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在安徽毫州,一位84歲的老齡老人在面對未知的死亡之時,他的做法卻顯得極其與眾不同。他為自己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葬禮」,百餘名村民參加。當事人27日表示,他的老伴兩年前過世,幾個孩子都在外工作,自己一個人在村裡生活,平時感覺很孤獨,整個葬禮辦下來他感覺很滿意,很高興,活著辦「葬禮」只為圖個開心。當地民政局回應事件稱沒這樣的風俗,會馬上調查處理。
老漢花萬元為自己辦葬禮,有人負責奏葬樂。
老漢花萬元為自己辦葬禮,有人高舉帛事花牌。
雖然是假的,但帛事花牌寫得非常認真。
現場拍攝的影像顯示,一輛貨車拖著一口棺材在道路上巡遊,棺材板上,一位身穿壽衣的老人時而坐著,時而躺下。貨車前方有人在敲鑼打鼓,後方多位村民騎車或步行跟隨。網民表示,這是2月27日上午發生在安徽亳州渦陽縣義門鎮趙屯村的一幕,當地一位老人在活著時為自己辦理「葬禮」。
點擊看圖輯
古語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在安徽毫州,一位84歲的老齡老人在面對未知的死亡之時,他的做法卻顯得極其與眾不同。他為自己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葬禮」,百餘名村民參加。當事人27日表示,他的老伴兩年前過世,幾個孩子都在外工作,自己一個人在村裡生活,平時感覺很孤獨,整個葬禮辦下來他感覺很滿意,很高興,活著辦「葬禮」只為圖個開心。當地民政局回應事件稱沒這樣的風俗,會馬上調查處理。
現場拍攝的影像顯示,一輛貨車拖著一口棺材在道路上巡遊,棺材板上,一位身穿壽衣的老人時而坐著,時而躺下。貨車前方有人在敲鑼打鼓,後方多位村民騎車或步行跟隨。網民表示,這是2月27日上午發生在安徽亳州渦陽縣義門鎮趙屯村的一幕,當地一位老人在活著時為自己辦理「葬禮」。
參加了本次「葬禮」的當地村民張先生表示,這位為自己辦葬禮的老人姓張,今年84歲,是他本家的一位爺爺。張老漢獨自在村裡生活,四個兒子和女兒都在外工作。2月26日,張老漢找到張先生,表示要為自己辦一次「葬禮」,請他幫忙。張先生當時感到很奇怪,因為當地並沒有活人為自己辦「葬禮」的風俗,但他還是幫助張羅。
27日上午9時許,趙村及周邊村百餘位村民聞訊後,到張老漢家參加這場「葬禮」,有人還送來了花圈等物品。老人在家辦了幾桌酒席,宴請幫忙辦的村民。村民們將老人抬上放在貨車裡的棺材頂,按照當地的葬禮風俗,貨車拉著老人在村裡巡街,整個活動持續了大約3個小時。
「除了去殯儀館火化和下葬的環節,整個過程基本按照當地舉辦葬禮的流程。爺爺說想看看自己走後的場景,村民們都覺得他思想很超前,想法和別人不一樣。」張先生表示,老人的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不在家,沒有參加「葬禮」。
「葬禮」當事人張男表示,「這個事沒有告訴孩子們,也沒有通知親戚朋友,都是鄉親們自發來捧場。整個葬禮辦下來花了一萬多元。」張男說,前些日子他為自己從山東買了一口棺材,棺材送到後,幾個老鄰居覺得這是喜事,建議他辦幾桌酒。他覺得老鄰居說得有道理,他決定辦幾桌酒,還提前為自己舉行葬禮,看看自己死後的場景。
網民留言:「調查處理什麼?哪條法律禁止不能給自己提前辦喪事?」、「查什麼?民政局好好想想怎麼關愛老人吧」、「提前辦,真死的時候就只需要一把灰了。」、「民政局也是鹽吃多了!」、「老人很開心,這就是好事情,花自己的錢,無可厚非。」、「調查能咋的,自己的錢,想咋花就咋花」。
張老漢自行穿上壽衣。
穿上壽衣的張老漢,向參加他「葬禮」的街坊打招呼。
參加了本次「葬禮」的當地村民張先生表示,這位為自己辦葬禮的老人姓張,今年84歲,是他本家的一位爺爺。張老漢獨自在村裡生活,四個兒子和女兒都在外工作。2月26日,張老漢找到張先生,表示要為自己辦一次「葬禮」,請他幫忙。張先生當時感到很奇怪,因為當地並沒有活人為自己辦「葬禮」的風俗,但他還是幫助張羅。
張老漢躺在擔架上給民眾瞻仰遺容。
27日上午9時許,趙村及周邊村百餘位村民聞訊後,到張老漢家參加這場「葬禮」,有人還送來了花圈等物品。老人在家辦了幾桌酒席,宴請幫忙辦的村民。村民們將老人抬上放在貨車裡的棺材頂,按照當地的葬禮風俗,貨車拉著老人在村裡巡街,整個活動持續了大約3個小時。
張老漢躺在擔架上給民眾瞻仰遺容。
張老漢躺在擔架上給民眾瞻仰遺容。
