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六生離港高峯已過創10年低 移民潮降溫 讀本地大專慳好多

博客文章

中六生離港高峯已過創10年低 移民潮降溫 讀本地大專慳好多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六生離港高峯已過創10年低 移民潮降溫 讀本地大專慳好多

2024年05月02日 20:27 最後更新:20:38

對玄學有些認識的人都知,今年開始進入「九運」,香港亦將轉運,首年或仍有波動,但大勢應向好。流年之說,姑且聽之,不宜盡信,不過近期確出現了一些轉勢跡象,先不說財經和政治,講講教育,據教育局對中六學生離港升學的最新調查,去年繼續升學的DSE考生當中,只有9.4%出外留學,比起2020年的14.5%,明顯下跌,更創了10年新低,這亦可以說是一種「轉勢」。教育界人士分析,原因有幾個,包括升讀本地大專的機會增加等,但與移民熱潮漸冷,亦有一定關係。

中六生考完DSE後,慣常有部分到外地留學,不過佔繼續升學者的比率,就有高有低,以過去10年的數字說,2020年達到14.5%的高峯,2021年仍高企於14.3%,之後就持續回落,2023年降到9.4%,比10年前的數字還稍低,可見高峯期已過。

教育局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去年離港出外留學的DSE考生,只佔繼續升學學生的9.4%,是十年新低,比起 2020年高峯期的14.5%大幅回落。

教育局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去年離港出外留學的DSE考生,只佔繼續升學學生的9.4%,是十年新低,比起 2020年高峯期的14.5%大幅回落。

教育界朋友指,那兩年中六生離港升學比率猛升,與反修例動亂後出現移民熱潮,有一定關係;即使家長沒有移民,也多了人出於政治考慮,把子女送到外地留學,當中有人不滿香港現狀,也有人擔心子女受激進思潮熏陶,想法雖不同,造成的後果卻一樣,就是把中六生離港升學的人數推高。

多了中六生留港升讀大專,教育界人士指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移民熱潮降溫。

多了中六生留港升讀大專,教育界人士指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移民熱潮降溫。

2022年後,移民熱潮漸退,社會回復正常,中六生選擇是否出外留學,主要考慮的,是升讀本地大專的機會有多大。教育界人士指,由於人口結構改變,加上部分中四、中五學生已去了留學,DSE考生人數減少,大專學額卻仍維持,故升學競爭不如以往激烈,獲取錄不難,自然多了家長和學生選擇在本地升學。

對不少中產家長而言,近年香港經濟陷低潮,工作與收入不如過往穩定,不得不居安思危,如送子女去留學,皮費甚高,負擔都幾攞命,升讀本地大學就划算得多。教育局的最新調查結果,正正反映家長這種心態。

事實上,子女留學花費的確很嚇人,一位朋友幾年前安排兩個囝囝去澳洲升大,每人一年學費和生活費起碼要60萬港元,即共120萬,讀4年就要480萬了。如果留在香港升學,省下的錢十分可觀。

教界界朋友指,多了家長和中六生選擇留港讀書,還因為本地大學在國際排名表現亮麗,質素有保證,肯定好過去外國讀二、三綫大學。人同此心,離港升學者自然減少。

這趨勢對香港的大專教育發展,亦是大大好事。朋友說,大學近年大力提升教師質素和教學設施,又擴張應用科學大學的規模,最擔心的,是生源不足,如果留港學生增加,就可避免大專「產能過剩」。

我早前曾寫過,香港中小幼學生流失「危機」已呈現逆轉,2023至24學年的跌幅,比上一學年勁減86%,明顯與移民潮放緩有關,而中六生離港升學減少,進一步證明這趨勢,實在可喜可賀。

說香港「轉運」,可能太玄,但事實擺在眼前,又唔到你唔信。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教育局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方炮製「港諜疑案」有政治操作 放料快而齊 耍魚目混珠茅招

