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七進七出史實非趙雲 武勇文鴦破虜揚名天下

歷史長河

七進七出史實非趙雲 武勇文鴦破虜揚名天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七進七出史實非趙雲 武勇文鴦破虜揚名天下

2019年04月09日 10:00

草船借箭不是諸葛,長坂坡之戰精彩的屬於曹純,而「七進七出」敵陣卻非趙雲。

中國首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作者,明代的羅貫中妙筆生花,令不少三國英雄深入民心。然而後世認為作者「尊劉抑曹」,不少故事更被移花接木,例如草船借箭本身是孫權的但《演義》放在諸葛亮身上,空城計三國時不少人用過,但史實偏偏不是諸葛。今次講及的「七進七出」,大家都會將之與趙雲掛勾,但史實卻屬於一名歷仕魏、吳、晉的將領文鴦。據正史記載,他能在敵陣中「七進七出」而毫髮無損,其神勇遠勝小說的趙雲。

更多相片
《演義》中的趙雲在在敵陣中「七進七出」 (網上圖片)

草船借箭不是諸葛,長坂坡之戰精彩的屬於曹純,而「七進七出」敵陣卻非趙雲。

網上圖片

文鴦本名文俶,小名阿鴦。沛國譙縣人,魏末晉初名將。文鴦出身將門,祖父文稷是曹操手下的部將,父親文欽仕官曹魏,官至揚州刺史,與鎮東將軍毌丘儉共鎮淮南,並且關係要好。曹芳繼任為魏國皇帝時,意圖罷免權臣司馬師未果,結果被廢黜,文欽、毌丘儉聞訊後,便在淮南舉兵討逆,時在正元二年(公元256年)。

《資治通鑑》記載文鴦「七進七出」部分 (網上圖片)

文欽自知難以抵擋司馬師大軍,便準備撤軍回壽春。但此時,年僅18歲的文鴦卻提出建議,希望和父親分兵兩路,趁夜夾擊司馬師的大軍,唯此才能挫敗敵軍的銳氣,使得本方軍隊從容撤退。文欽思慮再三,覺得兒子有道理,便下命照此施行。

網上圖片

不少歷史愛好者認為,羅貫中美化趙雲,在《演義》中將「七進七出」放在趙雲身上,成為長坂坡之戰的精彩橋段。基於《演義》中趙雲能在敵陣「七進七出」,關鍵在於曹操愛才,下令士兵不得殺害他。至於文鴦,必定不可能受到敵軍如此「優待」。所以,相對史實中文鴦「七進七出」,表現應該更出色。

網上圖片

不過,諸葛誕與文欽矛盾很深,諸葛誕在危急時刻殺死了文欽。文鴦當時在小城中駐守,聽聞父親遇害,打算和弟弟文虎一起攻打壽春,結果部將阻攔,最終只好向司馬昭投降。文鴦兄弟投降後,不僅受司馬昭厚待,還奉命加入攻打壽春的戰事中。不久,壽春城淪陷,諸葛誕兵敗被殺,三族被誅滅。

據晉代王公大臣的傳記《晉諸公贊》載,文鴦因向晉武帝辭行被嫌棄面相不善,被罷職歸家,來得無官一身輕,過上閒適生活。不過,讓文鴦意想不到的是,僅僅過了數年便遭遇滅族之患。當武帝駕崩、惠帝登基後,太傅楊駿執掌朝政,獨斷專行,逐漸激起朝野憤恨。皇后賈南風勾結淮南王司馬瑋,命他舉兵擊殺楊駿及黨羽,並誅滅楊駿三族,時在元康元年(公元291年)。

《演義》中的趙雲在在敵陣中「七進七出」 (網上圖片)

《演義》中的趙雲在在敵陣中「七進七出」 (網上圖片)

