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不再亂 賴清德失「王牌」 少蔡英文259萬票因無「蝴蝶效應」

博客文章

香港不再亂 賴清德失「王牌」 少蔡英文259萬票因無「蝴蝶效應」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不再亂 賴清德失「王牌」 少蔡英文259萬票因無「蝴蝶效應」

2024年01月14日 21:29 最後更新:01月15日 00:23

氣象學家有所謂「蝴蝶效應」,巴西的蝴蝶拍翼,可以導致美國一埸龍捲風。政治同樣有蝴蝶效應,4年前香港爆發反修例動亂,讓蔡英文在下台邊緣大翻身,更在大選取得空前的817萬票,如今香港風平浪靜,也影響着台灣的選情,賴清德失去了蔡英文賴以反勝的「王牌」,加上島內Z世代民心轉變,他雖然勝出,所獲票數及得票率都比「小英」低了一截。從這角度看,香港保住穩定不亂,對兩岸形勢有關鍵影響。

今次台灣大選,賴清德雖勝出,但獲選票數目及得票率都遠遠比蔡英文低,民進黨也在立法院選舉輸了多個席位,主要因素之一,是失去「香港動亂」這張王牌。

今次台灣大選,賴清德雖勝出,但獲選票數目及得票率都遠遠比蔡英文低,民進黨也在立法院選舉輸了多個席位,主要因素之一,是失去「香港動亂」這張王牌。

賴清德與蕭美琴這對「雙獨配」在大選勝出,令民進黨「破咒」連續3屆執政,但正與有台媒指,賴清德雖登總統大位,但並不風光,與上任蔡英文相比,更十分不堪。首先,選舉兩個關鍵數據都很不「靚仔」,得票只有558萬,比蔡英文2020年大選獲破紀錄的817萬票,少了很多,而他的得票率得40.05%,同樣遠遠不及蔡英文的57.13%,足足低了17個百分點。

此外,民進黨在立法院選舉只取得51個席位,比2020年選舉時勁奪61個席位,輸得相當「肉酸」,而國民黨則拿了52席,成為國會最大黨,打破了民進黨過半數的優勢,不能再繼續「完全執政」了。加上柯文哲的民眾黨也奪8席,成為關鍵少數,日後如「藍白」聯手,可對賴清德有力制衡,施政將難以順風順水。

賴清德之勢,大不如4年前的蔡英文,有各種原因,而台灣政經雜誌《天下》的分析是,首要關鍵在於,決定上屆勝負的「抗中保台」議題,這次並未發揮強大的影響力,賴清德重複蔡英文當年的論述,如今卻無法感動多數人。她4年前營造強烈危機感,掀起「蔡英文旋風」,也因大選期間沒出現重大外部事件,賴清德再難複製。

當年的「強烈危機感」來自何處?外部事件主要又是什麼?《天下》引述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蕭怡靖說,2020年大選是一次特殊狀況,當年激發台灣民眾的「境外因素」,正是香港的反修例運動。這位研究員有一點沒說清楚,就是蔡英文那時候抓準時機,巧妙地操弄這個「境外因素」,成為扭轉選舉形勢的一大法寶。

我回看當年大選前的情況,蔡英文因施政問題多籮籮,經濟又一蹶不振,競選形勢十分惡劣,很大機會延任失敗,就在此時,香港爆發反修例動亂,蔡英文如獲至寶,立即轉變競選議題,焦點由島內經濟和內政問題,轉到全面針對香港亂局,把囗號改為「守護台灣民主自由」,並突出所謂「亡國感」(「芒果乾」),把香港的「危機」投射到台灣,鼓動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的情緒。

蔡英文2020年利用香港反修例事件,製造台灣「危機感」,在下台邊緣大翻身,由瀕敗轉為大勝。當時的造勢大會竟出現「時代革命」的旗幟。

蔡英文2020年利用香港反修例事件,製造台灣「危機感」,在下台邊緣大翻身,由瀕敗轉為大勝。當時的造勢大會竟出現「時代革命」的旗幟。

香港與外國的「反中亂港」人馬也裏應外合,製造強大聲音為蔡英文搖旗吶喊,甚至在其造勢大會上,出現黑衣人揮舞「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的異秉。這在背後推動着一個連鎖效應,就是一方面把香港暴動升級,越亂越好,另方面利用這亂局增大蔡英文的選舉籌碼。幕後搞手一矢雙鵰,同時達到兩個目的。

結果是,蔡英文得票率達75%,拋離對手幾條街,取得破紀錄的817萬票,而民進黨也在立法院選舉大勝,成為最大黨,靠得正是香港這張「王牌」。

4年過去,香港已雲淡風輕,趨於平靜,再成不了刺激「危機感」的因素,民眾把焦點轉回民生問題和施政得失,劣績斑斑的民進黨手中沒太多籌碼,這在去年地方「九合一選舉」失利中已顯露無遺,所以賴清德得票低,民進黨失立法院優勢,都不令人意外。

4年前大批台灣年輕人受香港動亂刺激,出現強烈危機感,因而投蔡英文一票,這股情緒今年己不再。《天下》評論員野島剛觀察,年輕人投票習慣轉移,沒有強烈的「色彩」傾向,有更多元的選擇。過往被年輕選民青睞的民進黨,被他們認為正邁向保守,「彷佛逾來逾像國民黨」。柯文哲的民衆黨獲得369萬票,正反映這種改變,Z世代已將目是轉到住房、低薪等現實問題。

