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持續兩年的新冠疫情,令學生學習備受影響。就讀中文大學環球商業學三年級的李穎欣,建立教育資源平台,在社交及影片分享網站分享學習心得、讀書技巧及文憑試核心科目的應試技巧、溫習時間表等,並解答中學生學習疑難及試題批改,吸引一萬六千人關注,同時兼顧學業及實習,令她獲得兩萬元「大學生獎學金」。獲頒「大學生獎學金」 由領展開設免入息審查的「大學生獎學金」,每年供家庭三代中首代入讀本地大學的學生申請,向具備優秀學業成績,以及對社會服務有所承擔的學生,提供兩萬元獎學金,以及實習、社區服務、培訓班等學習機會,今學年來自八所資助大學及三所自資大學、共二百二十名學生受惠,中大有一百一十一人獲獎。 就讀中大環球商業學三年級的李穎欣,是今屆得主之一,她自前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便建立教育資源平台,在社交網站及影片分享網站,為受影響無法返校備試的中六生,分享核心科目為主的學習心得、讀書及應試技巧,亦分享溫習時間表及日常生活等,至今吸引一萬六千人關注,「不少學生查詢學習疑難,或拍下已完成的試題讓我批改。」 李穎欣指,貼文及影片靈感來自過去備試經驗。她曾為提升中文科寫作卷的分數,比較各年取得第三級及第五級成績的「考生表現示例」,分析可詳寫的情節、修辭手法等,撰文予教師評分,以掌握評卷員的評核標準;回答學生常見問題等。營運教育資源平台,令她萌生對品牌推廣及市場推廣的興趣,李穎欣稱,計畫一邊發展平台,一邊完成學業及實習,獎學金將用以補貼學費,畢業後投身品牌及市場推廣行業。

教育
中大生建教育平台 冀助DSE生備試
2022年02月21日 03:00 最後更新:01:50(星島日報報道)小一統一派位選校階段將於月底展開,教育局昨公布選校名單。本報統計後發現,部分小學在自行收生階段,取錄學生僅得個位數,北角官立小學(雲景道)自行收生階段僅取錄兩人,統一派位階段學額增至達近百個。有小學校長相信,移民潮等因素造成學額過剩。小一統一派位將於本月三十日至下月五日接受電子申請,家長亦可於下月四至五日,前往派位中心遞交紙本申請。教育局估計,本年度共有約四萬三千多人參加小一派位,當中近兩萬二千人已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取錄,另外約兩萬二千人參與統一派位,較去年少三千多人。今年無校網需要「加派」,而需要借位的校網則減半至三個。無校網需要「加派」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的學額數目,各佔整體小一學額一半。本報以各校在統一派位階段的學額,推算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取錄的學生人數,發現部分學校自行收生階段取錄不足十人。屬灣仔十二校網的北角官立小學(雲景道),自行學額共五十個,但在統一派位階段共提供九十八個學位,意味學校自行階段僅取錄兩人;柴灣的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學校,暫定統一學額達九十四個,較自行學額多四十四個,推算自行階段僅取錄六人。 個別地區的官校,收生亦不容樂觀,粉嶺官立小學與大埔官立小學在統一派位階段,暫定提供一百一十五個學額,較自行收生階段多五十二個,意味兩校自行階段僅取錄十一人。 至於適齡人口下跌的重災區,例如東區、南區等,部分學校收生情況亦不理想,慈幼學校、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愛學校,按推算僅取錄十人;十四校網的啟基學校(港島),按推算亦僅取錄七人。南區的華富邨寶血小學,按推算只取錄十一人。 個別學校超收「世襲生」情況仍屬普遍,傳統名校林立的九龍城四十一校網,十所官津小學之中,有八校的統一派位學額被「蠶食」,以喇沙小學最多,達到十一個。沙田的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被世襲生蠶食的學額多達三十四個,是全港之冠。 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陳淑儀認為,現象反映學界難以準確估計學位需求,「近年不少家庭選擇移民,而選擇送子女入讀直資、私立或國際學校的家長愈來愈多,令學額出現過剩。」她期望當局能加快推進全面小班教學,學校應減少取錄叩門生,以免出現縮班殺校潮。 教育局回應指,未來會繼續與學界磋商,研究鞏固及整合學校資源,以「軟陸」為目標,穩定教學環境、保持教學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