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見龍在田,西方認知障礙
新聞人要為信息增值,這包括分析和解構,重點係「文章唔要長但係最緊要入腦,仲要有紋有路」。讀書時學過一門課︰「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用書本式定義,即是將抽象(或複雜)事物圖視化,方便受眾明白。
這個學問很深,美西方話語權建造,除了佔據了國際傳媒平台之利,還有是熟練地運用「概念化」技巧來說他們的故事。舉個例︰中國外交接連取得重大突破,從成功斡旋沙地阿拉伯與伊朗正常化,到習近平主席訪問莫斯科,締造新型大國關係,建立新秩序等,相關報導四面八方而來,對於新聞讀者而言,是一種信息負擔,大家不是更加對事件了解明白,反而容易造成「盲子摸象」現象,這裡便需要有紋有路又簡便的敘事來引導大眾的認知方向。

AP圖片
盲子摸象是寓言故事, 6位視障人士行山時遇到一件龐然大物阻擋前路。各人上前觸摸一下,想知什麼東西擋路。摸到耳朵的人說︰「這是一把大扇子」;摸到腳的人說︰「這是一棵大樹」;摸到腹的人說︰「這是一塊牆」;摸到尾巴的人說︰「這是一條繩」;摸到鼻子的人說︰「這是一條蛇」;摸到牙齒的人說︰「這是一支槍」。
盲子摸象如同大新聞出現在我們面前,各人摸的部分不同,感覺各異,怎辦?你告知這6位人士「這是一隻象」,情景便豁然開朗,就算他們未見過象,但有了象的「概念」,再去解釋和介紹,大家都明白了,是不是?當然,在旁作「概念化」提點的人,有可能巧設心思的誤導大眾。
對中國現狀不熟悉、不了解的讀者,平時接觸很多西方關於中國的描述,包括中國不走西方的一套(民主自由市場經濟)、中方對不公平不合理之事強硬回應、中國在新疆、香港、台灣出現爭議性問題等等,受眾對中國認知猶如「摸象」,於是乎,美西方媒體在旁告訴大家,中國的真相就是一匹「戰狼」——本來就模模糊糊的存在讀者的心裡(中國不似西方預期的態度),而你提出的「概念化」比喻(吳京的《戰狼》電影情節)恰到好處喚醒對方的情感與想像,如是者,受眾便被誘出一個跟西方預設出來的相似結論——西方用「戰狼」玩弄了全世界。
中國近日連場外交的震撼性表現,不是西方所謂的「戰狼」;「戰狼」是西方刻意製造的認知障礙。今天,不妨引用中國歷史文化,為大家說清楚講明白。之前,中國對種種矛盾半分忍讓,旨在避開鋒芒,這是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外交策略,用中國概念說,是為「潛龍勿用」,來自《易經》的解釋;當儲足能量之後,便要現身田野,於是大家目睹龍來了,這就是「見龍在田」!中國達到一個需要履行大國擔當責任的階段。
龍是呼風喚雨,西方朋友不要怕,我們是以全球社稷為重,貫徹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龍將會帶來風調雨順。常言道,「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大人即是貴人,各國朋友都是造就中國發展成長的貴人,中國堅持開放,「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用龍的故事、用中國文化,古為今用說今天中國,有豐富的想像空間,如能擴大成為新的文化敘事,中國形象便可加分。這裡不再展開了,有機會再談。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