張老漢與自己的帛事花牌合照。
「除了去殯儀館火化和下葬的環節,整個過程基本按照當地舉辦葬禮的流程。爺爺說想看看自己走後的場景,村民們都覺得他思想很超前,想法和別人不一樣。」張先生表示,老人的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不在家,沒有參加「葬禮」。
工作人員將躺在擔架的張老漢抬出。
工作人員將張老漢抬上貨車上的棺材。
「葬禮」當事人張男表示,「這個事沒有告訴孩子們,也沒有通知親戚朋友,都是鄉親們自發來捧場。整個葬禮辦下來花了一萬多元。」張男說,前些日子他為自己從山東買了一口棺材,棺材送到後,幾個老鄰居覺得這是喜事,建議他辦幾桌酒。他覺得老鄰居說得有道理,他決定辦幾桌酒,還提前為自己舉行葬禮,看看自己死後的場景。
貨車載著棺材在街上巡遊。
張老漢時而坐著,時而躺下,在棺材上向群眾打招呼。
張男表示,整個葬禮辦下來他感覺很滿意,很高興。
渦陽縣義門鎮政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關注到此事,已將此事向上報到縣委宣傳部,由縣委宣傳部負責調查。
渦陽縣民政局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地沒有這樣的風俗,將對此進行調查。
張老漢從棺材起來向民眾打招呼。
老人在家辦了幾桌酒席,宴請幫忙辦的村民。
網民留言:「調查處理什麼?哪條法律禁止不能給自己提前辦喪事?」、「查什麼?民政局好好想想怎麼關愛老人吧」、「提前辦,真死的時候就只需要一把灰了。」、「民政局也是鹽吃多了!」、「老人很開心,這就是好事情,花自己的錢,無可厚非。」、「調查能咋的,自己的錢,想咋花就咋花」。
老漢花萬元為自己辦葬禮感滿意,民政局稱會調查處理。
據英國《衛報》和《每日郵報》報道,英國最大殯葬服務商Co-op Funeralcare宣布,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水焚葬」(Resomation)服務。這是自1902年火葬合法化以來,英國引入的又一新型殯葬方法。
unsplash設計圖片
報道指出,「水焚葬」又稱「水葬」(water cremation)或「堿性水解」(alkaline hydrolysis),指的是將遺體裝進可生物降解的袋子中,然後再放入裝有95%的加壓水和其餘是堿液的容器中,以160度的高溫煮沸。
在無焰過程中,熱水和堿液將在大約4小時內溶解遺體的脂肪和組織,只留下屍骨。剩下的骨頭則由工作人員粉碎,再裝入骨灰盒中交還給親屬。
網上圖片
Co-op Funeralcare公司稱,這種殯葬方式「對遺體更溫和,對環境更友好」,他們可能會先在英格蘭東北部提供這種服務。諾森伯蘭水務公司(Northumbrian Water)已批准將殯葬產生的水作為「商業廢水」排進排水系統中。
報道稱,研究表明,「水焚葬」是一種更可持續的選擇,它不會釋放有毒氣體、空氣污染物或污染水體。相比之下,火葬會釋放二氧化碳和有毒氣體,而土葬則有可能污染地下水。 供應「水焚爐」設備的Resomation公司聲稱,「水焚葬」產生的溫室氣體比火葬少三分之一,消耗的能源卻只有火葬的七分之一。
Co-op Funeralcare公司預計,「水焚葬」的費用將與傳統火葬的花費相當。他們晚些時候將宣布試行地點。
AP圖片
此外,該公司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雖然英國89%的受訪者都不了解這種殯葬方式,但經解釋後,有29%的人表示他們會選擇這種方法。
報道指出,英國才剛開始推廣這種殯葬方式,「水焚葬」已經在美國、加拿大和南非等地流行開來。2021年去世的反種族隔離領袖、大主教德斯蒙德·圖圖(Desmond Tutu)就選擇了「水焚葬」作為他的葬禮方式,他是迄今為止選擇「水焚葬」的最知名的人物。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6月12日報道,針對寵物的「水焚葬」正在新加坡悄然興起。寵物主人可以將骨灰作為肥料,即使扔掉也不會污染環境。不過,由於「水焚葬」使用過的水需要多項環保處理,廢水處理可占成本的50%,因此其價格相對昂貴。單次服務需收取577到777新加坡元(約3100元至4166元)不等的費用。
Getty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