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大精神求助平台 揭近6成人有情緒困擾

社會事

港大精神求助平台 揭近6成人有情緒困擾
社會事

社會事

港大精神求助平台 揭近6成人有情緒困擾

2022年04月11日 15:37 最後更新:15:44

新冠肺炎疫情及社會事件下,影響不少市民的精神健康。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在2020年底推出免費網上求助先導平台「headwind迎風」,讓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在不露面的情況下,由專業精神科醫生及輔導員提供服務,至今已服務約1,600人,當中揭示近6成人出現嚴重精神健康困難,近半為15至25歲年輕人,而他們的頭號壓力均與學業及教育相關。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表示,近年因應疫情及經濟不穩定等,對市民,尤其年輕人造成重大負面精神健康影響。團隊跟進其中112名參加者,發現近58%參加者「K6 精神困擾指標」屬高危類別,即有高度情緒困擾,而他們接受3個月轉介服務後,仍屬高危類別的已降至3成,反映服務可改善參加者的情緒。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副教授陳啓泰指,平台的參加者中有8成為女性,有49.6%人是15至24歲的年輕人,主要有焦慮及抑鬱症狀,而他們的頭號壓力均來自學業或工作相關。他又指,雖然推出服務時正值疫情期間,但有關數據僅反映疫情只是間接為市民帶來精神健康問題,包括因防疫措施無法與朋友會面而帶來的寂寞感,以及因停課導致學生長期需上網課,而有學習困難及壓力等。

他又表示,1,600名曾接受服務的參加者中,有不少個案需要轉介,但亦有部分年輕人是因暫時的適應及情緒問題,需要找人傾訴,亦相信社會上需要有關服務的人遠比求助人數多。

平台參加者中有49.6%人是15至24歲的年輕人,主要有焦慮及抑鬱症狀,而他們的頭號壓力均來自學業或工作相關。資料圖片

平台參加者中有49.6%人是15至24歲的年輕人,主要有焦慮及抑鬱症狀,而他們的頭號壓力均來自學業或工作相關。資料圖片

團隊指,平台可反映市民對精神健康的求助有需要,而平台亦是行得通及能幫助市民,希望有關數據可供港府及醫院管理局參考,在未來可推出相應的計畫。團隊又提醒市民,若發現自己思維開始變得負面、情緒出現波動,甚至出現抑鬱的情況,繼而影響工作及人際關係,應馬上求醫。

「headwind迎風」供參加者先與精神科醫生對談作簡單了解,提供相應轉介,包括參加由輔導員舉辦的管理情緒的工作坊,或轉介至精神科門診服務等,可避免市民因怕有精神問題而被污名化、門診輪候時間長或收費昂貴等而不求醫。

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在2020年底推出免費網上求助先導平台「headwind迎風」。unsplash圖片/FB圖片

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在2020年底推出免費網上求助先導平台「headwind迎風」。unsplash圖片/FB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醫衞局與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將推精神健康評估先導計劃

2024年07月15日 20:18 最後更新:20:20

政府跨部門針對學童自殺問題,去年12月推行「三層應急機制」,及早識別和支援高風險學生,截至5月底,教育局在第二層機制共接獲106宗需要「校外支援」學校求助個案,並已轉介予社署「校外支援網絡隊伍」跟進;醫管局精神科服務透過第三層機制,共接獲254宗由校長轉介,有嚴重精神健康需要的個案,以及93宗為校長而設的電話諮詢熱線查詢。

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精神健康政策及相關措施,以及未來工作計劃,提到政府正逐步研究動員不同界別,包括輔導人員、朋輩支援者、社工和醫療人員等,在社區和醫療層面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

醫衞局與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將於今年第三季度,分別在6個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推出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評估的先導計劃,聯同社區機構合作,以曾接受相關訓練的「心理健康主任」或社工,為篩選出的輕度至中度焦慮症或抑鬱症個案提供介入輔導,並及早轉介高風險個案至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和普通科醫生等服務。

醫務衞生局。 政府新聞網圖片

醫務衞生局。 政府新聞網圖片

醫衞局亦將於今年第三季,為「關愛隊」隊員提供精神健康支援培訓,包括精神健康急救培訓,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經驗及網絡推廣精神健康的工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