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九一八事變— 绥靖政策的歷史教訓

博客文章

九一八事變— 绥靖政策的歷史教訓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九一八事變— 绥靖政策的歷史教訓

2019年09月18日 18:43 最後更新:19:33

在九一八事變的88周年,一定要講講,在日本展開對中國侵略戰爭的開端,當中有甚麼深刻教訓。

傳統的説法是中國在第二次大戰經歷8年抗戰,由1937年的蘆溝橋事變開始,其實追源溯始,早在1931年就開始了。當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自行炸毀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並誣陷是中國軍隊所為,隨即以此為借口炮轟北大營,進攻瀋陽城,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就此爆發,中國的抗戰時代亦由此展開。

4個月之後,到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後來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一個殖民地,找了當時的中國末代皇帝傅儀來做皇帝,改國號叫「滿洲國」,在東北搞出一個傀儡政權,為全面入侵中國做準備。所以「九一八事變」,就是日本侵華,以至啟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

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將侵佔東北視為併吞中國稱霸亞洲的一個首要目標,早在1927年的夏天,日本的田中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拋出著名的「田中奏摺」,露骨地說中國東北對日本的生存存有重大的利害關係,公然宣稱「如欲征服中國,必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就必先征服中國」,訂出侵華策略。問題是日本那樣公然想侵佔中國,意圖稱霸東亞甚至征服世界,以她這樣一個小小的島國,為何無人制止呢?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所謂绥靖(音衰靜)政策的心態,我會一步一步講出能夠抵抗日軍侵華不同力量當時的態度。

第一. 張學良領導的東北軍。張學良的爸爸張作霖被日本害死,他對日本人恨之入骨,當時他在東北帶領20萬大軍,而日本關東軍在前線的只有兩萬多人,當然日本的國力當時已經進入如日中天的境界,但如果將張學良率領東北軍同日本的關東軍一戰,未嘗無機會阻止日軍入侵,甚至打亂日本整個侵華大計。但當時張學良下達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動,把槍放在庫房裡,大家成仁,為國犧牲」。最後因為這個不抵抗政策,日軍300人就擊潰了當時北大營的8000守軍,在9.18當晚攻佔北大營,第二天就佔據了整個瀋陽城,後來東三省3000萬的中國同胞,在4個月內就淪為亡國奴。 

張學良為何不戰而放棄東北,成為歷史懸案,當時張學良解釋他不開打的原因,第一就是無中央的支持怕打不贏,第二就是不願意部下白白犧牲,其實就是一種心存僥倖怕輸心態,覺得對日本人和緩,保存實力,是最明智的做法。

第二.  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國民政府當時忙於剿共,想一舉殲滅共產黨,對日軍侵華採取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只發出措詞強烈的譴責聲明,但就實際上無強硬的行動(這種現象似曾相識)。

第三. 國際社會心存僥倖。當日本的野心逐漸暴露出來的時候,西方列強與日本是有潛在的競爭,但是當時西方國家都採取一個僥倖心態。在九一八事變的前一日,美國國務卿史汀生就與日本駐美大使出淵勝次達成一項秘密諒解,美國保證不干涉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行動,日本就保證東北行動限制於錦洲以北,美國就是這樣對日本侵華隻眼開隻眼閉。但其實後來日本很快就侵佔錦洲以南,美國國務卿史汀生才照會中國及日本,宣佈日本侵華行為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干涉,違反了凡爾賽和約,美國政府對此不予承認,但美國仍然是無採取實際遏制日本侵略的行動,美國有自保心態,不想插手中國的戰事。

1931年12月,在中國代表一致要求下,聯合國的前身國際聯盟通過決議由英﹑美﹑法﹑意﹑德五國派出國際調查團,實地調查九一八事變的情況,結果進行了6星期的調查,起草了14萬字的調查報告,但調查報告模糊是非混淆黑白,充分暴露了列強對日本侵略東北的绥靖政策,即是鴿派心態。調查報告一出,全國人民就強烈反對,但是國際聯盟就是這種態度。 

