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創科系列】 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InnoHK創造條件加快進程

社會事

【創科系列】 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InnoHK創造條件加快進程
社會事

社會事

【創科系列】 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InnoHK創造條件加快進程

2023年12月04日 23:16 最後更新:23:44

大學科研要「落地」,過去往往動輒數十年,今時今日在創科資源大增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下稱 InnoHK )創造了條件,加速研發成果「商品化」,造福全球人類。兩間由中文大學教授成立的實驗室 — 創新診斷科技中心(下稱 Novostics)及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下稱 MRC ),均於 InnoHK 計劃下獲得不同的支援,包括資金、測試平台、申請專利或認證、跨領域人才交流等,大大加快令研發成果轉化為落地應用的進程。

Novostics 科研總監、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教授。

Novostics 科研總監、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教授。

Novostics 科研總監、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教授,被譽為「無創產檢之父」,2011 年他研發的無創唐氏綜合症產前診斷技術,至今已獲全球逾 90 國家採用,逾千萬孕婦受惠;而中心亦透過血循環系統的 DNA 分析研究及液體活檢的應用作癌症篩查,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商品化。

他解釋,以表觀遺傳基因分析,可篩查無病徵的癌症患者,早前成立公司 Cirina 並與美國 Grail 合併,用 1 個檢測即可篩查 50 種癌症,此技術已於美國推出市場。到 2022 年,盧教授發表突破性技術「FRAGMA」,利用血液中的 DNA 碎片進行多種癌症的早期篩查,最近更與 Prenetics 合資成立初創公司 Insighta。另外,團隊亦發現以血漿DNA技術篩查,可以及早診斷出鼻咽癌患者,七成能在第一、二期時就被發現,將死亡率降至3%,相關測試亦已在香港推出市場。

即使有多項研究成果已踏上商業化進程,盧教授強調一切仍處於「起步」階段,以「FRAGMA」為例,現僅為「第一代」,仍要努力研發一系列檢測商品,「像初期我只發現孕婦血漿內有男性 DNA,之後到『第二代』可應用在唐氏綜合症診斷,要足足 14 年;若加上我之前用了 8 年在媽媽血漿內找到胎兒細胞,即用了共 21 年;研究過程不是 100 米短跑,而是一場永不歇息的馬拉松。」

他認為,現時科創資源大增,回想 97 年他回流香港時,申請一個項目研究資助僅獲數十萬元,首次申請更被拒;到創新及科技基金成立初期,撥款增至數百萬元;到沙士後,開始有數千萬的項目獲批,到現時在 InnoHK 平台下更可達數億元。在政策上,他說,現時政府亦能做到「拆牆鬆綁」,支持創科發展。

盧煜明教授說,現時設備先進,做基因排序已大大縮減至兩天便可完成 。

盧煜明教授說,現時設備先進,做基因排序已大大縮減至兩天便可完成 。

他又稱,在 InnoHK 平台下,科創可達到「critical mass」(群聚效應),「不再孤掌難鳴,例如我的研究雖與醫科診斷有關,近年亦需應用跨領域學科知識,如結構生物學及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等,在這裡就更易找相關專家交流。」平台亦方便了香港的科研人員跟內地及國際其他地方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不過,他指現時內地的 DNA 樣本數據要「過河」存在一定困難;而本港獲批的知識產權,亦不獲內地承認;而 DNA 測試目前在內地是受管制領域,港人無法直接在內地開公司。若未來內地的 DNA 樣本數據可進入河套區,並容許港人在河套區開設公司,而本港原授專利制度在大灣區內可享有行使權,將有助打開大灣區逾 8,000 萬人口市場。

他認為,現時創科氣氛之熱熾前所未有,不少學生未畢業已欲投身研究做「醫生科學家」。他建議,除專心做科研外,亦要同時學懂為研究成果申請專利,或及早計劃聘請相關法律團隊協助,不能臨急抱佛腳,「公開了研究後才去申請專利,就太遲了。」

MRC 創辦人中大上消化道及代謝外科教授趙偉仁(右)及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左)。

MRC 創辦人中大上消化道及代謝外科教授趙偉仁(右)及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左)。

MRC 創辦人是中大上消化道及代謝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及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教授,兩位分別來自醫療及工程專業,他們聯手打造用於外科手術的機械人,於 MRC 提供的手術室環境內進行各種臨床前動物或屍體測試以及人體試驗,再繼續將科研成果往市場應用甚至普及化方向發展。

趙偉仁教授表示,未來十年的外科手術,可以期待是無須開刀的 — 由醫療機械人如內視鏡機械人、納米機械人等可用作檢查、進行心腦導管及各項外科手術。機械人推出市場前,仍需經長時間研究和測試,然而目標終究是減少對病人帶來創傷,提供更佳治療方案。

歐解釋,從意念到實踐,需要一個手術室級別的環境作試驗平台,中心內到處可見真實手術室設備,研究團隊包括執業外科醫生與工程界專業人士,反覆試驗修正機械人的漏洞或不足,才可進行下一步臨床測試。

