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超哥「攻堅」谷公屋滅劏房 打贏一兩仗 除「大隻講」觀感

博客文章

超哥「攻堅」谷公屋滅劏房 打贏一兩仗 除「大隻講」觀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超哥「攻堅」谷公屋滅劏房 打贏一兩仗 除「大隻講」觀感

2023年10月26日 20:33 最後更新:20:43

我看了特首超哥兩份《施政報告》,逐漸掌握他的「波路」,其中一個策略特別明顯,就是抓準市民感到最「痛」之處,派猛將調重兵快速「攻堅」,實實在在取得兩三個見得到的戰果,市民便會feel good,對政府「大隻講」的觀感亦可慢慢消除。在各項政策中,谷公屋、滅劏房之戰,就是用這打法的突出例子。

特首超哥採取重點快速「攻堅」戰略,突出例子是谷公屋、滅劏房,務求盡快贏得實質戰果,消除政府「大隻講」的觀感。

特首超哥採取重點快速「攻堅」戰略,突出例子是谷公屋、滅劏房,務求盡快贏得實質戰果,消除政府「大隻講」的觀感。

以往輪公屋條隊越來越長,是社會一大「痛點」,超哥上任後,已知道縮短輪候時間是必須做的事,所以叫有關官員發晒力覓地增建公屋,但造地建屋需時,以十年計,將「頭輕尾重」,前五年的供應量不夠,難讓輪候者加快上樓,許多劏房戶仍要苦等。

為了找到近水盡快救近火,超哥與有關官員大膽出一招「簡約公屋」,用最短時間快速興建3萬個單位,有了這張牌,頭5年的公營房屋供應總量,就可達到17.2萬個,輪候時間有機會由5.3年減到約4年,比起過往的6年,改善十分明顯。

簡約公屋計劃公布後,批評和阻力都不少,但政府官員奮力「攻堅」,領軍的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都瞓晒身打這場仗,而其他高官隊友亦幫拖力撐。

我很記得,當時有啟德私樓業主群起反對在區內偏僻地建「簡屋」,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在社媒發聲批評,黃偉綸隨即接力開火,齊為「簡屋」護航,何永賢則絞盡腦汁運用新技術,以加快興建時間,計劃終於順利推展。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上圖)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下圖),拍檔打「簡約公屋」一仗之外,再合力攻劏房問題。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上圖)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下圖),拍檔打「簡約公屋」一仗之外,再合力攻劏房問題。

這場攻堅戰開始見到成果,根據《施政報告》,未來10年可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而需求量估計為30.8萬個單位,可說超額完成,輪候公屋的時間自然可大幅縮短,換言之,劏房戶「脫苦海」將指日可待。

不過,劏房仍然是一個複雜的老大難問題,要消滅劏房,是另一場「攻堅戰」。超哥在《施政報告》提出成立一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由黃偉綸任組長,副組長是何永賢,與推動「簡屋」是同一班底。他倆一個是副司長,一個是局長,如依政府過去做法,由一個部門的首長級官員上陣,已相當高 level,可見超哥當是一場大仗來打。

如此打法並非首例,去年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掛帥搞全港清潔運動,走勻城中橫巷,動員多個部門日清夜清,市民見到黑點重見天日,都感到今次不是七日鮮,政府是來真的。

超哥派猛將調重兵「功堅」,不單是谷公屋、滅劏房,在其他幾個重點政策,都運用這戰略。方法用得對,解決大難題就有望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大學「辣到爆」打壓示威學生 那些年香港校方「太仁慈」冇得比

2024年04月30日 21:47 最後更新:23:59

如果有人問,香港是否已失去自由、秩序「大晒」?我會叫他們認真看看美國校方、政府和警察最近如何對待學生和平示威,特別是大學管理層的鐵腕高壓政策,其殺氣騰騰,令人想像不到會在美國發生,這比起當年香港大專校方對待鬧事學生的「仁慈」,是大棒子與胡蘿蔔之別,而這也留下了日後秩序崩潰的禍根。

