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蒼山羞蓋輕紗美 天文台解構雲瀑過千峰

社會事

蒼山羞蓋輕紗美 天文台解構雲瀑過千峰
社會事

社會事

蒼山羞蓋輕紗美 天文台解構雲瀑過千峰

2023年03月24日 08:38 最後更新:10:58

鶯飛草長早春月,流雲如瀑瀉千里。煙雲輕飄茫茫路,蒼山羞蓋輕紗美。雲瀑過千峰,地形雲如新娘子戴頭紗般覆蓋山嶺。

網民在原帖下,貼出另一張攝於2009年地形雲的相作回應。網圖

網民在原帖下,貼出另一張攝於2009年地形雲的相作回應。網圖

天文台日前在facebook專頁上載網民在大帽山拍攝的地形雲相片,發帖解釋形成與潮濕氣流經過山脈有關,過程是潮濕氣流遇上山脈時被迫向上爬升,有關水汽冷卻凝結成雲水滴;氣流抵達山脈後下沉,因溫度上升而逐漸消散。因此,地形雲便像越過山脈,再如瀑布般瀉下消散。

更多相片
網民在原帖下,貼出另一張攝於2009年地形雲的相作回應。網圖

鶯飛草長早春月,流雲如瀑瀉千里。煙雲輕飄茫茫路,蒼山羞蓋輕紗美。雲瀑過千峰,地形雲如新娘子戴頭紗般覆蓋山嶺。

大帽山地形雲。攝:Chung Ming Lee / 2023年3月18日 。天文台fb

天文台日前在facebook專頁上載網民在大帽山拍攝的地形雲相片,發帖解釋形成與潮濕氣流經過山脈有關,過程是潮濕氣流遇上山脈時被迫向上爬升,有關水汽冷卻凝結成雲水滴;氣流抵達山脈後下沉,因溫度上升而逐漸消散。因此,地形雲便像越過山脈,再如瀑布般瀉下消散。

圖二:在2016 年6月6日上午7時50分左右從香港島東面拍攝到地形雲從獅子山一帶的山脈如瀑布般瀉下(照片由梁啟源先生提供)天文台網站圖片

鶯飛草長早春月,

圖三:輕微東北風(白箭咀)把在獅子山北面一帶的山谷處形成的層雲(如圖二所見)吹過山的背風面(圖片底圖取自Google Map)天文台網站圖片

彷如瀑布的地形雲

圖四:2016年6月6日上午8時的香港溫熵圖。低層的逆溫層(紅色箭咀指示)抑壓在其下面形成的層雲向上伸展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四:2016年6月6日上午8時的香港溫熵圖。低層的逆溫層(紅色箭咀指示)抑壓在其下面形成的層雲向上伸展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五:「瀑布雲」形成的示意圖。天文台網站圖片

文章指,地形雲可屬於以高度劃分的低雲族、中雲族或高雲族,它的形成一般與潮濕的氣流經過山脈相關。當潮濕的空氣隨氣流移動遇到山脈而被迫向上爬升時,水汽會冷卻而凝結成雲水滴。當氣流到達背風面而下沉時,其溫度會上升而引致地形雲逐漸消散。不同種類的地形雲如山帽雲、莢狀雲和滾軸雲等,其形成要視乎大氣條件包括氣流、濕度分佈、大氣稳定度、地形及其高度配合與否;換句話説,雲的外形及移動情況可反映氣流和大氣的狀況。有時候,地形雲看似從山坡的頂處像瀑布一樣直瀉下來,像上圖二於2016年6月6日拍攝的照片般,這種地形雲俗稱為「瀑布雲」。

有網民建議「去呢度飄移」。網上截圖

有網民建議「去呢度飄移」。網上截圖

網民在原帖下,貼出另一張攝於2009年地形雲的相作回應。

文章續指,2016 年6月6日上午,在一道與低壓槽相關的大雨區横過香港後,大氣低層水汽充足,層狀的雲海在獅子山北面一帶的山谷處形成。該地區普遍吹輕微東北風(上圖三白色箭咀)。在山谷附近的層雲被其上面較暖的空氣(上圖四紅色箭咀指示在200米附近的逆溫層)困著而被逼隨盛行風爬過山脈,向背風面下沉(上圖五)。「瀑布雲」在山脈的背風面隨下沉的氣流逐漸消散,維持的時間不長。

大帽山地形雲。攝:Chung Ming Lee / 2023年3月18日 。天文台fb

大帽山地形雲。攝:Chung Ming Lee / 2023年3月18日 。天文台fb

鶯飛草長早春月,

流雲如瀑瀉千里。

煙雲輕飄茫茫路,

蒼山羞蓋輕紗美。

相片攝於3月18日早上6時16分,有網民見到圖中的髮夾灣,卻錯重點地建議「去呢度飄移」。另有有網友在原帖下,貼出另一張攝於2009年地形雲的相片作回應。

圖二:在2016 年6月6日上午7時50分左右從香港島東面拍攝到地形雲從獅子山一帶的山脈如瀑布般瀉下(照片由梁啟源先生提供)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二:在2016 年6月6日上午7時50分左右從香港島東面拍攝到地形雲從獅子山一帶的山脈如瀑布般瀉下(照片由梁啟源先生提供)天文台網站圖片

