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總商會上調年度GDP增長預測 由3.8%調高至4.2%

社會事

總商會上調年度GDP增長預測 由3.8%調高至4.2%
社會事

社會事

總商會上調年度GDP增長預測 由3.8%調高至4.2%

2023年06月06日 18:37 最後更新:19:18

香港總商會上調今年本港全年經濟預測,由原先估計的3.8%上調至4.2%,稍低於政府全年增長預測3.5%至5.5%的中位數。

香港總商會上調今年本港全年經濟預測,由原先估計的3.8%,上調至4.2%。

香港總商會上調今年本港全年經濟預測,由原先估計的3.8%,上調至4.2%。

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表示,反映商會對本港經濟的審慎態度,預期本港零售增長動力稍後時間會減慢,同時本港出口前景依然疲弱下,香港經濟難有可觀增長。

更多相片
香港總商會上調今年本港全年經濟預測,由原先估計的3.8%,上調至4.2%。

香港總商會上調今年本港全年經濟預測,由原先估計的3.8%上調至4.2%,稍低於政府全年增長預測3.5%至5.5%的中位數。

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表示,反映商會對本港經濟的審慎態度。

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表示,反映商會對本港經濟的審慎態度,預期本港零售增長動力稍後時間會減慢,同時本港出口前景依然疲弱下,香港經濟難有可觀增長。

他預期本港零售增長動力稍後時間會減慢,同時本港出口前景依然疲弱下,香港經濟難有可觀增長。

調查在本年4月進行,合共收回196份問卷,其中54%受訪企業聘用超過200名員工;28%公司的員工人數少於50。調查顯示,74%受訪公司正面對人才短缺的情況,當中61%表示相關情況已持續1至3年。其中又以初級管理職位的人手短缺最嚴重,達59%;只有1%受訪企業的高級管理職位有人手短缺的情況,影響最輕微。

梁兆基稱香港出口前景未明經濟難有可觀增長。

近年香港出現移民潮,在2019年初至2022年底勞動人口減少了21萬。調查顯示,員工離職的原因中,首位為「尋求更高的薪酬」,佔79%;其次為「移民」,佔70%。為解決人才流失,83%受訪企業選擇提供更佳待遇薪酬;其次為培訓員工,佔58%。此外,亦有49%企業投放資源推動自動化,冀減少人力依賴。針對紓緩人手不足的短期措施,44%受訪公司認為擴大和簡化現有輸入人才計畫的標準,有助吸引人才來港。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

梁兆基表示,目前政府推出的部分專才計畫著重吸引高層職位的人才,無助舒緩中低層人手短缺的問題,建議政府推出的勞工政策應集中低層勞工。他又相信,政府早前宣布的擴大「人才清單」計畫有助紓緩人手短缺的問題。

香港總商會上調本港今年GDP增長預測 由3.8%調高至4.2%。

香港總商會上調本港今年GDP增長預測 由3.8%調高至4.2%。

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表示,反映商會對本港經濟的審慎態度。

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表示,反映商會對本港經濟的審慎態度。

調查在本年4月進行,合共收回196份問卷,其中54%受訪企業聘用超過200名員工;28%公司的員工人數少於50。調查顯示,74%受訪公司正面對人才短缺的情況,當中61%表示相關情況已持續1至3年。其中又以初級管理職位的人手短缺最嚴重,達59%;只有1%受訪企業的高級管理職位有人手短缺的情況,影響最輕微。

他預期本港零售增長動力稍後時間會減慢,同時本港出口前景依然疲弱下,香港經濟難有可觀增長。

他預期本港零售增長動力稍後時間會減慢,同時本港出口前景依然疲弱下,香港經濟難有可觀增長。

近年香港出現移民潮,在2019年初至2022年底勞動人口減少了21萬。調查顯示,員工離職的原因中,首位為「尋求更高的薪酬」,佔79%;其次為「移民」,佔70%。為解決人才流失,83%受訪企業選擇提供更佳待遇薪酬;其次為培訓員工,佔58%。此外,亦有49%企業投放資源推動自動化,冀減少人力依賴。針對紓緩人手不足的短期措施,44%受訪公司認為擴大和簡化現有輸入人才計畫的標準,有助吸引人才來港。

梁兆基稱香港出口前景未明經濟難有可觀增長。

梁兆基稱香港出口前景未明經濟難有可觀增長。

梁兆基表示,目前政府推出的部分專才計畫著重吸引高層職位的人才,無助舒緩中低層人手短缺的問題,建議政府推出的勞工政策應集中低層勞工。他又相信,政府早前宣布的擴大「人才清單」計畫有助紓緩人手短缺的問題。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

香港總商會上調本港今年GDP增長預測 由3.8%調高至4.2%。

香港總商會上調本港今年GDP增長預測 由3.8%調高至4.2%。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11省會城市GDP破萬億 近半為內陸城市

2023年06月09日 10:25 最後更新:10:25

2022年全國省會城市經濟數據全揭曉,顯示2022年中國GDP突破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的省會城市仍為11個,而武漢超越杭州升至省會第三名。而在省會城市首位度(經濟總量佔所在省分的比重)方面,則有8個省會GDP佔全省比重超過1/3。

廣州街頭。 中新社圖片

廣州街頭。 中新社圖片

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還有毛主席像。

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還有毛主席像。

據《第一財經》報導,中國內地2022年的27個省會城市中,GDP規模超過萬億元的城市仍為11個,分別是廣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長沙、鄭州、福州、濟南、合肥和西安,其中廣州和成都GDP更超過2萬億元。這11個城市中,成都、武漢、長沙、鄭州及西安都是內陸城市。

武漢在疫情後經濟快速恢復。

武漢在疫情後經濟快速恢復。

杭州的商貿區。

杭州的商貿區。

與2021年相比,2022年省會城市GDP的排名城市有所變化,武漢在2019年之後首次反超杭州,重新回到省會城市GDP第三位。

南京秦淮河

南京秦淮河

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分析,武漢是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對大陸中部地區帶動作用很強,第二產業發展凸出。相比之下,杭州近年特色則是抓住網路風口,數位經濟發展成績亮眼,但要從消費互聯網走到工業互聯網、推動智慧智造還有一段路。2023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聚焦實體經濟,全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湖南長沙。

湖南長沙。

鄭州東站

鄭州東站

雖然武漢2022年GDP總量反超杭州,但也僅領先杭州113.43億元,兩市差距很小。從2023年經濟目標來看,杭州提出GDP增長5%以上,武漢也提出成長6.5%以上,觀察武漢與杭州2023年的GDP總量都有望突破2萬億元大關。

福州。

福州。

再從省會城市的首位度來看,中國有9個省會城市的首位度超過30%,較2021年少一個。分析主因是2022年部分省會城市受疫情影響較大,經濟增速明顯低於全省,研判疫情結束後,省會城市佔全省的比重也有望回升。

民眾在山東濟南,身穿傳統漢服禮拜孔子、擊鼓祈福。

民眾在山東濟南,身穿傳統漢服禮拜孔子、擊鼓祈福。

合肥。

合肥。

具體觀察則有8個省會首位度超過33.33%,分別是長春、銀川、西寧、成都、武漢、拉薩、西安、哈爾濱,這些城市大部分來自中西部地區。

西安街頭標語,歡迎中亞峰會舉行。

西安街頭標語,歡迎中亞峰會舉行。

廣州、成都、武漢三市是內地GDP最高省會城市。

廣州、成都、武漢三市是內地GDP最高省會城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