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ASML自殺有門,台積電以死自嗨!

博客文章

ASML自殺有門,台積電以死自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ASML自殺有門,台積電以死自嗨!

2024年05月22日 18:32 最後更新:05月23日 10:12

有這麼一間台灣公司,明明處在技術最底層,卻有控制全球的幻想,明明只是代工生產,只為美國利益而操心,兩手空空無一物,只有一台隨時被人遙控自毀的光刻機,還因此而自嗨,好笑唔好笑?說的是台積電。

台積電以「自殺」警告「入侵者」。AP圖片

台積電以「自殺」警告「入侵者」。AP圖片

彭博社日前爆料,如果中國「入侵」台灣,ASML和台積電有辦法癱瘓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製造機器。故事有好科幻小說般曲折,話說白宮擔心台海一旦出現武統場面,中國大陸有可能渡海登陸控制台灣,如是者,全世最重要的芯片供應商台積電便有可能被解放軍拿下,屆時半導體技術落後台灣幾個世代的中國技術公司,便可以借助「侵佔」而一下提升10年技術水平。美方為了不讓大陸的意圖得逞,私下問計於台積電及向其供應最先進光刻機的荷蘭,點搞好呢?

大人不用怕!彭博引述知情人透露,ASML最高層透露天大的商業機密,原來旗下生產的極紫外光刻機系列(EUV)內有暗格機關,一旦落入「壞人」手上,廠方有能力遠程禁用這些機器。有關人員稱,ASML已經對可能發生的「自殺」功能進行模擬,包無失拖云云。。

外媒報導,應用高頻光波打印現有最小的微芯片晶體管,EUV能製造出具有人工智能用途以及更敏感的軍事應用的芯片。「極紫外光刻機的體積與一輛公交車相當,需要定期維護和更新。作為其中的一部分,該公司可以遠程強制關閉,這將充當終止開關。ASML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此類機器製造商,每台售價約值2.17 億美元。」今年初應美國要求下,荷蘭從開始停止出口高至中端的芯片製造設備。彭博社稱,受最美國指示的最新出口管制措施的影響,今年ASML多達15%的對華銷售將受到影響。

撇開複離的精密技術原理,貼地的講解AMSL究竟搞邊科︰大家都在用美國某PC操作系統,在使用期間,是不是會突然收到軟件公司傳來提示,要求儘快重新開機更新軟件版本,筆者的經驗是當你置若罔聞,好快便用不上PC某些功能,PC局部停擺,於是識做啦,重新更部開機好了。如此「霸道」的售後服務,令人覺得部PC不是我的,用戶的主權何在?

我問過電腦技術人員,告知︰「查無實據,唔好亂噏,總之每日用完PC關機明天重開,手機、平板也如是」。今天我終於得出進一步證實,原來歐美技術產品全部都有「後門」,連「自殺後門」都有,問你死未?

ASML的「自殺」可能來得太遲,無法阻止中國的進步。彭博社稱,中國舉國之力扶助,華為有可能掌自主研製芯片技術。事實上,生米都要當熟飯食。ASML的光刻機自認靠唔住,技術設備只為美國利益服務,試問我們怎會再領教你的產品。

台積電明知就裡也得買ASML,美國也不可能讓台積電拒絕,這又是「當門口狗看門,骨頭卻要自費」的美台關係荒謬邏輯(李敖當台灣立委時向官方提出的比喻)。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之前接受 CNN 採訪時暗示︰「任何入侵台灣的人都會發現公司的芯片製造機器出了問題。沒有人能用武力控制台積電」。說起來有點保護民主自由價值的飄飄然,這不是自嗨,你告訴我這又是什麼?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台灣

往下看更多文章

打中國最疼愛的兒子,有乜後果?

2024年06月14日 19:19 最後更新:19:39

歐盟宣佈7月初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徵最高達38%懲罰關稅。憑什麼要懲罰我們?原來這件事的水很深!

AP圖片

AP圖片

歐盟鼓足勇氣宣佈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貿易政策,受影響最大的德國當地媒體有點忐忑不安。《德國之聲》以題為〈歐盟「棒打」中國電動車,中國拿什麼報復?〉,左顧右盼的猜測中方會否以雷霆萬鈞之勢對等反擊。外交部日前已經回應︰「如果歐方一意孤行,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事關歐盟此舉是「不合理、不合規」。

非歐盟的英國隔岸觀火,湊熱鬧不嫌事大,BBC最新文章稱,「歐盟打了中國最疼愛的『孩子』」,記者進一步指出︰「電動汽車,在中國官方的敘事中頗為特殊,因為這太符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官方敘事。汽車是工業時代的集大成者,對與上下游帶動力強,同時也集中體現了一個經濟體的製造業水準。」明白了,英國把中歐貿易糾紛上升到民族復興的高度,也提醒大家,歐盟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的背後動機不簡單。

BBC貌似客觀的分析歐盟出手的理由︰「歐洲政策制定者非常希望避免重蹈十年前太陽能電池板的覆轍,當時歐盟只採取了有限的行動來遏制中國的進口,導致許多歐洲製造商倒閉。」換言之,歐盟上次用不公平的貿易手段企圖摧毀中國的新興技術產業,錯在不夠狠不夠絕,放生了中國,今次決定同中國玩舖大。

BBC語鋒一轉,把矛盾放在習近平身上︰「電動車行業崛起的全過程幾乎都發生在習近平主政時期」,2014年習近平上台第二年起草《中國製造2025》, 2015年正式公佈。 10年過後,計劃振興的十大產業,以新能源汽車最耀眼,BBC稱之為「習時代」的政績名片。

不過,BBC的文章充滿機心,不怕諷刺中國,也不忘挑撥離間,文評結尾如是說︰「2014年的中國決策者們可能既沒想到十年後它能發展這麼快,也沒想道中國和西方的關係變得這麼差,以至於電動車這個最疼愛的『孩子』,在十周歲的春夏之交,被美國和歐盟,先後打了一頓。」老實講,如果我不是中國人,相信會望文失笑,再如果我是大英國民,必感到心矌神怡。點解?

英國上世紀曾經是汽車製造大國,英國品牌銷售全球,當年英國可謂兒孫滿堂,怎不知彈指幾十年間,英國汽車產業「斷子絕孫」,賣的賣,執的執,英國老來孤寂,見到人家汽車做到風生水起,旺丁旺財,想起都要搽驅風油,今天有人「教訓」東方大國,可謂額手稱慶。

歐盟是當事人不是花生友,擔心中國反擊不留手。德媒稱︰「中國可能對法國和意大利的奢侈品、化妝品、葡萄酒、巧克力及家具徵收報復性關稅。」法意兩國一直是歐盟內部對電動汽車徵收懲罰關稅的主要倡導者,是為出頭鳥,此外,德國也擔心化學品生產商遭到報復。

中國已對歐盟進口的白蘭地發起了反傾銷調查,法國酒商「深感憂慮」,意大利名牌更加要有心理準備。中歐貿易戰打響,大家不必繡花也別太文雅。奉勸一句,如果有傷殘保險,歐洲買定有著數。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