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羊”來了,成片的陽了

博客文章

“羊”來了,成片的陽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羊”來了,成片的陽了

2022年12月26日 19:29 最後更新:19:38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面對新冠疫情,我一向是反對“躺平”。

在內地調整防疫策略,由實行了三年的“動態清零”,轉向建立“群體免疫”,隨即放出了成片成海的“羊”來了,有如海嘯般從一線城市沖向二、三線城市。

速度之快,予所有醫管部門、行政當局、社會人士都始料不及,紛紛倉促上陣,顯得很是狼狽,也很是無奈。

過往不少國家對中國處理疫情基本持兩種看法:

一是充分肯定。

在過去三年,我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及“動態清零”政策,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國人的衛生安全,大瘟疫下低死亡率,是值得驕傲的。

另一種態度是全盤否定。

認為中國的疫苗無效、隱瞞疫情、“清零”阻斷經濟活動等。

類似評價,是對中國抗疫付出的代價,不是看不見就是別有用心。

對於國外的偏見,在病毒肆虐時,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知遠遠不足,死亡率在國外居高不下,我們可以置之不理。

選擇“動態清零”,最符合中國的抗疫之路,也符合百姓對疫情的認知。

但隨著病毒的攻擊性越來越低(這是專家的話),仍然維持一貫做法,顯然社會代價太大,中央此時做出政策調整是必要和及時的。

既然調整不可避免,如何作出調整,讓損失降到最低,是對我國現代化管理的一次大考。

或許有些困難是難以克服,但對事物的預見性、策略性、協同性等,過去一向是我國的制度優勢和執政特色,但這次處理疫情,明顯暴露了不足。

一是對疫情的處置,從“收緊”到“放開”只是一個轉身,掉頭不及傷及無數。

中國百姓向來是聽從招呼,三年的防疫政策“生命至上”、“動態清零”,大家都堅信不移。

如上半年大上海的防疫戰,十月的廣州戰疫,儘管生活受到影響,經濟下行到了歷史低位,但大家都能顧全大局,克服困難,給國家處理疫情特別是研發疫苗、構築群體免疫屏障,提供了寶貴的視窗期。

與此同時,大家心裡都明白,這個視窗期是不可持續的,選擇時機果斷轉段,反而是公眾的心理預期。

但作為個體、家庭,無論再做什麼準備,當大浪打來時,都顯得微不足道。

而這次調整政策的效果看,輿論準備、醫藥準備、心理準備等都轉彎不及,讓Omicron大行其道。

還好,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大疫面前,一旦各種力量動員起來,群策群力下,雖然付出了代價,但混亂正在被糾正。

二是對疫情的透明度調整過快,對提振信心不利。

目前,疫情急速上升,街頭巷尾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們,都在談論“陽性”的傳染率,從口口相傳中的概率,與官方公佈的資料相比,已遠超每天僅一千多例。

這種反差可能與減少核酸檢測有關,亦與取消報導所謂無症狀(定義很廣)個案有關,但與疫情實況差距太大。

在抗疫初期,外國一直指責我們隱瞞疫情,不能說完全沒有,在發現這全新Covid病毒後一個月不到,已完成基因排列,並報告世衛組織,速度之快,使隱瞞之說不攻自破。

與官方公佈的資料相比,遠超每天僅幾千例,且標準與世衛組織不一。不少社交媒體上的各種疫情有多嚴重的傳聞,很難辨別真假。

相反,如有些人錯誤以為死亡率不高,又可能導致警覺性太低,加速把病毒傳播到長者和有基礎病人群,後果是不堪的。

從絕大多數人的反應看,都自覺“陽”了是有症狀,區別只是重和輕而已。

因此,如何公佈感染數,還是應該與國際慣例接軌,按公認的標準統計,否則會影響動員社會力量同心戰疫,也影響國外對中國處理疫情的觀感。

三是對疫情資料如何應用,決定了抗疫科學決策的精準。

現在已進入到一個資訊時代、數碼時代,統計工作已經解決了技術性的問題,為什麼疫情資料還是落後於大家的認知?我認為,不妨參考一下香港的成功經驗。

香港在上半年第五波疫情中,感染數字很驚人,但特區政府仍然堅持感染者自行上傳結果,讓特區政府有針對性地發放抗疫物包,同時對於動員醫護力量和增加床位,都力求做到精準。

當然,香港也曾出現醫療擠競的問題,但堅持統講資料,非常有效地區分了重症與輕症、老人與小孩,以有限資源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最需要的群體。

這個經驗很值得內地學習。

同時,特區政府也是科學運用這些資料,通過建立數學模型,預測未來感染人群的規模,提前準備各類藥品,以致當前雖然感染人數仍然居高不下,但政府總算做到心中有數,物資供應充足,人心也穩定下來。

