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南總區交通部執行及管制組特遣隊人員4月8至9日凌晨,在區內進行打擊藥後駕駛、酒後駕駛及超速駕駛行動,在各區主要幹道設置路障,截查可疑車輛,並向駕駛人士進行酒精呼氣測試,以打擊復活節假期期間的相關罪行。
資料圖片
行動中,人員共拘捕17名男子,當中一名53歲男子為通緝人士,他們年齡介乎26歲至53歲,分別涉嫌「酒後駕駛」、「藏毒」、「危險駕駛」、「拒捕」、「未獲授權而取用運輸工具」、「無牌駕駛」、「駕駛時沒有第三者保險」、「意外後沒有停車」、「未能出示身份證明文件」及「超速駕駛」。
新界南總區。資料圖片
行動中,人員於4月9日凌晨在荃灣路設置路障。上述其中一名27歲被捕男子,駕駛一輛私家車時被人員截查,其間突然加速往青衣方向逃走。人員隨即展開兜截,於青衣担杆山路發現該輛私家車及一名27歲男司機。經初步調查,該名男司機涉嫌「藏毒」、「危險駕駛」、「拒捕」、「未獲授權而取用運輸工具」、「無牌駕駛」、「駕駛時沒有第三者保險」、「意外後沒有停車」及「未能出示身份證明文件」被捕。
資料圖片
整個行動期間,警方合共向1227名司機進行酒精呼氣測試。另外,人員合共偵測到157部車輛超速行駛並作出票控,以及就其他交通違例事項發出20張定額罰款通知書。此外,人員發現7部車輛懷疑經非法改裝,涉嫌違反《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規例》。該些車輛已被送往汽車扣留中心,作進一步檢驗。
警方展開「禁毒」主題大型宣傳及教育活動,籲市民瞭解毒品危害遠離毒品,宣傳車設有毒品氣味體驗及問答遊戲等活動。
毒品調查科總警司吳穎詩首先介紹今年1月至8月的毒品整體情況。2023年1月至8月的整體毒品情況都呈下降趨勢,有關的跌幅相信與警方聯同學校、家長、非政府組織等自2021年起加大力度推行禁毒宣傳教育,以及有效的執法有關。2023年1月至8月,共錄得1730宗毒品罪案,較去年同期下降16.3%。
警方圖片
毒品檢獲量方面,多種毒品均有所上升,增幅最大是大麻植物 ,其次是可卡因 。升幅的主要原因是警方於過去五個月均破獲多宗大型毒品案件,包括警方於今年2月在上水共檢獲859棵大麻植物及5月在觀塘、紅磡、葵涌及長沙灣檢獲592公斤可卡因。
警方圖片
就青少年吸毒及販毒問題,雖涉及毒品案件而被警方拘捕的青少年人有下降趨勢,但警方仍會繼續加強禁毒及宣傳,致力將禁毒信息傳遞予青少年。警方毒品調查科聯同各區人員於8至9月暑假期間,在全港多區展開打擊青少年吸毒的「捍衛者」行動及打擊跨境販毒的「絡靖」的反毒品行動,共偵破99宗毒品相關案件,拘捕129人,年齡介乎15至70歲,共108名男及21名女,涉嫌「製造危險藥物」、「串謀販運藥物」及「管有危險藥物」。當中12名被捕人士未滿20歲,4名屬於學生,涉案年紀最小的15歲及17歲青年,僅被數十元的微薄報酬引誘犯案。跨境販毒集團會無所不用其極,用盡空運、人運或貨運方式千方百計試圖將海外毒品運入本地市場。行動中,警方共檢獲204公斤毒品,市值逾8,600萬元。警方會繼續與不同部門,包括內地及其他國家的執法人員加強情報交流,去堵截不同跨境販毒的活動。
警方圖片
除此之外,警方亦留意到涉及毒品的案件有年輕人被捕。在2023年1至8月的嚴重罪案中,最年輕的販毒被捕人士僅為13歲。當中有數單案件的被補人都十分年輕而案件的性質亦十分嚴重。
警隊毒品調查科一直致力採取不同策略打擊任何形式的販毒行為。為打擊販毒集團利用網上平台販賣大麻及相關CBD, THC產品,毒品調查科於本年8月21日至9月24日展開為期約一個月,代號「沙鷗」反毒品行動。行動中,警方總共偵破34宗毒品案件,拘捕共55人,分別50男5女,年齡介乎14歲至68歲,有5個為未成年嘅被捕人士,當中包括4名學生。而年紀最細既被捕人是2名14歲男童。警方共檢獲共重約161公斤不同種類毒品,包括大麻、THC及CBD產品、可卡因、氯胺酮、海洛英、迷幻蘑菇、冰毒及毒郵票等毒品,總值大約2千8百萬元。檢獲毒品當中,以大麻檢獲量最多,共重159公斤,市值約為2千7百萬元。
本報記者攝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和不同類型網上平台的普及,警方留意到有犯毒集團在不同網上平台如Telegram等開設專門販賣大麻及CBD, THC產品,並透過群組刊登廣告,販賣毒品。有見及此,毒品調查科跟著這類型網上販賣毒品營運模式,針對背後操縱者展開深入調查,並於9月17-18日進行收網行動,總共拘捕16名本地男女,當中包括兩名主腦,他們涉嫌經營一個Telegram 頻道售賣大麻類產品。透過這次行動,警方成功接管該頻道,將整個販毒集團由上至下,包括主腦、倉管、包裝員、送貨員、的士司機以致買家,通通一網成擒,全面地將整個集團連根拔起。 而整個「沙鷗」行動裡面,有8宗案件23個被捕人,是與網上平台販賣毒品有關的。
