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銀行頻「爆雷」 中國成為國際金融安全避風港
3月以來,歐美金融業進入痛苦的調整震蕩期,美國一周之內三家銀行倒閉,瑞士信貸不得不被瑞銀低價收購,德國最大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股價也一度重挫近15%。美媒引述分析報告指出,歐美銀行頻頻爆雷凸顯出,中國會是今年「相對安全的避風港」。

CNBC報道截圖。
美國CNBC網站援引花旗銀行23日發布的報告稱,中國有可能成為今年的一個主要增長對衝,而最近的全球銀行業壓力也許加強了這一論點。
報告認為,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最新舉措,表明中國正在「全球波動中提供政策支持保證」。考慮到中國的增長溢出效應、金融穩健性、政策紀律及新的政治經濟週期,中國至少將會成為一個相對安全的「避風港」。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宣布,於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
報告稱,自疫情開始以來,中國內地一直保持著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同時沒有重大刺激計劃,如宣布向消費者派發大量現金等。
此外,花旗經濟學家認為,本月早些時候在中國全國人大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就是中國努力緩解金融風險的一個例證。該方案要求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並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等。報告相信,中國有足夠的工具,來遏制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

美元/人民幣外匯即期匯率。CNBC截圖
除了政策支持,這份報告預測人民幣將走強,隨著國外激進加息帶來的意外不良後果,「如果經濟復蘇顯著,且有關評估穩步推進,那麼資本就有可能在重新開放貿易後恢復流入中國。」
此外,海銀財富公司CFO樂偉形容,中國的監管環境對於在華金融行業來說是「淨利好」。
他表示,由於美國等國家快速加息,中國當前的狀況與那些國家非常不同。他說他的公司感受到中國政府顯然正努力提高外國金融機構參與中國市場的能力。他認為,當前的監管環境對金融行業來說相當樂觀。

韓文秀同樣提到,中國是國際金融安全的避風港。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25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提到,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5%左右增長目標的實現是有把握的。在風雨來襲、動蕩變化的世界經濟中,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將是難得的一抹亮色,將為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提供寶貴的確定性。
他同樣提到,中國是國際金融安全的避風港。
他指出,多年來中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和常態化,在支持經濟發展過程中,穩住了金融體系,消除了大量風險隱患,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當前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壓力,貨幣政策具有較大的回旋餘地,中國經濟金融穩定將為動蕩不安的國際金融市場提供正的外溢效應。
諸多「確定性」之下,外商對華投資充滿信心。韓文秀說,過去三年疫情期間,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由2020年的1444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891億美元,這是外資對中國充滿信心的最好例證。
韓文秀表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在中國投資可以放長線釣大魚。」中國將繼續擴大市場准入,穩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繼續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