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公布,5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降至50.6,較4月下跌1.8,連跌3個月。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上月PMI下跌,反映通關後經濟復常所帶來的增長,或已逐漸到達極限;即使期內服務業受惠遊客消費,但未能完全抵銷全球高利率環境,以及內地經濟復蘇速度不如預期的兩大風險。
他預計,未來3至4個月,香港PMI或跌至50以下的收縮水平,在48至50之間徘徊。但他相信,隨著企業去庫存接近完成,加上如果環球央行暫停加息甚至開始減息,將帶動市場需求,第4季PMI或重上50以上的擴張範圍。
吳卓殷預計,今季香港經濟增長2.2%,全年增長4.2%,介乎政府預測的3.5%至5.5%之間。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正在歐洲訪問,是2019年以來首次到訪歐洲,今天在德國繼續行程。他在網誌提到,過去一周分別在法國及英國訪問,向當地工商專業界介紹香港最新發展和新優勢。他與企業交流期間,了解到他們對往香港發展有頗大興趣,個別正與「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洽商在港落戶,以香港作為基地,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以至亞洲市場。
陳茂波指出,有關企業看好內地及亞洲市場的規模優勢及增長潛力,香港實行普通法制度、法治信譽優良、營商環境友善、稅制簡單稅率低、監管制度與國際標準銜接且行使適度,是他們熟悉、信任和較喜歡的落戶地。他表示,香港的門戶和跳板角色非常明顯,他鼓勵有關企業加速和擴充在港的發展。
陳茂波說,今次專程訪問了幾家綠色科技企業,積極吸引他們到港,加速香港國際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中心的發展。
他表示,今次行程與工商專業界代表會面交流很多,從小範圍的閉門圓桌會議到數百名業界領袖的大型聚會,在交流過程中,不難感受到,法英兩地的金融及商界領袖普遍認為在香港營商的機遇龐大,「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尤其普通法及法治,是他們對香港的信心所繫。目前,在港的英法企業分別有650家和360家,2021年兩地在港的直接投資存量超過2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