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券應繼續派 更應作出優化

財政預算案公佈在即,坊間對於消費券應否再度派發意見兩極。雖然不少政黨及基層市民都認為有關政策深入民心,加上目前經濟環境仍然疲弱,應該繼續發放消費券以刺激經濟及舒緩民生壓力;同時,亦有意見認為香港疫情漸趨穩定,社會正處於有序復常的階段,加上兩地通關之門已開,故反對政府再次大灑金錢。由於後者的聲音似乎有迎頭趕上之勢,使「財爺」在回應有關問題時態度變得有所保留,表示會繼續收集各界意見後再作評估及決定。

經濟短期內難言復甦 政府有能力為民解困

筆者認為,簡單來說,反對再次派發消費券的理由主因有二,但是兩種說法其實都站不住腳。第一種意見可以歸納為「香港復甦論」,他們認為隨著政府撤銷大量防疫措施,包括取消疫苗通行證進入處所的規定、兩地恢復有序通關等等,都有助社會邁向復常及振興經濟。根據商業媒體《彭博》引述經濟專家的預測,香港有可能在今年內錄得超過3%的經濟增長。

可是,如果細心留意預測香港未來經濟走勢分析的資訊,絕大部分海外及本地機構都認為香港踏入第三季才會出現較明顯的經濟反彈。換言之,香港經濟在首兩季仍然處於疲弱的狀態,需要政府繼續「放水喉」才有望扭轉局面。事實上,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去年12月的商品出口貨值按年下跌接近30%,創下過去68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政府經濟顧問亦預計在環球經濟增長乏力下,出口貿易情況惡化的問題在短時間內將會維持,進而拖慢經濟反彈的步伐。考慮到近來在全球商品供應鏈緊張,以及能源價格急升等因素下,多間本地公共事業機構紛紛加價,令普羅市民生活一方面面對經濟不景的環境,一方面承受民生開支加價的壓力,至少在短期內生活都難言安穩,政府再次推出消費券與市民共度時艱實是應有之義。

- 閱讀更多 -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