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黃大仙慈正邨長期病患男染大鼠戊型肝炎 當局追查源頭

社會事

黃大仙慈正邨長期病患男染大鼠戊型肝炎 當局追查源頭
社會事

社會事

黃大仙慈正邨長期病患男染大鼠戊型肝炎 當局追查源頭

2023年05月10日 17:43 最後更新:17:44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10日表示,正調查一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並呼籲市民保持良好個人、食物和環境衞生,以預防感染戊型肝炎。個案涉及一名有長期病患的32歲男子。他到伊利沙伯醫院覆診期間,發現出現肝功能異常。病人現時情況穩定,其血液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大鼠戊型肝炎呈陽性反應。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病人居於黃大仙慈正邨

衞生防護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人居於黃大仙慈正邨,沒有接觸齧齒動物或鼠隻,潛伏期內沒有外遊。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根據現有的流行病學資料,暫未能確定有關感染的源頭及途徑。中心的調查仍在進行中。發言人補充,中心已將個案通報食物環境衞生署的防治蟲鼠事務諮詢組,以視乎情況及需要進行防治鼠患工作和調查。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目前,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確實傳播途徑尚未明。可能的傳播途徑包括進食或飲用被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被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環境或物件,及直接接觸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而一般導致人類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則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

要預防戊型肝炎感染,市民應保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如進食前須徹底洗手,食物應妥善儲存或放入冰箱,不要讓其長時間置於室溫的環境下,並應以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消毒家居,因為家用洗滌劑可能無法殺死戊型肝炎病毒。高危人士,例如有嚴重長期病患的長者(尤其曾接受器官移植的人士)、懷孕婦女、慢性肝病患者和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又稱G6PD缺乏症)患者等,感染戊型肝炎可能會出現嚴重病情,因此更應加倍小心。

黃大仙慈正邨一名32歲長期病患男子感染大鼠戊肝。資料圖片

黃大仙慈正邨一名32歲長期病患男子感染大鼠戊肝。資料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日本2023年現首例「日本腦炎」! 熊本縣7旬男子無意識

2023年09月26日 15:00 最後更新:16:37

日本2023年現首例「日本腦炎」! 熊本縣7旬男子無意識。

據NHK的報導,今年在日本熊本縣出現了首例日本腦炎患者。這名患者是一位年約70多歲的男性,出現發燒和言語不清等症狀後就醫,並在21日確診感染了日本腦炎。目前,他處於無意識的狀態。

這起病例是日本今年境內首次確診的日本腦炎患者。熊本縣在2022年也曾有3例確診病例,其中一名70多歲的婦人因此病去世。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日本腦炎是一種由蚊子叮咬傳播的疾病。感染者會出現高燒和痙攣等症狀,這些症狀通常持續約一星期。當幼兒或年長者感染時,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甚至死亡。然而,日本腦炎並不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