彷如瀑布的地形雲

潮濕天氣流雲氣象萬千,天文台網頁早年曾以「彷如瀑布的地形雲」為題,詳細解構地形雲的形成。

圖三:輕微東北風(白箭咀)把在獅子山北面一帶的山谷處形成的層雲(如圖二所見)吹過山的背風面(圖片底圖取自Google Map)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三:輕微東北風(白箭咀)把在獅子山北面一帶的山谷處形成的層雲(如圖二所見)吹過山的背風面(圖片底圖取自Google Map)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四:2016年6月6日上午8時的香港溫熵圖。低層的逆溫層(紅色箭咀指示)抑壓在其下面形成的層雲向上伸展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四:2016年6月6日上午8時的香港溫熵圖。低層的逆溫層(紅色箭咀指示)抑壓在其下面形成的層雲向上伸展天文台網站圖片

文章指,地形雲可屬於以高度劃分的低雲族、中雲族或高雲族,它的形成一般與潮濕的氣流經過山脈相關。當潮濕的空氣隨氣流移動遇到山脈而被迫向上爬升時,水汽會冷卻而凝結成雲水滴。當氣流到達背風面而下沉時,其溫度會上升而引致地形雲逐漸消散。不同種類的地形雲如山帽雲、莢狀雲和滾軸雲等,其形成要視乎大氣條件包括氣流、濕度分佈、大氣稳定度、地形及其高度配合與否;換句話説,雲的外形及移動情況可反映氣流和大氣的狀況。有時候,地形雲看似從山坡的頂處像瀑布一樣直瀉下來,像上圖二於2016年6月6日拍攝的照片般,這種地形雲俗稱為「瀑布雲」。

圖五:「瀑布雲」形成的示意圖。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五:「瀑布雲」形成的示意圖。天文台網站圖片

有網民建議「去呢度飄移」。網上截圖

有網民建議「去呢度飄移」。網上截圖

文章續指,2016 年6月6日上午,在一道與低壓槽相關的大雨區横過香港後,大氣低層水汽充足,層狀的雲海在獅子山北面一帶的山谷處形成。該地區普遍吹輕微東北風(上圖三白色箭咀)。在山谷附近的層雲被其上面較暖的空氣(上圖四紅色箭咀指示在200米附近的逆溫層)困著而被逼隨盛行風爬過山脈,向背風面下沉(上圖五)。「瀑布雲」在山脈的背風面隨下沉的氣流逐漸消散,維持的時間不長。

帖文來源: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CWOS、天文台fb

網民在原帖下,貼出另一張攝於2009年地形雲的相作回應。

網民在原帖下,貼出另一張攝於2009年地形雲的相作回應。

有內地網民在小紅書以「麥理浩徑不要再火爆啦!」為題,痛心呼籲網民要愛惜麥理浩徑環境,「袋走垃圾」!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麥理浩徑被譽為全球最佳行山徑「夢想之路」

港人鍾愛行山,說到本地最著名的行山徑,就不可不提麥理浩徑。麥理浩徑曾獲評為全球二十條最佳行山徑之一,更被譽為全球最佳行山徑「夢想之路」,這條優美行山徑是本港最早啟用的一條長途遠足徑,於1979年10月26日啟用,以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命名。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作為本港最長的健行步道,麥理浩徑是香港全長100公里,每逢假日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行山人士遊覽。不過近日,有內地遊客在行山時發現麥理浩徑滿布垃圾,在小紅書上痛心向網民呼籲要愛惜麥理浩徑及保護大自然!

麥理浩徑不要再火爆啦

日前,有內地網民在小紅書以「麥理浩徑不要再火爆啦!」為題,痛心呼籲網民要愛惜麥理浩徑環境。該網友指自己在疫情期間走遍麥理浩徑全程、衛奕信徑、港島徑、鳳凰徑,當時環境都非常乾淨。行山期間亦不時碰見其他行山人士會在背包掛塑膠袋,一邊行山一邊主動撿垃圾下山。

小紅書圖片

小紅書圖片

事主呼籲:歡迎你們來但請把垃圾帶走

不過事主發現,自通關以後,非常多的遊客去走麥理浩徑,亦令麥理浩徑的沿途垃圾變多。事主指,香港的健行氛圍與環境,沒有垃圾桶沒有巡查人員,沒有那麼多衛生間,但是野外非常乾淨,路上見不到一點垃圾。事主痛心呼籲,希望大家好好保護大自然,「歡迎你們來,但請把垃圾帶走」

小紅書圖片

小紅書圖片

而一眾網民亦紛紛留意支持事主的呼籲,「大自然咁大咁靓,要一起保护才是,不懂乱丢垃圾的是什么心态」、「袋走垃圾」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