年3月31日由《眾新聞》主筆楊健興撰寫的「National Security Law targets small, but hits big」,楊稱楊健興當時是記協主席,「我搵過佢寫稿,佢係自由撰稿人」,又形容他「好強調新聞自由,支持新聞自由」,而庭上展示的文章來自英文版,並非由中文版翻譯而成。

控方再展示,由Joseph Long撰寫的「A growing threat」及由Michael Cox撰寫的「Time for UK to bring HSBC to heel」,楊表示不認識這2名作者。

利世民撰文與經濟有關 楊:覺得悶

至於筆名為「利世民」的李兆富(Simon Lee),楊稱他是《蘋果》論壇版專欄作者,「佢寫文章多數同經濟有關多啲,用經濟角度分析政治同社會問題」,楊形容「其實我同啲同事、讀者都覺得悶,冇特別文章畀我深印象啦」,又指其政治立場明顯支持民主派,觀點與黎智英一致,「黎生搵佢打理twitter帳戶」,不清楚他有否為英文版撰文。

庭外續保安嚴密。 巴士的報記者攝

庭外續保安嚴密。 巴士的報記者攝

桑普公開支持港獨 高層建議轉寫副刊專欄「名采」

控方又提到作者桑普,楊稱他是自由撰稿人,「間中有投稿畀論壇版」,而楊有時亦會找他回應新聞,形容他「比較激進」,「我都知道佢喺網上嘅文章係公開支持港獨嘅,但我喺論壇版唔會支持港獨嘅,所以用佢文章嘅時候,主題唔會涉及港獨問題」。

控方展示,前副社長陳沛敏與楊的對話訊息,陳稱「桑普有冇定期專欄?老闆建議找他寫。論壇有位嗎?」楊稱「他的文章怪怪的,而且公開主張港獨,所以一直沒敢讓他開專欄,否則,交了稿,出唔出都麻煩」,陳稱「或者叫他寫名采生活化啲」。控方問及,陳所指「名采」是甚麼?楊解釋,「名采」是副刊專欄,由《蘋果》創刊開始已有此欄目,「黎生專欄都喺名采嗰版」,於星期日刊出。

黎指示劉細良代替李怡專欄

楊又確認,劉細良是論壇版專欄作者,當時陳沛敏轉述黎的指示,邀請劉細良代替李怡的專欄。控方問及,黎是否認識李怡?楊稱相信黎認識,「佢兩個都係公司入面經常撞到,李怡曾經都係《蘋果》主筆,黎生冇可能唔識佢」。楊指,李怡曾寫過社評。控方續問,李怡與馮偉光誰先寫社評?楊指「《蘋果》有時同時有幾個主筆嘅,我唔知佢兩個邊個先、邊個後」。

國安法生效後 楊:作者少咗唔夠稿

控方另問及,香港金融專家錢志健,楊稱他曾經是專欄作者,「喺我接手論壇版之前,佢已經係專欄作者」,楊大概於2018年暫停其專欄,但其後亦會採用他的來稿,「因為《國安法》出台之後,作者少咗唔夠稿,佢來稿用過一兩次」。

另一專欄作者「安裕」,楊指他是資深傳媒人,《國安法》實施後,因擔心紅線減少撰文;被問到安裕的文章角度時,楊指「要簡單講,都係支持民主派啫」,而安裕本身熟悉美國政治,除香港議題,很多時文章亦關於美國新聞。

法官李運騰質疑,控方不斷問楊有關中文論壇版作者的寫作角度對本案有何幫助,提醒控方本案是審訊黎智英涉勾結外國勢力,作者支持民主與否,對本案無關痛癢;辯方亦質疑控方提問欠缺方向,強調審訊並非審訊民主。

控方展示,2張黎Twitter帳戶的截圖,分別是轉發給作者顏純鈎(筆名方圓)及前《蘋果》社長楊懷康(筆名古立)的文章,楊確認兩人文章反映黎及《蘋果》的觀點,又形容顏純鈎是「黎先生比較欣賞嘅作者」。

楊:黎專欄文章反映其肯定制裁成效

控方續展示,黎專欄「成敗樂一笑」的文章「時間就是武器」,指楊曾供稱文章提及制裁。楊在庭上看畢文章,並讀出內文「我也不相信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共的制裁會放緩,中共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大勢已去,暫時是無法逆轉的」,他指「我理解係黎生對制裁形勢嘅判斷嚟嘅」。

