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朗普2次被起訴仍可選總統 原因係……

博客文章

特朗普2次被起訴仍可選總統 原因係……
博客文章

特朗普2次被起訴仍可選總統 原因係……

2023年06月10日 11:08 最後更新:11:22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涉嫌不當處理政府機密文件,被司法部起訴多達37項刑事控罪;他早前亦被刑事檢控,涉嫌在2016年大選期間偽造商業紀錄,今年4月曾出庭應訊。然而,學者指出,即便特朗普是美國第一個兩次被起訴的前總統,也不會妨礙他競選,他依然可以爭取2024年的總統大位。

特朗普被起訴,仍然可以參選2024總統。AP圖片

特朗普被起訴,仍然可以參選2024總統。AP圖片

華盛頓郵報報道,紐約法學院教授科明斯基(Anna G. Cominsky)表示,即使特朗普身上的任何未決案件被判有罪,也不會取消特朗普競選公職的資格;如果他當選,也不會阻止他擔任總統。「實際上沒有那麼多要求,憲法沒有明確禁止起訴未決、甚至是被定罪的人競選總統。」

喬治敦法學院教授弗雷德里克森(Caroline Fredrickson)指出,憲法對於競選總統的要求只有三個:候選人必須至少35歲、在美國或其領土出生、在美國居住至少14年。除此之外,擔任總統或其他民選職位幾乎沒有限制。

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被起訴及隨後的法律程序的影響可能有好有壞,特朗普的幾位顧問稱法律爭議和鬧劇是有利的,能讓特朗普重新成為黨內初選的關注焦點。

但顧問也說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和法律團隊是分開的,兩者行動並不一定一致,特朗普也未必側重聽取任一團隊的意見。特朗普競選團隊希望把遭到起訴定位為「大規模政治迫害」,以此拉同情票。特朗普不斷抱怨這些起訴案件只是騙局,並聲稱自己是清白。

不過,憲法對總統參選資格的限制還是有例外,如憲法第14修正案中的「作亂謀叛」(engaging in insurrection or rebellion)。一些左派法律觀察家認為,特朗普煽動2021年1月6日的國會暴亂,應依此法條取消其任職資格。新墨西哥州一名法官去年便取消一名縣長的任職資格,因為該人士參與國會暴亂行動。

司法部長加蘭(Merrick Garland)任命的特別檢察官史密斯(Jack Smith)除了調查機密文件案,也調查特朗普是否有介入試圖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的種種行動。但聯邦政府很少以煽動罪起訴任何人,許多法律專家懷疑第14修正案能否阻止特朗普尋求連任。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何怨何仇,千里追殺? 加拿大被刺殺錫克教領袖 已是今年死亡第3人

2023年09月22日 11:01 最後更新:11:16

近期加拿大與印度十分緊張,各自驅逐對方的外交官。讓兩國多年來緊張的關係墜跌至谷底的導火索,是3個月前的一樁謀殺案。

當地時間9月18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指控印度政府涉嫌參與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暗殺一名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同時敦促盟國聯合起來向印度施壓。9月19日,印度外交部發文予以否認,稱此類指控「荒謬和別有用心」,並指責加拿大包庇那些威脅印度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極端組織及恐怖分子。中國新聞週刊對事件作了追蹤報導。

加拿大是情報共享組織「五眼聯盟」的成員。有匿名的加拿大官員向媒體透露,多國參與案件相關情報的蒐集。調查結束後,相關情報可能會向公眾公開。

印度前大使K.C辛格表示,加拿大縱容錫克教徒尋求旁遮普邦從印度獨立,激怒了印度。而印度侵犯加拿大主權、威脅其公民,也讓加拿大感到不安。「雙方的分歧日益擴大……兩國的內政決定了各自的固執。」

印度總理莫迪。

印度總理莫迪。

印加關係破裂的跡象,在9月初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已經開始顯現。前往印度參會時,杜魯多並沒有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正式會晤。但在兩人非正式會晤中,杜魯多向莫迪明確提起這樁謀殺案。但莫迪反而怒罵杜魯多容忍加拿大龐大的錫克教社區中的極端主義。準備回國時,杜魯多所乘專機出現故障,但他拒絕印度提供的備用飛機,最後不得不在印度多滯留了兩日。

這場外交風暴的中心人物,是45歲的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尼賈爾生於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1997年從印度移居加拿大,當過整水喉工人,後來成為一間謁師所(錫克教寺廟)的宗教領袖。

被刺殺身亡的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

被刺殺身亡的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

2018年,印度反恐執法機構「國家調查局」報告稱,尼賈爾密謀在印度發動恐怖襲擊,指控其為採購武器彈藥籌措資金、培訓錫克教青年開展恐怖活動。2020年,印度政府將尼賈爾標記為「恐怖分子」,對其發起懸賞通緝。對於印度機構的指控,尼賈爾曾多次否認。

