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oad_article_image

去美國化,還是從美國化?

我們還應該繼續親美,順著多年的「從美國化」的路走下去嗎?這個熱門難題今天有了標準答案。

今日清早官媒發布一篇重要文章,到莫斯科展開國事訪問前,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媒體的署名文章,題為《踔厲前行,開啟中俄友好合作、共同發展新篇章》。全文2500多字,信息量很大,指出中國如何作為大國擔當的重任在哪,怎樣實踐我們的責任。

為迎接習近平主席到訪,莫斯科車站作出中國化裝飾。AP圖片

為迎接習近平主席到訪,莫斯科車站作出中國化裝飾。AP圖片

先來一個蒙太奇剪接的故事技巧,看一段月前發生的新聞,內地報導︰華為在深圳總部舉辦頒獎典禮,CEO任正非在發表講話,承認華為現在還屬於困難時期,但在前進的道路上並沒有停步。「2022年華為研發經費為238億美元,幾年後隨著華為利潤增多,在前沿探索上華為還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華為將與高校合作,在技術邊界內探索人類的未來。」

任正非上月底到訪上海交通大學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他指出,美國的策略並未成功。華為過去三年來已將1.3萬個零組件更換為國產零組件,並重新設計4000多塊電路板。換言之,華為在美國打壓之下,毅然執行「去美國化」的技術佈局,箇中有何微言大義之處?有,重點是關於外地很多人還在辯論「從美國化」對中國這個技術落後國家,依然有益有建設性,任正非的演講翻出他是「親美人士」,引發內地輿論熱議。

- 閱讀更多 -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