再且,政府通過這些資料分析,對入境感染者在幾天內可查出的概率,對社會面的影響比率都有資料可查,從而説明了特區政府率先提出逐步減辣的隔離方案,為經濟複常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內地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先後推出“20條”、“新十條”等優化治疫措施,各地也在百花齊放地推出各種便民就診方案,之前因準備不足而引發的小規模混亂,正在得到改善。

但疫情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甚至會波及到更廣的範圍包括鄉村、更危的群體包括老少。

因此,應吸取之前的經驗與教訓,提前做好各種預測和準備,在此浪疫情見頂之前,將老少保護得更好,讓社會更有安全感。

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提升中國現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按這一要求,打贏這場雖經三年,卻又是突發性的公共衛生危機,或許是提升管理現代化的一次機會。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防疫疫苗

往下看更多文章

歐洲大佬們坐不住了

2024年06月11日 10:33 最後更新:10:42

作者:李達詩,自由撰稿人 

歐洲政壇發生巨變,大佬們不淡定了,歐洲作為香港的最大交易夥伴之一,對此不能視而不見,必須要作出分析和瞭解。

兩天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廣邀賓朋,在西北部卡爾瓦多斯省舉行諾曼地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法國、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部分參加過諾曼第戰役的老兵參加了當天的紀念活動。

最為隆重的是,當天上午,在諾曼第的朱諾海灘舉行法英聯合紀念活動。

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國王查理斯三世、英國首相蘇納克等出席活動並向紀念碑敬獻花圈。

這場活動很奇怪,戰勝國俄羅斯未受邀請,但戰敗國德國總理朔爾茨卻成了主要嘉賓,反正該去的、不該去的歐洲領袖,在紀念二戰時期著名諾曼地登陸戰役80周年活動上紛紛露臉,以戰勝者姿態笑臉相擁。

僅僅是眨了下眼睛的功夫,剛完成的5年一次的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異軍團突起,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勝,讓這些大佬懵了,歐洲政壇變天,他們不得不趕緊回家處理後院著火。

隨後,馬克龍發表電視講話,承認他所在的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輸給了對手,輸得很丟面子,指這一結果是“民族主義者和煽動者的崛起,對我們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危險”。他當即宣佈,解散法國國民議會,重新大選。

德國朔爾茨所在的政黨也好不到哪裡去,美聯社形容他經歷了“一個痛苦的夜晚”,因為他領導的社民黨,取得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成績。

比利時首相亞歷山大·德克羅所在黨派,在聯邦、地區、歐洲議會“三合一”選舉中,失去了在議會中形成多數派的能力,德克羅在大選後辭去首相一職,宣佈將組建新政府,德克羅將繼續擔任看守首相,直到新執政聯盟成立為止。

歐洲政壇一夜間發生巨變,讓大佬們始料不及。

除法國、德國、比利時外,義大利、西班牙、荷蘭、奧地利的極右翼,選票都大幅上升。不排除其中一些國家,不久後將會由右翼掌權。

為什麼中右翼可以在歐洲議會選舉中佔優勢?

筆者長期觀察歐盟政壇近年的波動,起碼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值得關注:

經濟和社會問題:近年來,歐洲面臨了一系列經濟和社會挑戰,如經濟衰退、難民危機、恐怖主義威脅等。

一些國家領袖在街頭被槍擊或者挨揍,有的接到恐嚇信,這些問題反映了民眾對傳統政黨的不滿和失望。

一些選民轉向支持右翼政黨,因為他們通常承諾採取更強硬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移民和難民問題:移民和難民問題是歐洲近年來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大量的移民和難民湧入歐洲,引發了社會和安全方面的擔憂。右翼政黨通常主張採取更嚴格的移民政策,限制移民和難民的入境,這一立場在一些選民中得到了支持。

民族主義和身份認同:一些右翼政黨強調民族主義和身份認同,主張保護本國文化和傳統,反對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主義。

這種立場在一些國家中引起了共鳴,尤其是在那些對本國文化和身份感到擔憂的人群中。

對歐盟的不滿:歐盟在一些問題上的決策和政策,缺乏自主性,盲目聽從某大國的指使,沒有安全主權,引發了不少國家和民眾的不滿。

右翼政黨通常對歐盟的權力和干預持批評態度,主張更多的國家主權和自主決策。這種對歐盟的不滿情緒也為右翼政黨的崛起提供了一定的支援。

當然,歐洲議會的權力相對有限,其決策需要得到歐盟成員國政府的批准,即使右翼政黨在歐洲議會中佔據優勢,並不意味著他們能夠直接實施自己的政策主張。

歐洲政壇的重大變化,印證了我們國家正處於世界的大變局中,香港也不能獨善其身。當下我們唯有沉著應對,堅持發展經濟這一王道,才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次歐洲政壇的變動,最為諷刺的是,可能讓正在美國總統大選苦苦纏鬥中的特朗普,或許看到了一絲希望。他正在竊喜中。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