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香港泰國阿聯酋建「貨幣橋」 推動跨境數字人民幣
《澎湃新聞》報道,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及阿聯酋中央銀行開展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推動跨境人民幣數字化。

內地已積極開展人民幣數字化項目。(資料圖片)
2022年8月15日至9月23日,來自前述4個國家或地區的20家商業銀行參與為期6星期的試行。這是至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跨境央行數位貨幣試行測試,主要利用「貨幣橋」項目平台,進行超過160筆跨境支付和外匯兌換同步交收業務,結算金額折合人民幣逾1.5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貨幣橋」是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交易平台,《澎湃新聞》引述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表示,「貨幣橋」是未來世界各國的金融系統對接數字人民幣系統的中間平台,是數字人民幣走向世界的橋梁。目前,國際清算銀行支持中國和其他三個國家、地區共建「貨幣橋」,期望中國在這方面的工作為全世界探索央行數字貨幣(CBDC)提供經驗。

資料圖片
據報道,數字人民幣在內地多展開試點。截至2022年12月16日,全國共有17省份全域或部分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即北京、天津、河北省、大連、上海、江蘇省、浙江(杭州、寧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福建(福州、廈門)、山東(濟南、青島)、長沙、廣東省、廣西(南寧、防城港)、海南省、重慶、四川省、雲南(昆明、西雙版納)、西安。
2022年8月雄安首先利用數字人民幣支付農民民工工資,通過智能合約技術,將工資款以數字人民幣形式,從總包企業的數字錢包,流轉至分包企業的數字錢包,最終至農民工個人的數字錢包。在工資款支付過程中,分包企業僅有查詢權限,無法截流、挪用工資款,保障農民民工工資不被侵吞。此外,數字人民幣也降低中小微企的交易成本,提升國家和金融監管部門對全社會微觀資金流的監管能力,
9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稱數研所)所長穆長春透露 ,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已經在政府補貼、零售營銷、預付資金管理等成功應。同月,數研所正式發布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預付資金管理產品「元管家」,可用於防範商戶卷走預付金跑路。

設計圖片
2022年年底,數字人民幣App實現無網無電支付功能,截至目前,該功能適用於部分Android手機。數字人民幣開始用於在民生領域,如補貼發放、農民工工資、預付費資金管理等。
與此同時,人行與香港、泰國及阿聯酋試驗這三個國家和地區數字貨幣跨境支付和外匯兌換同交易,並得到國際清算銀行的支持。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1 月9日在官網發布《關於加快建設深圳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意見》,其中提出 : 「深圳支持發展跨境及離岸財富管理業務,將依托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研究院,深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聯動香港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試點,攜手打造數字人民幣跨境應用示範區。」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