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高層抵比亞迪全球總部試乘新能源車 大讚國家先進製造及創新能力
週六(2月25日)為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大灣區參訪團行程最後一日,當天早上,參訪團一行人來到位於廣東深圳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全球總部。

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大灣區參訪團來到比亞迪全球總部。本網記者攝
比亞迪成立於1995年2月,業務橫跨汽車、軌道交通、新能源和電子四大產業,是在香港和深圳兩地上市的世界500強企業。2022年,比亞迪躋身世界500強,並迎來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近日比亞迪秦 PLUS DM-I 2023 冠軍版上市,售價9.98 萬元 ,破了10萬,一推出就大賣,成為內地車壇大新聞。

比亞迪全球總部。比亞迪公司提供
眾人甫一踏入展廳,視線即被幾款最新型的電動車吸引。有本身是車迷的參訪團成員饒有興致地向工作人員詳詢汽車性能,大讚性價比高,並急不及待試坐,隨後分享試駕感想,形容車身做工精緻,線條流暢優美,開門時車身輕盈,整體操作智能化。

老總們形容試駕體驗「非常好」,體感相較以工藝精巧聞名的日本車毫不遜色。本網記者攝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車型深受女性消費者喜愛。本網記者攝

參訪團一行人回顧比亞迪發展歷史。本網記者攝
比亞迪展廳內,比亞迪高管向參訪團介紹企業發展歷史、專利技術研發情況,現場展示最新車款和內部構件等。比亞迪剛剛榮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參訪團成員對這一國產汽車品牌的技術創新經驗深感興趣。展廳內,一面5米多高、布滿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利牆上,寫有比亞迪全面推行的「技術為王 創新為本」發展戰略。專利牆上所展示的發明專利,僅是比亞迪所獲得的其中一部分,是從比亞迪3萬多件專利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技術為王,創新為本」,這面展廳內最大的專利牆上,展示比亞迪主要的發明專利。本網記者攝
資料顯示,比亞迪集團在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2677億元,同比增長84%,已吸納就業60萬人,在全球累計申請專利3.8萬項、授權專利2.6萬項。

展廳內,還有一面專門展示為比亞迪作出突出貢獻的技術工程師的照片牆。本網記者攝
大企業引領、眾多企業配套成「串」的工業鏈,搭起深圳製造業「骨架」,挺起深圳實體經濟的強大「脊梁」。比亞迪披露的2023年1月產銷快報顯示,當月生產和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同比增六成,佔據了當月市場總體銷量的「半壁江山」。比亞迪肩負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構建「電動車治污,雲巴治堵」的綠色大交通體系,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比亞迪K9是全球首批實現圓滿退役的純電動公交車,單車行駛最高里程為594795公里。本網記者攝
目前多數電動車廠,使用「三元鋰離子電池」,主要的原因是電池能量密度高。2020年3月底,比亞迪宣佈推出「刀片電池」,電池的空間利用率可達60%以上,大幅縮小電池體積。「刀片電池」是將磷酸鐵鋰電池芯做成了刀片般的細長形狀,長度可以根據電池包的尺寸進行定制,最長可達2公尺以上,能量密度較傳統的鋰離子電池高。

一輛流線型車身的紅色超級跑車成現場目光焦點。本網記者攝
比亞迪高管稱,「刀片電池」被喻為世界上最安全的電池,並且可減少稀有金屬使用量,提高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刀片電池」作為比亞迪的利器,現在所有比亞迪電動車皆採用「刀片電池」。「刀片電池」亦是最熱銷的發動機,其電力體統可令油耗極低。
2022年5月,比亞迪再放「大招」,推出「CTB(Cell to Body)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令動力電池系統既是能量體,也是結構件。這種融合簡化了車身結構和生產工藝,是對傳統車身設計的一次顛覆性變革。

「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本網記者攝
比亞迪「刀片電池」針刺實驗曾在新能源行業中激起巨浪,在參訪尾聲,一行人親眼目睹實驗現場。「刀片電池」在被鋼針貫穿之後,整個電池包極其穩定,甚至都沒有冒煙,燃燒風險為零,而「三元電池」在鋼刺下迅速燃燒起火。

對比「三元電池」在鋼刺下迅速燃燒起火,「刀片電池」毫髮無傷。本網記者攝
深圳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製造業當家,一手抓當前基本盤之「穩」和「實」,一手謀未來新動能之「進」和「新」。近日,比亞迪披露,2022年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86萬輛,領跑全球。這是深圳先進製造業瞄准全球領先、不斷向上生長的生動寫照。在大企業「龍頭效應」、眾多企業配套成「鏈」之下,深圳的工業鏈條熠熠生輝。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