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十大傑出運動員 3個來自林大輝中學 注重運動學業平衡發展

博客文章

十大傑出運動員 3個來自林大輝中學 注重運動學業平衡發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十大傑出運動員 3個來自林大輝中學 注重運動學業平衡發展

2023年04月22日 07:00

本港近日選出十大傑出運動員,代表香港在奧運取得獎項的多位運動員榜上有名,查看之下,原來有3個是林大輝中學畢業生,包括東京奧運男子花劍冠軍張家朗、空手道女子個人型銅牌得主劉慕裳和桌球運動員張家瑋。

「香港劍神」張家朗與林大輝

「香港劍神」張家朗與林大輝

細數之下,林大輝中學的體育運動人才輩出,曾多次世界賽中獲獎,也有參與東奧的乒乓球員黃鎮廷,賽艇代表洪詠甄 ; 世界單車冠軍郭灝霆、曾在多項國際賽中奪得獎牌的劍擊運動員崔浩然、亞運獎牌得主歐倩瑩、洪皓威、楊子加、廖文希、方凱申、和東亞運動會武術金牌得主關寧慧等,都是林大輝中學的校友或學生。

林大輝中學2004年創校,至今已19年,明年將踏入20周年,校監林大輝對本網說,最初辦學時,宗旨是培養對運動有濃厚興趣及潛能的學生,當時覺得,在香港教育制度下,學生要同時專注學業和運動,挑戰很大,必須有人從旁協助,付出時間栽培,否則只會被埋沒和淘汰,社會需要律師醫生,但同樣需要運動員。所以當時辦了林大輝中學,每屆招生有一定名額留給有運動潛能的學生。

林大輝中學走專業路線,當學生選定專注一項運動後,就由專業教練指導,學校也有焦點運動項目,包括劍擊、空手道和籃球等,也經常加入新的焦點項目。

林大輝說,剛進校的中一生,通常同時玩幾項運動,後來才漸漸發掘到最專長的項目,如乒乓球的黃鎮廷,最初是玩田徑,「香港劍神」張家朗初期是打籃球。要發掘學生的長處,一般體育教師可能不足夠,必須是專業教練,日後的訓練更必須是專業教練負責。

即使學生成為運動員,外出比賽,學校也會安排他們學習傳統課業,2015年開始,跟香港體育學院簽訂合約,建立「夥伴學校計劃(高中教育)」,參與計劃的全職運動員和學生,上午在學校讀書,下午由專車送到體育學院訓練,林大輝中學也為學生提供彈性學習安排,靈活處理課程設計。

林大輝說,他們不希望運動員不讀書,現今社會運動員也要具備知識,例如外籍或內地的教練,運動員須與他們溝通,訓練計劃書也要看得懂,日後從體壇退休,或不幸受傷要退出體壇,也要具備一定知識。事實上,不少全職運動員校友也成功考入大學,關寧慧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學校也設有獎、助學金制度,確保沒有人因付不起學費而被剥奪接受教育和訓練的機會,教育署要求學校把收取到的學費的10%,作為獎助學金,林大輝說他們遠不止此數,甚至會到達20%的比例。

相較學校最初開幕時,現在社會上對運動的重視程度高很多,他憶述,最初幾年不是招不到學生,是招不到學校想招的學生,現在已有不少對運動有興趣的學生,而現在的運動員,職業出路遠比以往闊,例如家長會聘請專業教練訓練子女,公司聘請運動員推廣品牌,從事公共關係工作等,他相信啟德體育城開幕後,運動員的職業選擇會更多。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由警察心理服務課創辦的「心聆團隊」今年踏入20周年,一直以義工服務形式為警察同袍提供情緒支援。2012年成為團隊成員的女警長劉雅芝坦言,自己也是「過來人」,曾經歷過情緒困擾,幸得到適時關懷和協助才能走出低谷,自此她便積極地透過分享自身經歷關懷身邊人,為同事及家人尋找情緒出口,她更希望「心聆團隊」能招募更多新血茁壯成長,繼續成為同袍們最堅實的後盾。

女警長劉雅芝自二零一二年加入「心聆團隊」,為受情緒困擾的同袍提供支援。

女警長劉雅芝自二零一二年加入「心聆團隊」,為受情緒困擾的同袍提供支援。

在最新一期《警聲》,劉雅芝便分享了自己作為「過來人」的經歷。她曾經以為自己身為警察,必須長期保持堅強,「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撐著,不能示弱」。直到一次經歷嚴重情緒困擾,她才發現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我曾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以至每當聽到來電鈴聲,便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令我寢食難安。在長期高壓下,我除了嚴重脫髮,更出現抑鬱徵狀。」她說。

其後,她往求醫,一名中醫師看穿了劉雅芝的病根,關切地跟她說:「不如我們先談談心事吧!」就是這句簡單直接的窩心話,瞬間讓她淚流滿面,釋放積壓已久的情緒,也令她悟出「心病還需心藥醫」的道理。之後,在親朋開導下,她成功走出情緒陰霾。

如今事過境遷,劉雅芝坦言:「如果當時我早一點尋求協助,可能會少走一點彎路。其實只要有人願意聆聽,一念之間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以至挽救一條生命、甚至一個家庭。」她認為,作為守護者的警察,其實也有需要被守護的時候。

於是,她決心加入「心聆團隊」,通過嚴格遴選後,她完成了至少36小時的專業訓練,涵蓋深度聆聽、哀傷輔導、自殺危機及事故壓力處理等,並通過考核,成為這支專業支援隊伍的一員。

團隊服務多元,從舉辦壓力管理工作坊、為新進學警與見習督察安排經驗分享,到全天候接聽「心聆熱線」,第一時間為情緒受困的同袍提供支援。

「心聆團隊」為學警舉行講座,分享壓力管理經驗。

「心聆團隊」為學警舉行講座,分享壓力管理經驗。

劉雅芝分享接聽熱線的心得:「輔導的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在提供不同視角與真誠的陪伴,讓對方暫時卸下重擔,看見出路。我們相信,一句問候、一次傾聽,看似微小,卻是『積小善成大愛』的實踐。」

在曾經接觸的個案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與2018年釀成19人死亡的大埔公路巴士意外善後工作。

當時「心聆團隊」奉召與其他部門及單位的專業人員一起支援死者家屬,「當時大家都義不容辭,調查人員負責還死者公道,我們就幫助正感到非常徬徨的家屬處理後事,讓生者釋懷。」

歷經廿年耕耘,「心聆團隊」已茁壯成為一支擁有111名成員的專業支援力量。展望未來,劉雅芝期許招募更多新血。

「警隊的強大,不僅在專業,更在於3萬同袍的團結。每一次真誠的聆聽與問候,都在累積守護彼此心靈的大愛,讓我們成為彼此最堅實的後盾。」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