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嶺大製英語播客節目 推廣中國古典詩歌

教育

嶺大製英語播客節目 推廣中國古典詩歌
教育

嶺大製英語播客節目 推廣中國古典詩歌

2022年02月10日 03:00 最後更新:18:50

  (星島日報報道)語言與文化差異下,外國人難理解中國詩詞歌賦。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蔡宗齊與全球十多名學者合作,共同錄製一套五十二集的英語播客節目,以英語解釋《詩經》、漢樂府詩、唐詩宋詞等體裁,並進行誦讀與翻譯,在網絡平台免費開放收聽。蔡宗齊希望,節目讓外國人減少對中國的誤解。  名為《如何閱讀中國古典詩歌》的英語播客節目,共五十二集,每集約十五分鐘,分為二十個主題,涵蓋《詩經》、《楚辭》、唐詩等中國古典詩歌文體。每集由一名學者錄音講解詩歌類型,以中英文誦讀及翻譯詩歌,第一集講述《詩經》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種類型,並介紹其中的《株林》及《桃夭》,分別諷刺當權者腐敗與祝賀女子出嫁的內容。冀外國人認識中國文化  節目在本月一日起在各大播客平台推出,第一集已逾五百人收聽,每周將會推出一集,蔡宗齊邀請了十多名來自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著名學府的漢學學者,共同製作節目,內容以他早年與百多名學者所著的《如何閱讀中國詩歌》為基礎。  蔡宗齊解釋,製作節目是希望讓外國人正確認識中國文化,「很多人誤解中國是軍事擴張國家,但中國歷史上有關戰爭的詩歌多數是突出思鄉及保家衞國的情懷,而不是去侵略。」他坦言,詩歌翻譯過程中,形式與音韻可能有所流失,「始終閱讀譯本的美感,無法與直接賞讀原文相提並論。」他續稱,正尋求資助,製作中國古典詩歌系列中英文視頻節目,期望以更生動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中國文學的魅力。  

往下看更多文章

教育要聞|小一自行收生有小學僅錄個位數

2023年01月19日 03:00 最後更新:23:50

(星島日報報道)小一統一派位選校階段將於月底展開,教育局昨公布選校名單。本報統計後發現,部分小學在自行收生階段,取錄學生僅得個位數,北角官立小學(雲景道)自行收生階段僅取錄兩人,統一派位階段學額增至達近百個。有小學校長相信,移民潮等因素造成學額過剩。小一統一派位將於本月三十日至下月五日接受電子申請,家長亦可於下月四至五日,前往派位中心遞交紙本申請。教育局估計,本年度共有約四萬三千多人參加小一派位,當中近兩萬二千人已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取錄,另外約兩萬二千人參與統一派位,較去年少三千多人。今年無校網需要「加派」,而需要借位的校網則減半至三個。無校網需要「加派」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的學額數目,各佔整體小一學額一半。本報以各校在統一派位階段的學額,推算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取錄的學生人數,發現部分學校自行收生階段取錄不足十人。屬灣仔十二校網的北角官立小學(雲景道),自行學額共五十個,但在統一派位階段共提供九十八個學位,意味學校自行階段僅取錄兩人;柴灣的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學校,暫定統一學額達九十四個,較自行學額多四十四個,推算自行階段僅取錄六人。  個別地區的官校,收生亦不容樂觀,粉嶺官立小學與大埔官立小學在統一派位階段,暫定提供一百一十五個學額,較自行收生階段多五十二個,意味兩校自行階段僅取錄十一人。  至於適齡人口下跌的重災區,例如東區、南區等,部分學校收生情況亦不理想,慈幼學校、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愛學校,按推算僅取錄十人;十四校網的啟基學校(港島),按推算亦僅取錄七人。南區的華富邨寶血小學,按推算只取錄十一人。  個別學校超收「世襲生」情況仍屬普遍,傳統名校林立的九龍城四十一校網,十所官津小學之中,有八校的統一派位學額被「蠶食」,以喇沙小學最多,達到十一個。沙田的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被世襲生蠶食的學額多達三十四個,是全港之冠。  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陳淑儀認為,現象反映學界難以準確估計學位需求,「近年不少家庭選擇移民,而選擇送子女入讀直資、私立或國際學校的家長愈來愈多,令學額出現過剩。」她期望當局能加快推進全面小班教學,學校應減少取錄叩門生,以免出現縮班殺校潮。  教育局回應指,未來會繼續與學界磋商,研究鞏固及整合學校資源,以「軟陸」為目標,穩定教學環境、保持教學質素。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