由中大初創企業康諾思騰(Cornerstone Robotics Limited (CSR))研發、用於上、下消化道及泌尿科手術的醫療機械人,就在中心進行測試。本身是外科醫生的趙偉仁教授表示,我們在一年多前,花了幾個月完成臨床前測試,然後到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臨床人體試驗,在香港已完成了 60 個臨床測試案例,現時在內地測試,冀同時取得中國認證,而連同內地的測試,現已完成逾 100 臨床案例。他們預期,這一款手術室用醫療機械可望在一年內推出銷售,而內視機械人則可在 1 至 2 年內進行臨床測試。

MRC 提供手術室環境,在臨床人體測試前,先在動物及屍體上作全面測試,務求確保在人體測試中,機械人性能安全、穩定、有效。

MRC 提供手術室環境,在臨床人體測試前,先在動物及屍體上作全面測試,務求確保在人體測試中,機械人性能安全、穩定、有效。

MRC 成立成本逾 8,000 萬元,兩人認為,若沒 InnoHK 支持,就不可能成立;若不能在相對真實的臨床測試環境下讓醫生和工程師共同反覆試驗產品,修正機械人的 漏洞或不足,就不能保證機械人的性能及安全性。而在進行臨床試驗時,必然不會順利,並帶有很大的臨床手術風險,對將來取得認證及市場銷售必然帶來困難。歐國威教授解釋,康諾思騰的醫療機械人,組件超過 10,000件,很多基本部件都不能買現貨,須自行設計製造,團隊的工程技術人員要把逾萬件零件組合一起,若缺乏測試平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

InnoHK 讓他們無須憂慮資金問題,趙偉仁教授說,若要逐個項目去集資,相信難以成功;而經過幾年努力,MRC 已漸趨成為一個成熟平台,可以開放給其他研究團隊和其他公司測試他們的研究成果,當中包括國際企業,亦歡迎使用於各類型病症的研究。  

他們更說,現行模式是香港研發,大灣區製造,在 MRC 試驗,再分別在兩地進行臨床測試,到有足夠臨床案例就可申請香港,內地及外國認證 — 而河套區科技園將會是未來發展方向。

「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高峰會2023:促進環球科研合作.推動成果轉化落地

由創新科技署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合辦

日期:十二月六日(星期三)

時間:上午9 時30分 – 下午5時30分

地點:香港科學園第三期12W一樓大展覽廳 

內容:雲集超過70位國際知名學者、本港科研人員、商界領袖、業界人士,聚焦探討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旗下28所研發實驗室將分享科研合作的成果,及在現場設置展覽。

為推動杭港兩地創科產業的長遠發展,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杭州創新孵化中心(香港)早前簽署聯合孵化計劃合作協議,吸引更多創科企業來港發展。

此次共有14家來自浙江省及杭州市的創科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並計劃在港發展。企業的業務涵蓋生物科技、新能源、機器人製造、航空電子、人工智能等方面,當中包括專注大模型及具身智能(Embodied AI)領域的「有鹿機器人」公司、生物科技的「海昶生物」及「NZeno」、和航空科技的「龍興航電」。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杭州創新孵化中心(香港)簽署聯合孵化計劃合作協議;同時,14家來自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創科企業亦計劃來港發展,共同推動杭港兩地創科產業的長遠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杭州創新孵化中心(香港)簽署聯合孵化計劃合作協議;同時,14家來自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創科企業亦計劃來港發展,共同推動杭港兩地創科產業的長遠發展。

為機器人做一顆智能「大腦」

其中一家來自杭州的企業「有鹿機器人」,創始人兼CEO為阿里巴巴達摩院前機器人實驗室技術負責人、達摩院小蠻驢公司總經理陳俊波。相比起只開發可以應用於單一場景的機器人,有鹿機器人專注於為現有機器人提供一個內置LPLM(Large Physical Language Model)大模型通用的機器人「大腦」,可讓機器人根據現實複雜的物理世界情況作出相應感知與決策。

有鹿機器人專注於為現有機器人提供「大腦」,可讓機器人根據現實複雜的物理世界情況作出相應感知與決策。

有鹿機器人專注於為現有機器人提供「大腦」,可讓機器人根據現實複雜的物理世界情況作出相應感知與決策。

這個「大腦」可以應用在各種傳統的專業設備上(物流車、挖掘機、鏟車等),滿足傳統設備智能化升級需求,還可以跨設備、跨場景實行,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性。有鹿機器人已把這個「大腦」應用在「清潔機器人」場景,而且取得成功。

有鹿機器人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俊波.

有鹿機器人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俊波.

