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三隧「分時段收費」將於下月17日清晨5時實施。陳恒鑌表示現時三隧車流總和已令三隧飽和,相信實施後亦會有塞車情況。
資料圖片
政府三隧分流第二階段的「分時段收費」方案將於下月17日清晨5時實施。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早上到西隧行政大樓,視察籌備情況並聽取運輸署簡報。委員會主席陳恒鑌視察後表示,方案是希望駕駛人士,在可行情況下提早或推遲行程,令過海路段有更多空間,改善車流情況。
點擊看圖輯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陳恒鑌。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陳恒鑌。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陳恒鑌說,現時首階段的「633方案」下,西隧車流有所分流,部份的士已轉用西隧,令紅隧使用者感到擠塞情況改善,他們將密切留意第二階段實施後數據,包括「分時段收費」能否令駕駛者推遲或提早出門。若吸引力不足,委員會將與政府商討其他方案,而法例亦容許運輸署在方案的實施時間和收費有所調整。
資料圖片
陳恒鑌表示,現時三隧車流總和已令三隧飽和,相信實施第二階段後,亦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塞車情況,認為初段會有適應時間,呼籲駕駛者忍讓。亦有委員關注三隧的出入口附近道路交通,以及交通燈號的控制,已向運輸署要求改善,包括在港島出口,增加前往中環的路線。另外,委員又關注「易通行」收費系統的穩定性,運輸署則回應稱系統每小時能處理的車流量是現時流量的10倍以上。
西隧 (星島資料圖片)
東隧 (星島資料圖片)
陳恒鑌又引述運輸署表示,實施「分時段收費」時,西隧入口接近收費管道,將有顯示牌顯示私家車當時的收費,「出行易」手機應用程式亦會顯示相關收費。至於宣傳方面,運輸署已表示,在網上及電視節目有安排,陳恒鑌說由於實施時間已比原定推遲,相信有足夠時間宣傳。
《BP大平台》的博客文章指出,渠務署用機械人清理雨水箱型暗渠,助力解決荃灣海傍臭味。
近日荃灣海傍臭味再度困擾該區居民,立法會議員陳恒鑌積極跟進此事。去年,荃灣海傍臭味已改善八成,但近期居民反映臭味再次出現。陳恒鑌議員致電政府有關部門了解情況,得知臭味重返的原因是政府清理箱型暗渠淤泥的工程。
陳恒鑌議員視察荃灣海傍。《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陳恒鑌在3月6日與荃灣海傍的居民實地視察周邊情況,居民表示「做到嘢」。
渠務署代表向陳恒鑌及地區人士講解,政府目前正使用高壓水槍和遙控清淤機械人清理主要雨水箱型暗渠,包括大河道、大涌道及馬頭壩道的近排水口段。這項工程自今年1月開始,預計將於3月底分階段完成。大涌道雨水箱型暗渠近排水口段的清理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清理馬頭壩道雨水箱型暗渠近排水口段和大河道箱型暗渠近大河道北段。
渠務署用遙控清淤機械人清理主要雨水箱型暗渠。《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渠務署用遙控清淤機械人清理主要雨水箱型暗渠。《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為了緩解雨水渠出水口隔泥幕內的氣味問題,渠務署表示會適時安排吸缸車來吸取隔泥幕內的水體作為臨時措施,隔泥幕會在完成各箱型暗渠清理工作後逐一移除。渠務署代表亦指出,傳統清淤方法涉及高風險密閉空間工作,並且清淤前或需完成臨時排水改道,工作僅限在旱季進行。利用遙控清淤機械人能打破過往傳統清淤工作面對的限制,增加清淤工作的彈性及效能,亦讓工作人員更安全地工作。
環保署則表示,荃灣海濱氣味已減少超過90%,硫化氫的平均濃度從2022年4月的36ppb下降至2025年1月的2.5ppb。自從渠務署在2024年第4季進行清淤工程以來,2024年第4季的硫化氫平均濃度為3.4ppb,比第3季減少了近一半。環保署將繼續收集監測數據以監察氣味的改善情況。
《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陳恒鑌高度關注清淤工程的路段位置,並期望政府能對淤泥進行恆常性的清理。他表示,雖然在清理過程中可能會有臭味釋放,但工程完成後,相信將徹底解決海傍臭味的問題,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質素。渠務署會繼續使用無人機和新型的閉路電視密切監視暗渠內的積淤情況。
想知更多社區資訊,請瀏覽《BP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