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推廣數字化「超級工廠」,加快經濟復甦

博客文章

中國推廣數字化「超級工廠」,加快經濟復甦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推廣數字化「超級工廠」,加快經濟復甦

2020年03月27日 17:15 最後更新:17:39

「必須重返工作崗位」,這是特朗普以總統身份向美國人作出的呼籲,說時容易執行困難,與此同時,世界已經改變了。擅長改進產業模式的中國科企,正在野心勃勃的要為1000個產業升級為「超級工廠」,增加100億張新定單。中國實在有很多好點子,美國與中國緊密合作,真的是合則兩利。

中國逐步復工,同時展開不少新規劃,實現明天會更好。(AP圖片)

中國逐步復工,同時展開不少新規劃,實現明天會更好。(AP圖片)

今次的主角不是華為,而是看來普通的阿里巴巴。很多以為華為積極自主開發核心技術,對美國領導地位構成威脅;走消費路線、互聯網應用的電商阿里巴巴很溫和,是的,還很友善。18年前因應沙士疫情而發展,建設了龐大電商產業的阿里巴巴,讓很多人在其平台當中小微企老闆,既解決中國最難應付的就業問題,也讓自己擠身科技巨頭行列。

阿里的淘寶剛宣佈升級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顧客對工廠)戰略,透過數碼化幫助中國傳統製造業、工廠及產業升級,讓傳統製造業更有效地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生產計劃。淘寶同時推出「淘寶特價版」App,C2M產品可擁有專屬的電商平台,讓用戶有豐富的購物選擇。你會問,那又如何?這個APP發佈首日,便登頂蘋果AppStore免費應用排行榜。

幾年前阿里的湖畔大學曾嗚教授負責思考下一個互聯網走勢,當時人工智能、雲計算普及應用,做到以前不能做的東西,例如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團購的併多多提出了C2M模式。不過,張嗚認為這是屬於生產商向顧客的直銷,沒有全面發揮「以用戶需求驅動廠方製造的商業模式,由用戶通過電商平台反向訂購,讓工廠更精準依照不同消費者調整生產,改善物料及庫存管理,以提供更具個性化產品的理念。」說了一大堆,最相似的模式就是Dell的接單生產(build to order)。今時今日,技術賦予生產商和消費者更直接的渠道,整條供應鏈精簡至「生產—物流—消費者」,什麼分銷、終端、品牌方、代運營都不見了,不過產業效率因而提高,並帶來更多商機。

Dell消除中間商、改善庫存管理,致令成本下降,售價具競爭力而大獲全勝,不過,當年只有Dell有技術,有執行力,能打造出這間劃時代公司,今天最大不同之處,透過淘寶平台,中小微企都可擁有這個能力,於是乎,阿里豪言為1000個產業升級為「超級工廠」,增加100億項交易買賣。據悉,珠三角多家工廠在疫情期間,應用了這個數字化模式,用半天時間解決以前需耗時3個月的流程,搞定了復工、復產的重新部署,為國內快速提供抗疫清潔產品和防護裝備,以應市場之急,在疫情下保存企業的生機。

 中國已逐步回復有效生產,中國產業數字化進程更為我們帶來希望。這又是一個「中國模式」,中美在這個領域應多作交流,攜手推動全球經濟復甦。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洗衣粉」都慳番,布林肯你好嘢!

2024年04月29日 18:09 最後更新:18:41

布林肯會見習近平之後向媒體放風,中國不作為美國將有行動!美國要釋放出什麼訊號?要中國從善如流停止與美國高科技領域競爭?不是!

美國官媒終於棄用多年的「中美緩和」說詞,提出中美關係現已停止急劇下滑,但換之以「穩步惡化」來形容目前的趨勢,《美國之音》更以一篇神秘的匿名文章,指出美國國務卿此次訪華是雙方的攤牌較量,中美所訂的「五項共識」只是反映兩國外交困境,其實背後極為凶險︰「美中之間圍繞中俄經濟關係和其他紅線展開了面對面的交鋒,仿佛一場大戰將臨前的緊張。」

AP圖片

AP圖片

文章搬出嚇人的事例比喻︰「最後通牒?——類似的情形曾經出現在1941年。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軸心同盟成立,軸心國都意識到英美是他們試圖建立所謂新秩序的障礙。」老實講,中國從不與別國結盟,更反對組織陣營對抗的新冷戰行為,只是美國把任何不同其自訂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便說成軸心國,這個指控很嚴厲,等如釋出「中美終須一戰」的強烈訊號︰因為中國是最有能力改變秩序的國家。

布林肯在北京完成官方工作之後,接受BBC記者專訪時說,向中方表明了美方立場︰「北京向莫斯科運送可供製造軍火的關鍵零部件無疑於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火上澆油,要是中國不停手,美國將採取行動。」BBC以題為〈中國不作為美國將出手〉為題報導,裊有火藥味。

你以為中美矛盾在於「中俄關係」?看來你看不通美國的霸權外交了,布林肯隨口說中國向俄軍運送軍工資援物資助戰,比起當年鮑威爾拿起手一袋「洗衣粉」指控伊拉克有大殺傷力武器,還要直率不矯情。

究竟中國這個對手多年以來犯上那些令美國要硬手對付的行為?一切要從中國上世紀由鄧小平面對國際嚴峻挑戰情勢下,訂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說起。美國國防部近年對此有深入研究,把「韜光養晦」譯作hide capacities and bide time,意即中國在行使狡詐的外交戰略,「隱藏能力,等待時機」。不過,這與美國當年向蘇聯進行的「緩和政策」(法語:Détente)有何分別?法話原指「低盪」,是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冷戰手段,是一種表面緩和緊張,實質積極設計瓦解蘇聯集團的兩手動作。美國版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結果勝出,1991年,蘇聯不復存在。

布林肯明白中國的戰略定力是為了更好「和平崛起」,可是只要中國「崛起」,等如美國領導世界的優勢被取代,如是者,布林肯便要下先手棋,預告美國將對中國有所作為,用威嚇以求全面剎停中國的前進。

美方已不可能對華採用「上兵伐謀」之策,「其次伐交」即大家擘面,已經不再掩飾,過往中美行到這一步,多數叫暫停,避免下一步「其次伐兵」即軍事摩擦到衝突再到交戰的惡劣局面。然而,布林肯上前叫陣「有所作為」,中美「伐兵」的戲碼將排期上演,日期想必是5月20日賴清德上台這個敏感時刻前後。

美英日菲澳戰略聯盟,再加上印度的好朋友,美方躍躍欲試,連「清衣粉」都不必要了,中方如何應對,看普京訪華有什麼內容。這個5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