陳俊波指,傳統的室外清潔機器人的清潔線路較為固定,且無法分辨區域是否需要清理,亦難以清潔角落位置,令傳統清潔機器人未夠「聰明」。

因此,他決定為機器人打造一個智能「大腦」,通過視覺、多模態 (Multimodality)融合等,讓機器人能分析多種複雜的環境數據以規劃出合適的清潔路線。有鹿研發的清潔機器人應用場景廣泛,能夠進行智能檢查及分析環境的清潔度,在不潔的地方增加清潔次數,還能在車水馬龍的環境中安全運作。

安裝了「大腦」清潔機器人,能夠進行智能檢查及分析環境的清潔度,讓機器能在車水馬龍的環境中安全運作。受訪者提供圖片

安裝了「大腦」清潔機器人,能夠進行智能檢查及分析環境的清潔度,讓機器能在車水馬龍的環境中安全運作。受訪者提供圖片

以香港作為全球化橋頭堡

有鹿機器人公司的内地總部設於浙江杭州,陳俊波表示,內地研發人才豐富,產品更新迭代快,是鍛煉技術產品的極佳場景,而真正的市場應放眼國際,香港國際化程度高,擁有極強的科研人才,香港可作為全球化的橋頭堡,有利拓展全球商機。加上香港創科氛圍濃厚,有著蓬勃的生態圈,公司更計劃今年落戶科學園。

在今年4月的香港國際創科展上,有鹿機器人展示了擁有公司旗艦級「大腦」LPLM-10b的商用巡掃機器人。陳俊波表示,在香港參與國際展覽,除了吸引香港客戶,還得到新加坡、泰國、法國及澳洲等的客戶青睞。

掃地機器人。受訪者提供圖片

掃地機器人。受訪者提供圖片

浙企落戶香港 推動生物、機器人及航空科技

作為中國數字經濟的重鎮,杭州市孕育了眾多科技巨企,是全球矚目的科技創新之地,而香港向來是浙江企業向海外拓展的首選地。是次合作協議,除了「有鹿機器人」,「海昶生物」、「龍興航電」及「NZeno」亦將進軍香港。

海昶生物總部位於杭州「中國醫藥港」,專注於mRNA疫苗、小核酸藥物等核酸創新藥及高端複雜注射劑的開發。產品管線覆蓋傳染病預防、腫瘤免疫治療、抗腫瘤、鎮痛等領域。公司最新研發的HC0301藥物已經獲得FDA和NMPA批准開展多中心II期臨床試驗。最近,海昶生物旗下香港白橡樹醫藥有限公司更落戶科學園,將利用香港作為面向世界的窗口,推廣創新核酸標靶藥的研發及脂質遞送技術平台開發和產業化進程。

海昶生物旗下香港白橡樹醫藥有限公司早前落戶科學園。受訪者提供圖

海昶生物旗下香港白橡樹醫藥有限公司早前落戶科學園。受訪者提供圖

另一間浙企龍興(杭州)航空電子有限公司 (龍興航電),公司專注航空電子智慧研發與製造,為國內外航空器提供國產技術為主導的航電產品,包括自主研發的5G WQAR無線快速存取記錄器、ELT緊急定位發射器、IP PHONE機載話機等國產航電設備。2023年,龍興航電更入選杭州市准獨角獸企業名單,客戶包括海內外航空業巨頭,並與中國商飛、國航、順豐航空、圓通航空、香港航空等建立合作關係。龍興航電亦計劃落戶香港,加強產學研交流,利用香港「背靠祖國、聯通全球」的獨特優勢,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

龍興航電公司專注航空電子智慧研發與製造,為國內外航空器提供國產技術為主導的航電產品。

龍興航電公司專注航空電子智慧研發與製造,為國內外航空器提供國產技術為主導的航電產品。

龍興航電公司專注航空電子智慧研發與製造,為國內外航空器提供國產技術為主導的航電產品。

龍興航電公司專注航空電子智慧研發與製造,為國內外航空器提供國產技術為主導的航電產品。

浙企除了把握是次合作取道香港拓展全球,亦成功吸引海外企業「引進來」。紐西蘭生物科技企業NZeno專門開發一系列異種(豬)細胞、組織、器官移植等臨床治療方案,並擁有全球首個經美國FDA、CDC認證的無指定病原體繁植設施(DPF)。在是次14家浙江企業當中,NZeno將在今年於國內建立DPF養殖設施。NZeno亦透過是次與科技園公司的合作,計劃在香港設立相關技術的運營和應用研發中心,期望把技術拓展海外。

NZeno專門開發一系列異種(豬)細胞、組織、器官移植等臨床治療方案,計劃在香港設立相關技術的運營和應用研發中心,期望把技術拓展海外。

NZeno專門開發一系列異種(豬)細胞、組織、器官移植等臨床治療方案,計劃在香港設立相關技術的運營和應用研發中心,期望把技術拓展海外。

與科技重鎮合作  助力創科發展

最近,多間來自不同行業的龍頭企業落戶香港,印證香港具備發展創科的獨特優勢和科研潛力,是海內外企業開拓內地及國際市場的極佳平台。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作為香港最大的創科生態圈,科技園公司會繼續建立一個蓬勃的創科生態圈,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角色,讓更多浙江企業透過香港這個國際平台為跳板,吸引優質國際人才和資源,成功走向國際市場,讓更多好的創新意念成功孵化,為社會作出貢獻。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