另一黎專欄文章「大時代快將來臨」,楊指內文提到「西方國家的制裁帶來的經濟損害一定非常大」,當中亦提到制裁後果,「當然,這可能只是虛驚一場,但那要幾年後才知結果⋯中共與美國對抗造成的經濟和政治損失,實在來得太大,甚至大到觸發成為對中共政權認受性的挑戰。保不住經濟,中共將保不住政權。與美國對抗造成的實質和信心創傷,預示中共將大禍臨頭。」楊指,上述可見「黎生肯定咗制裁嘅成效」,並確認上述兩篇文章反映黎對制裁的看法。

控方展示一篇於2020年4月2日刊出的文章「習近平主觀所願的治國風格 自由撰稿人 – 趙小華」,楊確認是2020 年3月20日黎給予附上便條的信件,內裡附上題為「簡談習近平執政以來的風格」的投稿,黎請楊過目看是否有用;楊承認改了相關文章的標題,法官杜麗冰問及內文有否作任何修改?楊稱沒有。

楊早前供稱,2018年10月楊和黎之間談及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哈德遜研究所發表了對華政策演講,黎的政治立場由那時開始變得激進,又指黎認為美國政策明顯轉變,「佢把握到呢個形勢嘅變化」。

黎認為,時任美副總統彭斯改變對華政策,趁中國弱勢乘機落井下石,是正好時機。

黎認為,時任美副總統彭斯改變對華政策,趁中國弱勢乘機落井下石,是正好時機。

黎指美國改變對華政策 是「時機正好」

控方展示2018年10月5日楊與黎之間的對話訊息,楊向黎傳送一條「美國之音」連結,以及彭斯演講撮要,「老闆,俾彭斯演講先。老毛啲嘢,遲啲搵」,黎回覆「剛聽了彭斯演講,反枱,美國帶領西方日本等國重新調整中國政策明顯不過了。這是針對習現在弱勢而來的,時機正好!」、「是趁中國弱乘機落井下石」。

楊指,不記得為何傳送彭斯演講撮要給黎,「記得係黎生講起呢件事」,而其訊息所指的「老毛」為毛澤東,黎「要我搵中國評價毛澤東嘅資料」。楊解釋「時機正好」意思,指可連同黎的下句一併理解,「習近平比較弱勢,美國係呢個時候改變對華政策,呢個時機係啱,調整對華政策,如果講埋下面嗰句會好啲,乘機落井下石」。

楊撰寫社評「香港挺身撞槍口」

同晚,楊又傳送由他撰寫的社評「美國發宣戰檄文 香港挺身撞槍口」予黎,楊解釋,「呢篇係我自己當晚寫嘅社論,寫完之後send畀黎生睇一睇,印象中佢冇提出意見,第二日報紙刊出」。 控方問及,黎於2018年變得激進,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有何看法?楊稱「正如我畀黎生嘅社評文章標題,2019年發生嘅反修例事件,真係撞正個槍口囉」,「美國舉槍對中國時,香港企起身擋住槍口,自己送一個目標畀美國打」。

控方問及,這與2019年反修例運動有何關係?楊指「我之前都講過啦,我覺得黎生曾經係一個成功商人,擅長把握市場、顧客需求」,又指他辦報時都擅長把握形勢及市場需要,「咁佢睇到美國對華政策變化之後,都會調整報紙立場」。 法官李運騰追問,這樣做有何目的?楊稱「我冇同佢討論目的,睇到啲變化,要我估嘅話⋯」李官指他不用猜測,控方則著他說出其觀察到的改變。

反修例期間 《蘋果》和黎專欄不斷提「上街」

楊續指,「喺反修例運動中,《蘋果》立場既激進係眾所周知啦,新聞報道入面經常睇到『上街』兩個字,我覺得唔係好嘅標題囉,成日見到今日上街、明日上街、今日又上街、明日又上街⋯成日都見到好多呢啲標題」。 楊指,黎專欄文章經常呼籲人上街,初時社會爭議「和勇不分」,「但黎生專欄同報道睇到,對『和勇不分』,成個《蘋果》立場都係比較寬容同比較支持」,楊又指「和勇不分」當時有「三不」,即不譴責、不割蓆、不篤灰,「咁從報紙嗰個報道同評論嚟睇,係落實呢三個不嘅」。