2023年6月18日,加拿大西部城市薩里,尼賈爾在謁師所外的停車場遭到槍擊,當場身亡。案發後加拿大警方鎖定3名嫌疑人,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涉案嫌疑人被逮捕。

加拿大情報部門此前曾提醒尼賈爾小心「職業殺手」,尼賈爾也曾向當地電台透露自己在一份「襲擊名單」上。遇害前數小時,尼賈爾在錫克教社區演講時談到近期發生多起針對海外錫克教「卡利斯坦」活動家被殺事件,提醒教徒們提高警惕。

尼賈爾是今年因故身亡的第3名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5月,「卡利斯坦突擊隊」首領潘傑瓦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市被槍殺。6月,「卡利斯坦解放軍」首領在英國伯明翰一間醫院去世,支持者稱其是被毒死的,但英國警方認為他的死亡沒有可疑之處。「卡利斯坦」運動尋求建立錫克教國家,海外錫克社區懷疑這些暗殺行動都是印度主導。

渥太華驅逐的外交官據悉是印度情報機構「調查分析局」在加拿大的負責人。調查分析局成立於1968年,是印度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情報機構。與美國中情局和英國軍情六處不同的是,調查分析局不歸印度國防部管理,而是直接向總理負責。調查分析局此前主要在巴基斯坦活動,如果尼賈爾遇刺證實為該機構的手筆,這可能是印度第一次在西方國家執行暗殺行動。

英國《衛報》評論說,在外國領土上實施暗殺已屬罕見,在所謂友好國家和G7集團成員國內搞暗殺更是「非常驚人和冒險」。

受這場外交風波影響,2022年3月重啓的印度和加拿大圍繞簽署《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EPA)的貿易談判,目前已暫時擱置。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印太地區分析師德雷克·格羅斯曼在社交媒體評論說,印加之間的「爆炸性新聞」讓美國拜登政府處於「雙輸局面」。「如果拜登政府站在渥太華一邊,新德里會竭力反對,質疑華盛頓的忠誠。如果支持新德里,則意味著美國與一位北約盟友作對。」

9月18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素里,遭到刺殺的尼賈爾的照片出現在當地錫克教寺廟外的橫幅上。

9月18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素里,遭到刺殺的尼賈爾的照片出現在當地錫克教寺廟外的橫幅上。

錫克教在15世紀末發源自旁遮普地區,是現存最年輕的主流宗教之一,目前在全世界有2500萬教徒,是世界第六大宗教。

錫克教徒用「頭巾帽」(turban)包頭。

錫克教徒用「頭巾帽」(turban)包頭。

在印度古代社會中,當時的當權者規定只有印度教徒可以戴頭巾,錫克教、穆斯林、佛教等教徒都不允許。這激發了錫克教的反抗。錫克教的規定,所有信奉錫克教的男子都必須戴頭巾,包括兒童。錫克教的男人蓄長髮,用「頭巾帽」(turban)包頭。成年男子的頭巾很長,展開足有6米。正因為此,要隨身攜帶木梳或象牙梳,及長髮簪,伸進頭巾撓頭用。所以有人以為包頭的就是印度人,其實是一個誤解,包頭主要是印度鍚克教徒。進入近代社會以後,隨著西方文化的滲透,很多印度教男子反而不再戴頭巾了。。

錫克教發源於15世紀的旁遮普。在古波斯語中,旁遮普意為「五河流匯之地」,19世紀前泛指印度次大陸西北地區,範圍大致涵蓋今日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印度的旁遮普邦、哈亞納邦與部分喜馬偕爾邦。

錫克教是兼受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影響的一神教,主張建立人人平等、不分種姓的社會。在500年的歷史中,錫克教徒曾擁有自己的王國,反抗過莫臥兒帝國的統治,在英國殖民印度期間以及印度獨立後成為了軍隊的中堅力量。

為錫克教徒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之前。當時一些錫克教徒認為,如果穆斯林可以擁有巴基斯坦,那麼也應該有一個「錫克斯坦」或「卡利斯坦」(意為「純潔者的土地」)。這一想法遭到印度政府的壓制。1947年印巴分治,英屬旁遮普省被一分為二,西旁遮普併入巴基斯坦,改名旁遮普省,多數居民為穆斯林。東旁遮普以錫克教與印度教信徒居多,併入印度領土,此後歷經多次行政區域重組。

上世紀70年代,自詡為錫克社群代表的阿卡利黨在印度旁遮普邦壯大,主張向中央爭取更多自治權。執政國大黨為了穩固選票和政權,扶植錫克激進教派領袖賓德蘭瓦勒,以制衡阿卡利黨。不料「養虎為患」,賓德蘭瓦勒與阿卡利黨聯合,通過製造暴力襲擊與暗殺的方式,與印度政府抗爭。錫克教社群與印度政府的關係也再次趨於緊張,並在1984年發展為劇烈的直接衝突。

