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家族辦公室曾氏集團董事長曾沛霖共同創立「香港大使會」,希望通過與國際商界領袖及全球頂尖知名投資者合作,舉辦具影響力的活動及商業論壇,以商界脈絡協助政府在中東「說好香港故事」,吸引外國商界人士了解真實的香港及投資機遇。
林健鋒。 資料圖片
香港大使會成立儀式22日舉行,邀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多位高層官員、領事官員及商界代表擔任主禮嘉賓,包括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甄美薇等。
大使會聯合創辦人林健鋒指,經歷疫情後重新開放,香港迎來「香港3.0」的新時代,行政長官李家超中東之行後,香港公眾和資本市場對中東等新戰略地區的長期投資機會及戰略業務合作的興趣漸濃。他說,大使會希望通過與各地經貿辦合作,從政府及商界兩個層面講好香港的優勢,吸引外資來港,同時協助本港企業了解中東習俗文化,拓展當地人脈、尋覓商機。
資料圖片
他又提及,政府上年就為家族辦公室在港管理提供稅務減免諮詢立法會財委會,相關條例草案修訂亦在去年年底交至立法會並首讀,希望今年年中前能夠落實。
大使會聯合創辦人曾沛霖說,香港近年面對不少挑戰,疫情期間的封關導致商務和旅遊受阻;現時邊境重新開放,但外界對香港重返國際舞台認知不足,是時候為香港市場增添動力,利用商界互相建立的信任,吸引海外合作夥伴來港參觀,並向他們介紹在香港的優勢。
資料圖片
大使會執行董事郭嘉明指,不少外國家族辦公室由第二代接手,香港在面向年輕人的文化產業,較新加坡等更具優勢,大使會將為他們提供獨有平台,加強聯繫、深入交流。
林健鋒(中)牽頭成立香港大使會,盼說好香港故事,吸引外商投資。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與兩名環保學者及專家,就日本計劃於下月起排放核廢水表達強烈關注。他們表示,不理解日本政府把核電廢水流入海中的做法,認為可在核電站周圍和其範圍之外的空地,建造新的儲存槽, 把固體化污染物封存在地底,取代排放核廢水。
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兼會長汪振富(左)、立法會議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中)及香港綠色學會副會長楊惠文。巴士的報記者攝
林健鋒表示,他曾與日本駐港總領事會面,對事件表示關注,對方表示將把他的意見轉達日本當局。他說,他支持特區政府有關禁止日本10省水產產品進口的措施,此外,日本進口食品並無產地來源證明,他認為應嚴格抽查日本進口食品,必須以市民健康為先。
限制日本產品進口,或會對本地日本餐廳、超市和日本產品進口商生意造成打擊,林健鋒認為,香港商界一向靈活,而日本餐廳的食品,事實上並非全部來自日本,他相信會找到其他來源,而來源地令市民安心,對生意亦有好處。
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綠色學會副會長楊惠文表示,自日本福島核電站意外發生後,12年以來日本封存累積核廢水130萬噸,排放57天,就可覆蓋太平洋,10年便可以覆蓋全世界海域,處理後核廢水所含有的有害物質碳14、鈷和鍶90, 核廢水所含的物質,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及危害人類健康,碳14更是數千年後仍然存在。
他認,原地密封封存是最佳處理辦法,可監察到輻射情況。
香港綠色學會副會長楊惠文。巴士的報記者攝
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汪振富表示,各國須有共同政策,共同解決環境問題,如何改變營商之道,符合綠色經濟原則,達到可持續發展,如何解決共同污染,是有關公義的問題,每個人都有發言權。
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汪振富。巴士的報記者攝
他們表示,希望日本懸崖勒馬,另尋辦法解決核廢水問題,以免對全球海洋生態造成破壞。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中)與兩名環保學者及專家。巴士的報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