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檢測結果顯示,福島海灣內捕獲的一條魚,含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超標180倍。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表示,2011年311地震令福島核電廠嚴重損毀,反應堆仍要不斷灌水冷卻,以控制情況,核污水有機會滲漏排放出海洋,在魚類發現放射性元素並不意外。
本身是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的梁美儀表示,「銫」類似重金屬,某部分可能被人體組織或骨骼吸收,某部分則會排出體外,但今次超標量較高,如果高劑量進入人體,可能令細胞病變,嚴重可引致癌症,因為「銫」帶有輻射,半衰期超過二十年,長期可造成健康威脅。
他表示,日本計劃排放核污水出海不是妥善的做法, 一些歐美國家核電廠在附近湖泊儲存核污水10多年,讓放射性元素變成無害的化學元素,這是比較安全的做法,如果日方污水處理能力非常可靠,應該仿效上述做法,而非不負責任和自私地排放出海。
梁美儀表示,對本港食物安全把關很有信心,當局每日都檢測日本進口食物,亦有能力找到有輻射性食物,並馬上要求下架和禁止入口等,當局未來可能會加強相關措施,呼籲市民不需要太擔心。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公布成立重點企業辦公室,以引進知名及具潛力企業來港發展,至今已有約30家已計劃來港發展或擴展業務。
其中,聯想集團本身已在香港有超過2000名僱員,集團的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總裁黃建恆表示,本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是重要踏腳石,可利用本港資源服務大灣區及東南亞客戶。
黃建恆說,集團將與本港具科研實力的機構合作,在香港成立有關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專項創科中心,考慮因素之一是本港的粵語使用,可作為研究粵語在全球8000萬人口的應用場景,配合客戶需求。
總部設在美國的生物製藥公司「聖諾醫藥」,首席財務官葉永基表示,正與政府商討在2025年落戶河套區,預計投資4000至5000萬美元建立廠房,另外公司已在科學園設研發中心,預計投資3000至4000萬美元,並計劃招聘150人。
葉永基說,本港生產的藥物受全球認可,生產優勢較國內多,來港發展過程中有考慮地緣政治因素,但認同本港的國際大都會地位及擁有本身的法律系統,合適作為藥品生產中心。他說本港具備足夠人才,將協助大學及園區製作臨床產品,會將經驗及技術帶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