當年6月3日,英迪拉·甘地政府發起「藍星行動」,以反恐為名,下令軍隊攻入錫克教宗教聖地「金廟」。賓德蘭瓦勒與政府軍激戰三日,最後被擊斃。血洗「金廟」的行動點燃了卡利斯坦運動支持者的怒火,10月31日,時任印度總理的英迪拉·甘地夫人,遭錫克教隨身護衛狂射39槍刺殺身亡。1985年,卡利斯坦分子又在印度航空多倫多-倫敦航線的一架航班上引爆炸彈,造成機上300多人全部死亡。

甘地夫人遭錫克教隨身護衛刺殺身亡。

甘地夫人遭錫克教隨身護衛刺殺身亡。

甘地夫人遇刺身亡後,其支持者及印度教教徒在全國各地展開對錫克教徒的無差別報復與屠殺。印度著名歷史學家拉馬錢德拉·古哈曾評價說,「藍星行動」在錫克教徒的心中留下了一道集體創傷,使其對印度政府產生了深深的懷疑。許多錫克教信仰者逃亡海外,向英、美等國申請政治庇護。

目前,全世界有約2600萬錫克教徒。其中,1800萬生活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另有800萬生活在印度其他地方和海外,主要是英國、美國和加拿大。

在印度政府持續打擊下,卡利斯坦意識形態在上世紀90年代後在印度本土逐漸式微,海外的錫克教分離主義運動反而開始愈發呈現上升之勢。

21世紀以來,有50萬人口的錫克教徒在加拿大政壇異軍突起。2015年國會大選中,20名錫克人當選國會議員,使旁遮普語一舉成為加拿大國會第三大語言。杜魯多的內閣中,有4位部長是錫克教徒,錫克教徒在加拿大政壇勢力龐大。

「移民加拿大的錫克教徒佔加國總人口的 2.1%,這一比例高於印度。他們是加拿大的重要投票群體,具有政治影響力。事實上,加拿大內閣中的錫克教徒比印度內閣中的還要多。」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錫克民族主義問題專家馬克·尤根斯梅爾指出。

「激進錫克教分子在加拿大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政治資本,讓杜魯多政府對卡利斯坦問題的態度越來越軟化。」印度國家安全研究院院士、印度全球關係理事會國際安全中心主任薩米爾·帕蒂表示。

今年6月在加拿大布蘭普頓市舉行的花車巡遊中,重現了1984年甘地夫人遭暗殺的畫面。加拿大執法當局否認這個巡遊涉及任何「仇恨犯罪」。

今年6月在加拿大布蘭普頓市舉行的花車巡遊中,重現了1984年甘地夫人遭暗殺的畫面。加拿大執法當局否認這個巡遊涉及任何「仇恨犯罪」。

今年6月尼賈爾遇刺身亡後,加拿大曾發生抗議活動,當時一場花車巡遊重現了1984年英迪拉·甘地遭暗殺的畫面。印度就此斥責加拿大為分離主義分子提供宣傳空間,損害印度主權和尊嚴。加拿大方面向印度政府保證,不會支持任何試圖在印度復興分離主義運動的努力,但亦強調將尊重加拿大人言論自由和集會示威的權利。

大約5年前,「卡利斯坦」主張開始在旁遮普邦死灰復燃。今年4月,印度政府逮捕激進錫克教活動家阿姆里帕爾。阿姆里帕爾成年後長期生活在迪拜,直到去年9月返回印度,此後一直在組織抗議活動。印度當局指控阿姆里帕爾製造了多起爆炸和暴力事件。為了逮捕他,印度政府一度切斷了旁遮普邦2700萬人的網絡服務。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專家尤根斯梅爾表示,相比海外,在錫克教徒佔60%的印度旁遮普邦,民眾對分離主義活動的支持度是有限的。但是,「當地人即使不支持也不加入激進組織,但可能會容忍他們,因為他們不滿總理莫迪的支持者建立印度教國家。」

9月,莫迪改為自稱「婆羅多」總理而非「印度」總理的名義發出G20峰會邀請函。「婆羅多」源自印度教史詩《摩訶婆羅多》, 尤根斯梅爾稱,「包括錫克教徒和穆斯林在內,許多印度非印度教少數族群都認為莫迪使用『婆羅多』一詞是印度執政人民黨賦予印度教特權、不尊重印度傳統的又一例證。」

9月19日,杜魯多態度似有軟化。他將暗殺歸咎於「印度政府的代理人」,沒有暗示是印度政府高層下達的命令,又表示「不想激怒印度」,敦促各方繼續合作。但新德里沒有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回應。

英國《衛報》評論說,「無論殺害尼賈爾的兇手是誰,印度所走的道路,將會使其與西方國家的合作變得更加困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