總結九一八事變的歷史,你會發現面對暴力暗黑勢力,有人會覺得懼怕,有人想置身事外,有人覺得只要談判一下最後便可解決問題。就在這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的反應當中,暗黑勢力不斷擴大,大量侵佔你的地盤,最後反客為主,主導了你的思想。回看二次大戰的歷史,就是從1931年各方對日本的绥靖態度開始,最終演成一個世界大戰。對抗暗黑勢力,其實就沒太多妥協的空間。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一個「支爆」大陰謀

2024年04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21:03

黎智英案進入戲肉,但由於審訊曠日持久,外界的注意度下降,但近日從犯證人、律師助理陳梓華的作供非常有爆炸性,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 揭露「支爆」大計。之前作供的李宇軒由於無直接接觸黎智英,因此他間接引述黎智英或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的說話,只屬由第三方聽到的「聞說證供」(hearsay evidence),較易受到挑戰。但陳梓華是和黎智英有直接接觸的人,曾和黎智英見面3次,包括一班人2020年年初在台北開過會,並有不少和黎智英直接溝通的電話短訊,所以他的供詞不是聞說證供,而是直接證據。

陳梓華參與的台北會議,黎智英會上提出「支爆」大計,所謂「支爆」,即是「支那爆炸」。支那是日本當年侵華時對中國的一個貶損名稱,光是名稱已經顯見其惡毒含意。而所謂「支爆」就是要令中國從政治上和經濟上崩潰,政府倒台。當日在台北會議上,其中一名與會者「攬炒巴」劉祖迪,不相信真的會做到「支爆」,但是黎智英就很有信心,指根據歷史經驗很快就會「支爆」,因為中國政府用了很多資源監控人民,例如中國明朝就是這樣。

黎智英並具體詳述「支爆」4部曲,教導與會的「攬炒團隊」說,「國際游說唔係好似你哋咁做,要有4個步驟:1. 要令外國政府知道香港發生什麼事情;2. 再呼籲他們譴責及關注;3. 將外國的『枱底人』或外國政府想法帶回香港,只有這樣做香港人才會知道,外國政府冇離棄或者忽視佢哋; 4. 與『枱底人』建立關係,可影響到他們的對華政策,可以推動到制裁,甚至將來可以推翻中共。」

黎智英的「支爆」計劃,不單是一種空想,還設計了非常具體的步驟。

第二, 要做反對派大佬。從陳梓華的作供可以知道,在台北與黎智英開會期間,另一名從犯證人李宇軒不在現場,但會後陳梓華及「攬炒巴」劉祖迪與李宇軒開網上會議,向李交代黎智英建議,話要改變國際游說方向,團結不同板塊及民間力量,達到「支爆」,推動制裁,3人決定分工,由劉祖迪做精神領袖及打「議會線」、李宇軒打「國際線」,陳梓華則續聯繫「勇武派」及聯絡政治素人,並推廣「攬炒」論述,推動制裁政府措施。

黎智英做幕後大佬,出謀獻策,出錢出力,主動提出要支付流亡海外的劉祖迪生活費,並安排自己的助手Mark Simon為他們解決聯繫外國政要推動制裁中國的困難。整件事清楚見到黎智英不單是一個反政府傳媒的老闆,還是一個想推翻中共的政治行動核心策劃者,要做大佬,指點江山。

第三,     勾連外地的政府。黎智英最可疑的外地政治聯繫,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台灣,他搞《台灣蘋果日報》,和民進黨的高層關係密切,在之前的壹傳媒高層作供中可知,黎智英見過蔡英文,和蔡英文十分友好。而陳梓華等在台北的時候,黎智英又安排民進黨元老施明德和他們見面,施明德親自教授他們鬥爭方略,教他們如何長期鬥爭,以圖推翻政府。

至於美國方面,黎智英的關係更深,他的助理Mark Simon 曾任美國海軍情報員,而黎智英自己就見過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內等高層,和共和黨核心人物關係密切。不過這次作供最得人驚的,是不斷提到美國的「枱底人」,黎智英並沒有和陳梓華具體交代這些美國「枱底人」到底是什麼人,但美國「枱底人」和黎智英顯然有緊密聯繫。

從犯證人的作供,全面勾勒出一幅想全面顛覆中國政權的圖畫,而黎智英就是幕後大佬,所以說黎智英案是香港黑暴案件的眾案之母,一點也不為過。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