本報記者攝
警方必須指出,吸食大麻及大麻等衍生物,即THC 及CBD,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包括產生幻覺、上癮、引起抑鬱等。由2023年2月1日起,CBD已被列為《危險藥物條例》下的危險藥物。換句而言,大麻、THC及CBD產品都是毒品。
本報記者攝
這次沙鷗行動中,共有8名青少年被捕。警方相信除金錢利誘之餘,亦可能有不少人仍然相信網上世界能夠讓他們隱藏身份逍遙法外。然而,警方再次強調,網上世界並非無法可依。市民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切勿誤信販毒集團並以為販毒是一個低風險高回報的工作,但事實是「替罪羊」。最終,無論是吸毒海獅販毒,只會令自己斷送大好前途,抱憾終生。
本報記者攝
行動中,一名14歲男童被截停及搜查後,於其身上搜出18.44克大麻草及THC煙油,再於其住處搜出24克大麻草及4支THC煙油。經警誡後,男童聲稱是由受另一名14歲男童穿針引線,再受一名17歲男童的指示而販毒及收取$500港元作為酬勞。
剛才的案件,都顯示毒販愈趨利用青少年販毒或誘使青少年吸食毒品。隨著網上社交媒體的使用普及化,警方亦留意到毒販利用社交媒體作為販毒媒介及工具,公然把毒品資訊,特別是大麻,放到在青少年日常使用的社交媒體上,包括Instagram, Facebook, Telegram。不法份子亦會將毒品價錢加在圖片內,從而避開執法人員以搜尋與毒品相關的字眼去追查帖子。更甚的是,有毒販在網上平台明碼實價販賣毒品,更提供毒品送貨服務,行為猖獗。此等社交媒體大大擴闊毒販的接觸面,令青少年非常容易接觸到毒販及取得毒品。
本報記者攝
警方於近日打擊毒品的行動中,亦接管一個用以買賣毒品的Telegram頻道。警方重申,網上販賣毒品行為是違法,警方會全力打擊有關罪行,並接管用以買賣毒品的網上頻道或商店。面對網上販毒普及化,要解決青少年販毒吸毒問題必需要有社會大眾的多方面參與,讓警方及社會各界攜手提升青少年的抗毒意識,確實做到,「毒品一啖都咪制」。
毒品調查科情報組警司李蔚詩表示,警方於九月至十一月「禁毒季」已展開一連串的禁毒宣傳及教育活動,藉此讓巿民大眾了解吸毒的禍害,並提高青少年的禁毒意識。
警方圖片
禁毒季頭炮將會由毒品調查科禁毒宣傳車開展,由9月24日開始為期15日,禁毒宣傳車會走訪到港九新界熱點宣傳禁毒訊息。今年宣傳車的新主題是「咪仔星空奇遇記」,由毒品調查科吉祥物「咪仔」向大家宣傳毒品禍害。大家更加可以在宣傳車上認識一種全新毒品氣味,令各位更全面了解不同種毒品的形態,再配合車上設有的3D全息圖 (3D Hologram) - 立體地呈現毒品對器官造成的傷害,使大家更加懂得分辦不同毒品的禍害。禁毒宣傳車亦新設「毒品知識問答遊戲」,供不同年齡層的玩家挑戰。
本報記者攝
打擊毒品罪行不可以單靠警方力量,警方必須要連繫社會各方支持,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年,警方將會和教育局合作,推出禁毒教材給中小學使用。警方亦都推出最新一集咪仔日記。
今年,警方會再次在西九文化區舉行一個大型的抗毒展覽,同去年一樣,一連兩日的活動,有「禁毒領袖學院」學員設置的抗毒攤位、專家及過來人的正向價值觀分享、各式各樣的表演。關於禁毒季的詳情,警方已經於官網上載,警方現誠邀廣大市民參與禁毒季的宣傳活動。
警方圖片
而毒品調查科及香港浸會大學成功將四種香港最常被濫用的毒品製成氣味仿製品,今年大家宣傳車上會多一種全新毒品氣味——大麻。有關氣味經政府化驗所確認不帶有令人上癮的受管制成份,令巿民大眾能夠更全面了解不同毒品的形態。
本報記者攝
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許鳳環(警方圖片)
警方強調會繼續於線上線下打擊販毒活動,同時亦會不斷以創新的方式向公眾宣傳毒品的禍害要有效防範青少年販毒吸毒行為,我們必需要攜手向身邊的家人、朋友、青少年人宣揚禁毒信息,提高抗毒意識,一起向毒品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