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盧寵茂引佛語批外媒失實報道 麥美娟中秋前夕做義工探長者送愛心月餅

博客文章

盧寵茂引佛語批外媒失實報道 麥美娟中秋前夕做義工探長者送愛心月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盧寵茂引佛語批外媒失實報道 麥美娟中秋前夕做義工探長者送愛心月餅

2022年09月05日 20:02 最後更新:20:15

醫務衛生局Facebook專頁今日轉載局長盧寵茂昨日(4日)所發佈的防疫手記《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再次強調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問責團隊對整體抗疫政策一直都是目標一致的。

文章標題「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出自佛家臨濟宗禪語,《金剛經》《增廣賢文》中均有記載。文中堅定批評了外媒《彭博》報道失實,引致讀者誤以為特區政府在抗疫上內部分裂及有矛盾,賠上了的不單是傳媒應有的專業精神,更可能影響特區政府抗疫施政。

文章還引用內地熱播宮廷內鬥劇集《延禧攻略》作比,指媒體相關報導好比電視劇劇本,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其事並不重要,觀眾喜歡看而成為熱播又或能達到編劇的目的便是「成功」。

盧寵茂。資料圖片

盧寵茂。資料圖片

盧寵茂強調,問責團隊的每一員對堅守以下5項原則都是毫無懸念的,絶無矛盾。

1. 不躺平,持續控制確診數字,更好管理風險和提升應變能力,防止醫療系統超出負荷能力
2. 減重症和減死亡
3. 保護高風險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和長期病患者
4. 以科學精準的方法識別不同風險級別人士以減低管控人數和管控範圍,容許最多的日常活動和涉及的人數
5. 平衡風險和經濟動力,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維護民生活動和香港的競爭力

盧寵茂還重申,當局將堅持採取「不躺平」、減重症死亡的原則防疫抗疫,與內地及國際通關如同兼有家庭及事業,並非零和遊戲。

盧寵茂續指,相關報道提及國家抗疫策略是另有目的。他提醒媒體應秉持準確數據客觀報道,不傳播是非是傳媒專業基礎,否則只會失去得來不易的公信力。

「施比受更為有福」,臨近中秋,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日到堅尼地城觀龍樓做義工,同老人家見面傾偈。Alice亦上門探訪長者,送上愛心月餅同節日祝福。麥美娟同時呼籲大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關懷弱勢社群,透過互助力量,共建關愛共融社會。

麥美娟上門探訪長者送愛心月餅。民政及青年事務局FB圖片

麥美娟上門探訪長者送愛心月餅。民政及青年事務局FB圖片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昨日同紀律部隊團隊、觀塘區議會主席、民政事務專員以及香港九龍潮州公會代表探訪觀塘劏房戶,提前送上中秋節祝福。 

鄧炳強探訪基層劏房家庭,送中秋祝福。鄧炳強FB圖片

鄧炳強探訪基層劏房家庭,送中秋祝福。鄧炳強FB圖片

鄧炳強稱,每次探訪基層劏房家庭,都會再次鞭策及提醒自己,作為特區政府官員,要努力為基層市民改善生活。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系列紀錄片《識「碳」再出發》,本周推出第十集《「碳」索生活》,亦是系列的最後一集。今次帶大家走訪香港多個實現低碳未來的場所,包括前灣仔郵政局,如今已變身為宣傳碳中和的地標;還有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的香港國際機場,將致力於2050年碳中和目標,國泰航空通過使用SAF航空燃料減少碳排放;元朗現代化農場引入水耕種植技術,不僅提供新鮮蔬菜,還減少碳排放;另咖啡渣與舊衣都可循環利用,蛻變成咖啡杯與新衣裳。

坐落於灣仔的百年法定古跡「識碳館」,原為昔日灣仔郵政局,如今轉身成為推動碳中和的知識殿堂。這座新地標不僅承載著文化底蘊,亦展現了香港在傳承中創新的低碳使命。

主持人黃冰芬在「識碳館」與吉祥物「大嘥鬼」合照。

主持人黃冰芬在「識碳館」與吉祥物「大嘥鬼」合照。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樞紐之一,從機場禁區大規模部署電動車,到太陽能板等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每一步都彰顯著機管局實現低碳的決心。而國泰航空引入可持續航空燃料(SAF),雖成本高昂,卻能顯著降低碳排放,為航空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另一種方向。

香港機場引入電動車。

香港機場引入電動車。

元朗一座現代化農場,通過高科技水耕技術,為市民提供新鮮的本地蔬菜,有效減少因進口食物而產生的碳足跡。另一方面,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將咖啡渣轉化為3D打印材料,可以將咖啡渣變成咖啡杯,實現碳足跡減少達36%,展現了廢物再利用的無限潛能。

主持人黃冰芬在元朗水耕農場。

主持人黃冰芬在元朗水耕農場。

令人驚喜的還有「舊衣新裳」項目。通過消毒、開鬆等工序,舊衣物化身為全新紗線,再經針織機重新編織,賦予舊物新生命。這不僅是時尚復甦,更是循環經濟的有力例證。

從歷史建築的蛻變、航空業的綠色轉型、到都市農場水耕種植、及廢物循環升級再造,香港在碳中和的征程上,展現出堅定的行動力與卓越的創新能力。這座城市正以綠色實踐,為建設可持續未來寫下生動註釋,啟發更多人共同參與低碳生活的無限可能。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用大半年時間在甘肅、山西、福建、廣東及香港實地採訪,拍攝了10集10分鐘的紀錄片,圍繞氣候變化的威脅,國家政策及措施、以及企業和人們如何在生產及生活中實現減碳,相關紀錄片已在YouTube上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