2024年05月17日 19:23 最後更新:19:46

英國於去年訂立「辣到爆」的《國安法》,想不到會找香港人開齋,炮製了一宗「間諜疑案」,3人被起訴,包括一名香港駐倫敦經貿辦職員,並劍指來自境外的「跨境鎮壓」,隨即引發一場中英外交風波,也成為近期的熱門新聞。高人挑通眼眉,冷靜觀察這幾日的事態發展,一些跡象顯示整件事背後有一套刻意部署和鋪排,操作十分之「政治」。除了放料快而齊,也將一些不同性質的「罪證」魚目混珠,以炒作「跨境鎮壓」,有出茅招之嫌。

英國警方以《國安法》拘控3人,其中一人是香港駐倫敦經貿辦職員袁松彪,他的「底細」被迅速向外發放,包括私人照片,並不尋常,高人指背後似有政治操作。

英國警方以《國安法》拘控3人,其中一人是香港駐倫敦經貿辦職員袁松彪,他的「底細」被迅速向外發放,包括私人照片,並不尋常,高人指背後似有政治操作。

高人指,英媒BBC於本周一引述英警偵查部門「蘇格蘭場」的消息,指英方以《國安法》起訴3人,當中「涉及的情報機關來自香港」,它突出了這條由香港到英國的「境外干預」脈絡,迅即成為了各方的焦點。

其後3人的英文名字曝光,被告之一 Chung Biu Yuen的姓名,與香港駐倫敦經貿辦行政經理袁松彪的英文譯名相同,正當傳媒核實之際,網上已出現袁松彪各種「起底」訊息,其中最搶眼球的,是他多年前在澳洲進修時與現任特首超哥的畢業合照,這是一張私人照片,但在事件公開後不久,便被放上網,究竟來歷為何?是什麼人發放?令人感到疑惑。

高人指,在同一天,網上亦迅速流傳一條連結,聲稱是已上了英國法院的案件起訴書全文。那份文件除了證實了袁松彪的身份,也詳述3名被告的個人背景資料,包括履歷、國籍等。同時還詳細披露了案件的細節,包括3人涉案的具體行動,並附載有關他們活動的閉路電視畫面截圖。過往這類涉及敏感案情的起訴書,執法部門部多會慎重處理,甚至保密,今次的做法顯得頗不尋常。

該案提上法院的起訴書,也第一時間被放上網,把案件詳細內容公諸於世,這做法也令人懷疑有政治目的。

該案提上法院的起訴書,也第一時間被放上網,把案件詳細內容公諸於世,這做法也令人懷疑有政治目的。

此外,「起訴書」也詳細列出倫敦經貿辦與該案有關的內容,包括單據等,引導外界關注其角色,並令輿論矛頭迅速指向經貿辦,用意相當明顯。

文件用了頗多篇幅,講述第3被告 Matthew Trickett受僱向一名涉嫌騙取一間公司1.4億港元的居英香港女子「追數」,此事本來只涉及收數行動,與「政治監視」無關,但仍被列入「罪行」之中,有出茅招之嫌。

高人指出另一個「政治操作」的跡象,就是案件公開後次日,一批「港人組織」和流亡英國的通緝犯,立即展開行動,接力造勢。他們操到經貿辦門外,指經貿辦涉間諜活動,協助「跨境鎮壓」,促英國政府把辦事處關閉。

「攬炒巴」劉祖迪隨即鼓動居英「黃友」參與聯署,促請國會就有關的議題舉行辯論,並要求英政府重新審視與香港的外交關係。而通緝犯羅冠聰、蒙兆達和鄭文傑也食住上,向傳媒大談自己「被人跟蹤監視」的故事,講到似層層,然後對英政府「重視跨境鎮壓和在英港人安全」大表認同,頗有一唱一和的意味。

高人指,事件後短短幾個小時,所有材料就迅速散出,可說「又快又齊」,劍指駐倫敦經貿辦,配合早前一直炒作的「跨境鎮壓」,整件事好明顯是有部署、有目標的政治操作。此亦側面反映出,西方與中國的博弈仍然風譎雲詭,波濤驟起。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