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駐台高官與黎千絲萬縷 遊走台港做幕後政治玩家

博客文章

美駐台高官與黎千絲萬縷 遊走台港做幕後政治玩家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駐台高官與黎千絲萬縷 遊走台港做幕後政治玩家

2024年01月10日 18:58 最後更新:19:18

看黎智英案審訊,日日都有些特別料,控方昨讀出控辯雙方承認的事實,包括他與一批美國軍政高層人物的電郵通訊,其中一人是「美國在台協會」(AIT)前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翻看資料,原來他任職AIT期間,正是民進黨陳水扁和蔡英文先後當選總統之時,AIT曾否在背後發功,雙方關係如何密切,不說自明。而他在2018年被發現進入黎智英位於九龍的大宅密會,顯示他早與黎頻密交往。此外,曾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的前美國駐港總領事楊甦棣(Stephen Young),在任時也跟泛民高層經常聯繫,與在台灣的工作無異,同樣是幕後活躍政活玩家。

黎智英案控方披露,他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前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有密切聯繫。薄瑞光當年稱蔡英文是「重要夥伴」,令人相信AIT曾在幕後發功助她上台。

黎智英案控方披露,他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前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有密切聯繫。薄瑞光當年稱蔡英文是「重要夥伴」,令人相信AIT曾在幕後發功助她上台。

薄瑞光於1999年至2001年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在離職前一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他與時任副處長的楊甦棣一齊去拜會阿扁,對方亦熱烈相迎。其後阿扁再多做一屆,2008年卸任時,竟破格給楊甦棣頒授最高榮譽的大綬景勳章,並稱楊是「我親愛的朋友」 ,擺明論功行賞,AIT對阿扁上台在幕後發功,昭然可見。

薄瑞光長期在台工作,於2006年至2016年升任AIT主席,而蔡英文在他離職前贏得總統大選。其後薄瑞光趁AIT台北新址揭幕,與來賀的蔡英文親切會面,大讚她之餘,表明美方視她為重要夥伴,親密關係顯露無遺。當時美國國會正提出《台灣旅行法案》,目的是促進台灣和美國的高層交流,這與AIT力捧蔡英文,互相呼應。

薄瑞光在台活動期間,也有人在香港見到他的身影。他曾在2014年佔中時,出現於金鐘佔領區,並探望留守現場的黎智英。4年之後(2018年),有記者在黎智英大宅門外,看見薄瑞光和幾名外籍人士進入屋內,談些什麼就不得而知。

說回楊甦棣,他離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後,於2010年調到香港做總領事,這位「顏色革命專家」(2003年任駐吉爾吉斯大使時,推動當地的「鬱金香革命」),來港後與泛民人士時有來往,其中一次聚頭,是與李柱銘、陳方安生和某傳媒老闆在中環高級意菜餐廳「8部半」吃晚飯。

前美國駐港總領事揚甦棣來港前,曾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當年陳水扁贏得總統大位後,稱他為「我親密的朋友」。他在港任總領事期間,與泛民高層交來頻密,似乎用同一套玩法。

前美國駐港總領事揚甦棣來港前,曾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當年陳水扁贏得總統大位後,稱他為「我親密的朋友」。他在港任總領事期間,與泛民高層交來頻密,似乎用同一套玩法。

由於楊甦棣言行露骨,公開支持泛民爭取2017年普選特首,受到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點名批評,指他干預香港事務。

由上述兩名美國官員做過的事,可以看到一條脈絡:他們來港工作前,都曾是台灣政治的幕後搞手,與「綠營」成功掌權,有着一定關係,而他們這套玩法,顯然也想用於香港,為此積極扶持像阿扁和蔡英文這類人物,為他們造勢。

由此可見,美國政府和政客把台灣和香港,視為整盤棋的兩隻棋子,薄瑞光和楊甦棣等則是操棋手,而香港有些人甘願做「過河之卒」,結果走上了末路。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大學「辣到爆」打壓示威學生 那些年香港校方「太仁慈」冇得比

2024年04月30日 21:47 最後更新:23:59

如果有人問,香港是否已失去自由、秩序「大晒」?我會叫他們認真看看美國校方、政府和警察最近如何對待學生和平示威,特別是大學管理層的鐵腕高壓政策,其殺氣騰騰,令人想像不到會在美國發生,這比起當年香港大專校方對待鬧事學生的「仁慈」,是大棒子與胡蘿蔔之別,而這也留下了日後秩序崩潰的禍根。