今次台灣大選結果,與香港對台灣的「蝴蝶效應」不再,有莫大關係,這說明一點,兩岸未來形勢如何發展,香港能否保持穩定,也有關鍵作用。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大學「辣到爆」打壓示威學生 那些年香港校方「太仁慈」冇得比

2024年04月30日 21:47 最後更新:23:59

如果有人問,香港是否已失去自由、秩序「大晒」?我會叫他們認真看看美國校方、政府和警察最近如何對待學生和平示威,特別是大學管理層的鐵腕高壓政策,其殺氣騰騰,令人想像不到會在美國發生,這比起當年香港大專校方對待鬧事學生的「仁慈」,是大棒子與胡蘿蔔之別,而這也留下了日後秩序崩潰的禍根。

今次美國大學生高舉支持巴勒斯坦人旗幟,行動迅速擴散至全國多間大學,聲勢愈來愈浩大,而「震央」所在的哥倫比亞大學,火勢仍然猛烈,警方雖數番清場,學生仍不肯撤離。

據今日(周二)最新消息,曾召警進校驅走學生的哥大校長沙菲克,於早上發聲明,說學校管理層與學生代表多次談判,但告失敗,未能說服示威者撤離。因此,校方已向學生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在下午2時前不清空示威場地,並簽署遵守大學規則的承諾書,將面臨暫時停學。這的確是威懾力甚大的「撤手鐧」,示威學生不僅要停學,還完成不了這學期的學業,影響很大。

哥倫比亞大學校方今天向示威學生「加辣」施壓,促其撤離,否則予以停學處分。

哥倫比亞大學校方今天向示威學生「加辣」施壓,促其撤離,否則予以停學處分。

哥大校方今次不但重手「加辣」,對學生施以停學的重罰,圖令他們在壓力下屈服,並且在談判時,對學生的訴求擺出強硬立場,表明不會放棄與以色列軍事支援有關的資產。

由這點可看到,哥大不會為了平息示威,而逆猶太金主之意,可以犧牲部分學生,但背後的水喉萬萬不能斷,而且校方在龐大的商業和政治勢力虎視下,絕不能容許校園內有「反以色列」的自由。面對這情況,現實利益自然凌駕於人權自由之上了。

不過示威學生對這要求「硬過鋼」,不肯作絲毫退讓,最後必不惜一切硬撼,而輸的一定是學生。美國囗囗聲聲是「民主」國家,但在權力遊戲的規則中,恰恰沒有「民主」這一條。

至於其他名牌大學,校方出手之「辣」,也不遑多讓,例如耶魯大學有超過40名學生被捕,其中一些是應屆畢業生,他們說可能拿不到畢業證書,申請入哥大研究院也可能受影響。另一間名校康內爾大學也聲稱,已對示威學生發出「第一批即時停學通知書」。

美國大學校方紛紛出重手平亂,令我憶起香港的大學校園當年長出「動亂」苖頭時,校方話事人或因與學生同一思維,或怕惹來內外攻擊,被迫採取過度「仁慈」的懷柔政策,不敢與鬧事學生對撼,以至激進行為如「病毒」擴散,最後全面失控。

曾處理過保安事務的一位朋友同我講,今次美國警察迅速進入校園驅逐學生,當年香港警察若這樣做,面對很大困難。他說,根據法律,如大學校園內有人違法,警察絕對有權入去執法,不過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大學校方多不願要求警察進入,而警方惟有尊重校方的考慮,盡可能自我約制。這情況造成一個觀感,以為警察不可踏足校園一步,其實完全是錯覺,卻令警方執法遇到更多阻礙。

我與這位朋友不約而同想到一個例子:「佔中」後一年的2015年7月,香港大學校委會討論委任副校長問題,當時大學內外的激進人士想推法學院教授陳文敏上這個位,但校委會不少人有保留,結果當晚有近200人湧入港大包圍會埸,埸面火爆。警方雖派了警員到校園外應變,但因校方沒要求他們入內維持秩序,只能一直守候。

其後校務會內的學生代表馮敬恩,藉囗去厠所,打開會場大門,讓示威人士闖入,所有委員遂成為「人質」,情況一片混亂,有委員被要求下跪認錯,亦有委員不適,被抬上救護車,竟被示威者粗暴攔阻。

由於校委人身安全受威脅,警察才進入校內,企圖控制場面,並保護委員離開。即使當時警方有必要入校,事後仍受到校內外一些人和團體強烈譴責。

2015年港大校委會遭激進人士衝擊,但校長不願召警入校園維持秩序,結果大亂。

2015年港大校委會遭激進人士衝擊,但校長不願召警入校園維持秩序,結果大亂。

更離譜的是,時任港大校長的馬斐森,竟於第二日向港大全體師生發出電郵,對當晚警方進入校園表示遺憾。當時是校委成員的盧寵茂醫生,在事發時和事後,都認為校方應該報警,與校長的態度截然不同。

在大專界,這並非單一事件,校方普遍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盡量不出手遏制激進分子鬧事,更遑論召警平亂了,寬容政策令這類學生越玩越癲,到最後,校園成為「三不管」的動亂基地,被搞到稀巴爛。

美國大學校方今次出鐵腕維持校園秩序,當年香港校園大亂時,強烈反對校方撥亂反正、警方介入的人士,對此又會有何感想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