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贈送給台灣的大熊貓「團團」本月19日下午離世。台灣學者龍應台把象徵兩岸親情和友好的熊貓說成「黑白胖無常」而爆發激烈的爭議,我注意到的反而是龍應台帶出的中國故事。

團團日前在台北離世。AP圖片

團團日前在台北離世。AP圖片

內地作者補壹刀對「熊熊風波」作出評論︰「在另一篇臉書中,龍應台又說,當時大陸贈送給台灣的除了“團團”“圓圓”,還有30株珙桐樹。龍應台介紹說,大熊貓和珙桐,都是法國傳教士、博物學家譚衛道(阿爾芒·大衛德)發現並帶入科學研究和大眾視野的。」

「結合她一貫的調性,龍應台的意思大概是說,今天被我們尊為“國寶”的生物,當年都是由西方人先發現的,這些功勞現在被“排外”的“義和團”們選擇性遺忘了。」補壹刀作出一個總結︰「西方認識大熊貓確實是從大衛德開始的,但大衛德給大熊貓帶來的絕對不是“文明”。」

偏偏中國文明不如西方文明,正是龍應台獲取中外名聲的論點,她說很多反面的中國故事而自我感覺良好,還以此為「教精中國人」的德行。2006年1月26日,也是從大陸送贈團團、圓圓兩隻熊貓開始,龍應台在《中國時報》以題為《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寫道︰「請說服我。我真正想說的是,錦濤先生,作為一個台灣人,我實在不在乎團團和圓圓來不來台北,雖然熊貓可愛得令人融化。但是我這樣的台灣人可真在乎《冰點》的安危。」

《冰點》是一份北京周刊,當時被停刊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進行調整。然而,中國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自由市場體制,中國不是以資本利益集團為主導,相反是本著社會主義理論改良經濟發展,由國家主導資源分配,在經濟逆周期下投資扶貧,為鄉村建設基礎,藉此拉動國家經濟。

不過,2006年是沒有水晶球,中國只是用心做,等待成果,於是龍應台便借此肆意批評︰「在貧富差異上,中國的基尼係數超過0.4,迫近0.45,這已是社會大動亂的門檻指標。指標數字下,多少人物欲橫流,多少人輾轉溝壑。也就是說,『胡錦濤』三個字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歷史裡,仍代表一種逆流:在追求民主的大浪潮中,它專制集權;在追求平等的大趨勢裡,它嚴重的貧富不均。」

有人讚賞龍應台的情力,也有人欣賞她的文筆,不過,時代摑了她一巴掌。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此外,「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提高7.2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谷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還有,中國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太、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製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中國現代化是中國實踐出來的成就,與西方無關,今天,為什麼龍應台放下她的大筆,不再談「中國貧富不均」?原因大家懂的,她也不至於是一名文盲,於是她拿熊貓來說事。腫了臉還要那麼費勁,敘說西方文明優越/中國不濟的故事,這真可苦了你,不過,再腫再痛,習慣便可以了。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