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本港食物敏感人數趨上升 濕疹童敏感機率較一般童高4倍

社會事

本港食物敏感人數趨上升 濕疹童敏感機率較一般童高4倍
社會事

社會事

本港食物敏感人數趨上升 濕疹童敏感機率較一般童高4倍

2019年04月09日 22:12 最後更新:22:12

有醫生指食物過敏可從小預防,但公眾對過敏認知不足。

香港過敏協會今日介紹本港食物過敏情況,指出港人受到不同程度的過敏困擾,而醫管局數據更顯示患食物敏感人數有上升趨勢。協會表示,1歲以下濕疹患者或有家族敏感病史是患食物敏感的高危一族。有醫生指食物過敏可從小預防,但公眾對過敏認知不足,建議政府增強教育,例如推廣餐廳無敏餐單。

花生、堅果是本港常見食物敏感源。(網上圖片)

花生、堅果是本港常見食物敏感源。(網上圖片)

協會指出,食物敏感與濕疹和哮喘等過敏疾病有關,有研究顯示,如兒童本身患有濕疹,患上食物敏感的機率比一般高2至4倍。濕疹患者因皮膚表層失去應有的天然保護功能,若接觸到致敏源食物,身體會認為是外來物質並引致過敏反應。而食物敏感患者則由免疫系統失誤引起,患者身體誤認特定食物為有害物質。

本港食物敏感常見的致敏原包括花生、堅果、甲殼類海產、牛奶、雞蛋、小麥及大豆等,政府已要求預先包裝食物在標籤上列明有關食物成份。若家長想診斷子女是否對食物有敏感,可透過病史、皮膚點刺試驗、驗血及食物激發測試。

世界過敏組織定本月7日至13日為「世界過敏周2019」,本港估計約有5%兒童患者,食物敏感最常在3歲前首次發病。為減低子女患上食物敏感的風險,協會建議家長可餵母乳至少4個月,在6個月大起開始餵食不同常見的致敏固體食物,增加對不同食物抵抗力。同時留意幼兒進食時的身體變化,表面反應包括出疹、口舌腫脹等。協會強調,懷孕時或餵母乳期間戒口,無助預防幼兒患食物敏感的風險。

往下看更多文章

魚過敏都食得魚 中大打造專屬系統為魚過敏患者度身訂造可食用魚清單

2024年07月16日 11:38 最後更新:13:08

中大醫學院建立名為「魚類過敏階梯」系統,可提供予過敏科專家參考,為魚類過敏患者度身訂造可以食用的魚類清單,毋須對所有魚類戒口。

團隊早前招募249名魚過敏兒童患者,平均年齡為4.2歲,結果顯示,4成患者對至少一種魚類有耐受性。團隊透過收集參加者對不同魚類的特異性 IgE 濃度,分析他們對各種魚類的相對耐受性,從而建立「魚類過敏階梯」系統。

中大醫學院

中大醫學院

團隊表示,引起過敏的元兇是魚肉所含的小清蛋白,傳統過敏測試,包括皮刺或血液過敏測試,假陽性高達80%,患者很多時會誤以為對所有海鮮敏感,戒吃蝦、蟹和蜆等。參與今次研究的患者,近半一刀切不吃海鮮,當中3成多人實際上沒有對甲殼類或貝類過敏,同樣有3成患者能夠進食三文魚。團隊強調,不必要的戒口會影響兒童的發展,包括所需要攝取的營養素。

蒸魚。小紅書圖片

蒸魚。小紅書圖片

蒸魚。小紅書圖片

蒸魚。小紅書圖片

團隊又指出,鰂魚、鯰魚和鯇魚的致敏度最高,最低致敏度的是鱈魚、大比目魚、三文魚和吞拿魚。魚過敏患者一般在2至3歲起出現過敏反應,大多數人的病情至少持續至青少年階段,過敏反應包括輕微的皮膚或腸胃徵狀,甚至足以致命的呼吸困難和過敏性休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