今次美國大學生高舉支持巴勒斯坦人旗幟,行動迅速擴散至全國多間大學,聲勢愈來愈浩大,而「震央」所在的哥倫比亞大學,火勢仍然猛烈,警方雖數番清場,學生仍不肯撤離。

據今日(周二)最新消息,曾召警進校驅走學生的哥大校長沙菲克,於早上發聲明,說學校管理層與學生代表多次談判,但告失敗,未能說服示威者撤離。因此,校方已向學生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在下午2時前不清空示威場地,並簽署遵守大學規則的承諾書,將面臨暫時停學。這的確是威懾力甚大的「撤手鐧」,示威學生不僅要停學,還完成不了這學期的學業,影響很大。

哥倫比亞大學校方今天向示威學生「加辣」施壓,促其撤離,否則予以停學處分。

哥倫比亞大學校方今天向示威學生「加辣」施壓,促其撤離,否則予以停學處分。

哥大校方今次不但重手「加辣」,對學生施以停學的重罰,圖令他們在壓力下屈服,並且在談判時,對學生的訴求擺出強硬立場,表明不會放棄與以色列軍事支援有關的資產。

由這點可看到,哥大不會為了平息示威,而逆猶太金主之意,可以犧牲部分學生,但背後的水喉萬萬不能斷,而且校方在龐大的商業和政治勢力虎視下,絕不能容許校園內有「反以色列」的自由。面對這情況,現實利益自然凌駕於人權自由之上了。

不過示威學生對這要求「硬過鋼」,不肯作絲毫退讓,最後必不惜一切硬撼,而輸的一定是學生。美國囗囗聲聲是「民主」國家,但在權力遊戲的規則中,恰恰沒有「民主」這一條。

至於其他名牌大學,校方出手之「辣」,也不遑多讓,例如耶魯大學有超過40名學生被捕,其中一些是應屆畢業生,他們說可能拿不到畢業證書,申請入哥大研究院也可能受影響。另一間名校康內爾大學也聲稱,已對示威學生發出「第一批即時停學通知書」。

美國大學校方紛紛出重手平亂,令我憶起香港的大學校園當年長出「動亂」苖頭時,校方話事人或因與學生同一思維,或怕惹來內外攻擊,被迫採取過度「仁慈」的懷柔政策,不敢與鬧事學生對撼,以至激進行為如「病毒」擴散,最後全面失控。

曾處理過保安事務的一位朋友同我講,今次美國警察迅速進入校園驅逐學生,當年香港警察若這樣做,面對很大困難。他說,根據法律,如大學校園內有人違法,警察絕對有權入去執法,不過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大學校方多不願要求警察進入,而警方惟有尊重校方的考慮,盡可能自我約制。這情況造成一個觀感,以為警察不可踏足校園一步,其實完全是錯覺,卻令警方執法遇到更多阻礙。

我與這位朋友不約而同想到一個例子:「佔中」後一年的2015年7月,香港大學校委會討論委任副校長問題,當時大學內外的激進人士想推法學院教授陳文敏上這個位,但校委會不少人有保留,結果當晚有近200人湧入港大包圍會埸,埸面火爆。警方雖派了警員到校園外應變,但因校方沒要求他們入內維持秩序,只能一直守候。

其後校務會內的學生代表馮敬恩,藉囗去厠所,打開會場大門,讓示威人士闖入,所有委員遂成為「人質」,情況一片混亂,有委員被要求下跪認錯,亦有委員不適,被抬上救護車,竟被示威者粗暴攔阻。

由於校委人身安全受威脅,警察才進入校內,企圖控制場面,並保護委員離開。即使當時警方有必要入校,事後仍受到校內外一些人和團體強烈譴責。

2015年港大校委會遭激進人士衝擊,但校長不願召警入校園維持秩序,結果大亂。

2015年港大校委會遭激進人士衝擊,但校長不願召警入校園維持秩序,結果大亂。

更離譜的是,時任港大校長的馬斐森,竟於第二日向港大全體師生發出電郵,對當晚警方進入校園表示遺憾。當時是校委成員的盧寵茂醫生,在事發時和事後,都認為校方應該報警,與校長的態度截然不同。

在大專界,這並非單一事件,校方普遍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盡量不出手遏制激進分子鬧事,更遑論召警平亂了,寬容政策令這類學生越玩越癲,到最後,校園成為「三不管」的動亂基地,被搞到稀巴爛。

美國大學校方今次出鐵腕維持校園秩序,當年香港校園大亂時,強烈反對校方撥亂反正、警方介入的人士,對此又會有何感想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