文鴦本名文俶,小名阿鴦。沛國譙縣人,魏末晉初名將。文鴦出身將門,祖父文稷是曹操手下的部將,父親文欽仕官曹魏,官至揚州刺史,與鎮東將軍毌丘儉共鎮淮南,並且關係要好。曹芳繼任為魏國皇帝時,意圖罷免權臣司馬師未果,結果被廢黜,文欽、毌丘儉聞訊後,便在淮南舉兵討逆,時在正元二年(公元256年)。

舉兵之前,毌丘儉曾派人聯絡兗州刺史鄧艾,希望他加入討逆行列,遭鄧艾拒絕之餘,鄧艾還派人向司馬師告密,親率萬餘人趕赴樂嘉城,等待大軍到來。毌丘儉得到消息後,命文欽、文鴦父子率軍突襲鄧艾,但讓文氏父子沒想到的是,司馬師這時已率大軍趕到樂嘉。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文欽自知難以抵擋司馬師大軍,便準備撤軍回壽春。但此時,年僅18歲的文鴦卻提出建議,希望和父親分兵兩路,趁夜夾擊司馬師的大軍,唯此才能挫敗敵軍的銳氣,使得本方軍隊從容撤退。文欽思慮再三,覺得兒子有道理,便下命照此施行。

文鴦領命後,率數十名壯士趕至敵軍陣營前,一邊擊鼓喧鬧,一邊大喊司馬師的名字,向對方提出挑戰。司馬師全軍士兵不知道文鴦底細,但見他殺氣騰騰,沒有敢應招。文鴦叫陣整整一晚卻沒見到父親趕來會合,只好撤出。

據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載,司馬師派司馬班率八千驍騎追擊文氏父子。文鴦面對敵軍來勢洶洶,非沒有恐懼,反而單槍匹馬衝入敵陣,「輒殺傷百餘人」。文鴦殺得興起,「如此者六七」,直到追騎不敢逼近才罷手。

《資治通鑑》記載文鴦「七進七出」部分 (網上圖片)

《資治通鑑》記載文鴦「七進七出」部分 (網上圖片)

不少歷史愛好者認為,羅貫中美化趙雲,在《演義》中將「七進七出」放在趙雲身上,成為長坂坡之戰的精彩橋段。基於《演義》中趙雲能在敵陣「七進七出」,關鍵在於曹操愛才,下令士兵不得殺害他。至於文鴦,必定不可能受到敵軍如此「優待」。所以,相對史實中文鴦「七進七出」,表現應該更出色。

文鴦武勇蓋世,卻無力挽救討逆軍敗局。不久,壽春被司馬師大軍攻陷,毌丘儉在逃亡途中被殺,文欽父子則逃往東吳。1年後,鎮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舉兵討伐當時接替了哥哥司馬師執政的司馬昭,並引東吳為援,文欽父子由是奉命進入壽春,再次討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過,諸葛誕與文欽矛盾很深,諸葛誕在危急時刻殺死了文欽。文鴦當時在小城中駐守,聽聞父親遇害,打算和弟弟文虎一起攻打壽春,結果部將阻攔,最終只好向司馬昭投降。文鴦兄弟投降後,不僅受司馬昭厚待,還奉命加入攻打壽春的戰事中。不久,壽春城淪陷,諸葛誕兵敗被殺,三族被誅滅。

公元266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晉。晉朝建立後,文鴦繼續侍奉司馬家,先後擔任平虜護軍、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事,並因大破並斬殺鮮卑禿髮族首領禿髮樹機能、收降兵二十萬而揚名天下。太康年間(公元280年-289年),文鴦被任命為東夷校尉。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據晉代王公大臣的傳記《晉諸公贊》載,文鴦因向晉武帝辭行被嫌棄面相不善,被罷職歸家,來得無官一身輕,過上閒適生活。不過,讓文鴦意想不到的是,僅僅過了數年便遭遇滅族之患。當武帝駕崩、惠帝登基後,太傅楊駿執掌朝政,獨斷專行,逐漸激起朝野憤恨。皇后賈南風勾結淮南王司馬瑋,命他舉兵擊殺楊駿及黨羽,並誅滅楊駿三族,時在元康元年(公元291年)。

當時,諸葛誕的外孫、東安王司馬繇因痛恨文鴦兄弟,認為是他們的背叛才導致外祖父被滅族,一直想找機會報仇。如今見賈后大肆捕殺楊駿黨羽,司馬繇便誣告文鴦兄弟與楊駿意圖謀反。賈后不明就裡,命人誅殺文鴦、文虎,並誅滅三族。一代蓋世猛將,最終落得淒慘下場。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過五一勞動節?