今次美國大學生高舉支持巴勒斯坦人旗幟,行動迅速擴散至全國多間大學,聲勢愈來愈浩大,而「震央」所在的哥倫比亞大學,火勢仍然猛烈,警方雖數番清場,學生仍不肯撤離。

據今日(周二)最新消息,曾召警進校驅走學生的哥大校長沙菲克,於早上發聲明,說學校管理層與學生代表多次談判,但告失敗,未能說服示威者撤離。因此,校方已向學生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在下午2時前不清空示威場地,並簽署遵守大學規則的承諾書,將面臨暫時停學。這的確是威懾力甚大的「撤手鐧」,示威學生不僅要停學,還完成不了這學期的學業,影響很大。

哥倫比亞大學校方今天向示威學生「加辣」施壓,促其撤離,否則予以停學處分。

哥倫比亞大學校方今天向示威學生「加辣」施壓,促其撤離,否則予以停學處分。

哥大校方今次不但重手「加辣」,對學生施以停學的重罰,圖令他們在壓力下屈服,並且在談判時,對學生的訴求擺出強硬立場,表明不會放棄與以色列軍事支援有關的資產。

由這點可看到,哥大不會為了平息示威,而逆猶太金主之意,可以犧牲部分學生,但背後的水喉萬萬不能斷,而且校方在龐大的商業和政治勢力虎視下,絕不能容許校園內有「反以色列」的自由。面對這情況,現實利益自然凌駕於人權自由之上了。

不過示威學生對這要求「硬過鋼」,不肯作絲毫退讓,最後必不惜一切硬撼,而輸的一定是學生。美國囗囗聲聲是「民主」國家,但在權力遊戲的規則中,恰恰沒有「民主」這一條。

至於其他名牌大學,校方出手之「辣」,也不遑多讓,例如耶魯大學有超過40名學生被捕,其中一些是應屆畢業生,他們說可能拿不到畢業證書,申請入哥大研究院也可能受影響。另一間名校康內爾大學也聲稱,已對示威學生發出「第一批即時停學通知書」。

美國大學校方紛紛出重手平亂,令我憶起香港的大學校園當年長出「動亂」苖頭時,校方話事人或因與學生同一思維,或怕惹來內外攻擊,被迫採取過度「仁慈」的懷柔政策,不敢與鬧事學生對撼,以至激進行為如「病毒」擴散,最後全面失控。

曾處理過保安事務的一位朋友同我講,今次美國警察迅速進入校園驅逐學生,當年香港警察若這樣做,面對很大困難。他說,根據法律,如大學校園內有人違法,警察絕對有權入去執法,不過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大學校方多不願要求警察進入,而警方惟有尊重校方的考慮,盡可能自我約制。這情況造成一個觀感,以為警察不可踏足校園一步,其實完全是錯覺,卻令警方執法遇到更多阻礙。

我與這位朋友不約而同想到一個例子:「佔中」後一年的2015年7月,香港大學校委會討論委任副校長問題,當時大學內外的激進人士想推法學院教授陳文敏上這個位,但校委會不少人有保留,結果當晚有近200人湧入港大包圍會埸,埸面火爆。警方雖派了警員到校園外應變,但因校方沒要求他們入內維持秩序,只能一直守候。

其後校務會內的學生代表馮敬恩,藉囗去厠所,打開會場大門,讓示威人士闖入,所有委員遂成為「人質」,情況一片混亂,有委員被要求下跪認錯,亦有委員不適,被抬上救護車,竟被示威者粗暴攔阻。

由於校委人身安全受威脅,警察才進入校內,企圖控制場面,並保護委員離開。即使當時警方有必要入校,事後仍受到校內外一些人和團體強烈譴責。

2015年港大校委會遭激進人士衝擊,但校長不願召警入校園維持秩序,結果大亂。

2015年港大校委會遭激進人士衝擊,但校長不願召警入校園維持秩序,結果大亂。

更離譜的是,時任港大校長的馬斐森,竟於第二日向港大全體師生發出電郵,對當晚警方進入校園表示遺憾。當時是校委成員的盧寵茂醫生,在事發時和事後,都認為校方應該報警,與校長的態度截然不同。

在大專界,這並非單一事件,校方普遍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盡量不出手遏制激進分子鬧事,更遑論召警平亂了,寬容政策令這類學生越玩越癲,到最後,校園成為「三不管」的動亂基地,被搞到稀巴爛。

美國大學校方今次出鐵腕維持校園秩序,當年香港校園大亂時,強烈反對校方撥亂反正、警方介入的人士,對此又會有何感想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