《蘋果》落實「三不」 國安法實施後無指示改變立場 

控方問及,「三不」政策在《國安法》實施後有何改變?楊稱「我冇收到指示⋯基本上冇再提『三不』嘅,但都冇話立場改變」。

控方指已完成主問,辯方資深大律師彭耀鴻預計,盤問兩日,並需時準備。法官杜麗冰將案件押至周二(12 日)續審。

載着黎智英囚車。 巴士的報記者攝

載着黎智英囚車。 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今穿啡色皮褸和白恤衫、淺藍色褲,他甫到法庭即與其律師團商討,其妻等今續到庭聽審。

黎智英妻子今續到庭旁聽。 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智英妻子今續到庭旁聽。 巴士的報記者攝

在上周五(8日) 的第四十一日聆訊中,控方就《蘋果》論壇版寫手作提問。楊清奇供稱,2020年周六專題曾刊「中美對抗升級」主題,因時任美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自治法案》,而管理層亦有指示刊登不同寫手的投稿,因他們「都清楚黎生觀點」。楊又確認李柱銘、胡志偉、林海、古德明等文章都曾刊於評論版,楊形容大部分寫手都支持抗爭及制裁。

Tags:

習近平

往下看更多文章

黎智英案|黎今缺席聆訊獲批 控方舉證完畢 案件押後至7.24中段陳詞

2024年06月11日 16:07 最後更新:16:07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6月11日進行第九十日聆訊。黎智英上周五透過律師去信法庭申請今缺席聆訊,以節省公帑,黎表明今日聆訊所涉本案文件管理事宜,他缺席亦不會引致審訊不公。法官杜麗冰指,黎近日身體欠佳,今有辯方律師團隊代表,故批准黎缺席聆訊。控方呈上涉案文件後,指控方案情已正式完結。最後各方同意本案押後到7月24日及25日再開庭,讓控辯雙方進行口頭陳詞。

警方在庭外查車。 (巴士的報記者攝)

警方在庭外查車。 (巴士的報記者攝)

法官杜麗冰甫開庭便交代指,黎的代表律師團隊上周五(6月7日)去信法庭,申請黎缺席是日聆訊,而黎有權出席及缺席聆訊,是次是黎自願缺席聆訊,也不會令其蒙受不利,故希望法庭批准他是日缺席,以節省公帑。法官考慮到,今日審訊不涉重大事宜,僅涉控方在完結控方案情前修訂翻譯文本編輯事宜,且黎近日身體欠佳,故批准黎缺席今日聆訊。

辯方律師團隊離開法庭。 (巴士的報記者攝)

辯方律師團隊離開法庭。 (巴士的報記者攝)

控方呈交近110頁修訂文件及證據列表  完成舉證 

控方遂向法庭呈交近110頁的修訂文件及證據列表,並指控方案情已正式完結。辯方則呈交轉換涉案數碼化證據為辯方證物的書面申請,交代指大部分證據已在盤問控方證人期間提及,包括一些Slack及Whatsapp聊天紀錄。

就黎智英申請中段陳詞,法庭安排辯方於6月18日存檔書面陳詞,控方在6月25日存檔回應書面陳詞,辯方則於7月2日存檔回應陳詞。

法官李運騰7月初要處理「35+顛覆案」被告求情  案件押後至7.24

由於法官李運騰需在7月初處理「35+顛覆案」的被告求情,各方同意本案安排到7月24日及25日開庭,讓控辯雙方進行口頭陳詞。案件押後至7月24日上午10時再續。

辯方律師團隊下午進庭。 (巴士的報記者攝)

辯方律師團隊下午進庭。 (巴士的報記者攝)

在第八十九日的聆訊中,控方播放由黎智英手機檢取、由「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透過WhatsApp傳予黎的影片連結片段。片段中羅傑斯訪問英國上議院議員阿爾頓勳爵時,對方指2020年擬推出的《香港國安法》將影響香港自由,認為若中國續侵犯港人人權,英國應保障所有港人的第二公民身份,為香港人爭取價值、法治及權利,並提及前港督彭定康已發起約200名23國政要聯署聲明反對《香港國安法》立法。控方完成播放涉案片段及呈上承認事實,待控方完成修訂及涉案翻譯文本等,便完成控方舉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