2024年05月02日 11:00

五一勞動節又名國際勞動節,以其起源在西方國家,且已成為世界各國勞工界爭取權益的盛事。爭取勞工權益又與近代工業的興起有關。傳統中國以農立國,工業規模並不大,且多以手工作坊為主,談不上要爭取甚麼勞工權益。不過隨著中國在鴉片戰爭中落敗,被迫門戶開放,外商來華設廠生產,加上洋務運動,最終使中國從傳統國家開始走上工業強國之路,並且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

關於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據說在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為爭取實行8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公眾放假。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

至於中國人何時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呢?原來也不太遲了。1905年,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對「五一」節進行過宣傳介紹,當時翻譯為「萬國勞動者團結大示威」,成為最早的歷史紀錄。1918年5月1日,少數革命知識份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派發過介紹五一勞動節的傳單。根據事後共產國際《北京共產主義組織的報告》寫道︰「北京的人口不過93萬,可以大膽地說,有一半以上是遊手好閒的人……政治問題仍然不被重視。」「在清朝時有許多遺老遺少居住在那裡,他們利用與帝王的關係,繼續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還有將近20萬這樣的居民,由於他們的忠順,仍然不從事任何固定的職業。」「除了這些懶漢以外,還要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以及簇擁在他們周圍的各種寄生蟲。」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另外,以李大釗為首的共產黨人也開始從事勞工問題等研究。1919年3月9日,李大釗到唐山煤礦實地調查的工人生活狀況,寫成《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工人不如騾馬》,刊登在《每週評論》第12號上面。14日到16日在《晨報》上發表了《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我們要曉得痛苦的人,是些什麼人?痛苦的事,是些什麼事?痛苦的原因,在什麼地方?要想解脫他們的痛苦,應該用什麼方法?」向知識青年傳播先進的革命理論,促使一批先進的青年人集聚在李大釗身邊。5月1日,在李大釗協助下,《晨報》第7版「文化副刊」是「五一勞動節紀念」專號,介紹歐洲國際勞動大會盛況,號召中國工人階級與國際勞動組織接軌。這一天,淵泉(陳溥賢)、守常(李大釗)、一粟(高一涵)分別撰文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和現實意義。李大釗在《五一節雜感》中指出,這是工人「直接行動」取得成功的日子。此文為幾天後爆發的「五四運動」及工人階級登上中國政治舞台,起到了巨大的動員作用。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陳獨秀也為慶祝這個節日發表了《勞動者底覺悟》《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重要文章,並且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作了《勞苦者的覺悟》的演說,闡明了「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觀點。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當天各地工人和知識份子共同集會。在上海,陳獨秀指導下,5000多名工人召開了由中華全國工界協進會等7個團體聯合籌備的世界勞動紀念大會,陳獨秀當選籌備大會顧問。紀念會上,各界代表發表演說,工人提出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教育的「三八制」要求,並高呼「勞工萬歲」「中華工界萬歲」等口號。

在北京,李大釗領導了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紀念活動。北京大學學生在這一天罷課,校內召開了500多名校工和學生參加的紀念大會,李大釗到會講話。何孟雄等8名北大學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鬥爭,被巡警拘捕。鄧中夏到北京長辛店,向鐵路工人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並發表講演。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不過「五一」成為法定假期還在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國務院的身前)規定5月1日為勞動節。至於香港,「五一」成為法定假期屬於1997年回歸後的事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