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表示,支持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重要原則是讓本地輪候病人優先配對器官,無法配對的話,再讓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輪候病人獲益,是雙向公平原則,他認為內地捐給香港機率會大於香港捐給內地。
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被問到「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高永文說醫管局人手短缺,計劃讓大灣區醫護來港交流,仿效新冠疫情期間做法,能減輕本港醫療體系壓力,期望未來會擴大規模。
醫管局。資料圖片
另外,針對政府推出基層健康服務,為市民提供慢性病篩查,令病案增多,醫管局壓力增大,高永文認為需要加強公私營合作,轉介病人到私營診所接受大腸鏡檢查,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延續護理,及早發現及治療,對市民的長遠健康有幫助。
醫管局。資料圖片
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共享基金會」一直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動醫療援助項目,基金會理事高永文在廣西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人類是「命運共同體」,不應因一個國家貧富,影響人民被醫治的機會,這涉及平等問題,因此利用香港的法律制度、管治理念等,在港成立全國性慈善機構「共享基金會」,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白內障病人免費進行手術。他指醫學無疆界,最能觸及人心,而且與語言無關。
高永文強調,需要有基建,這些國家才有機會發展。圖為內地鐵軌鋪設作業。新華社資料圖片
曾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的高永文指,「香港既有大慈善家,又有小慈善家」,當外地有災難,紅十字會在短時間內發出呼籲,香港不但有企業大手捐款,亦有市民排隊捐錢,100元、50元地捐,香港民間亦有很多願意做義工、捐錢的小市民,認為香港可發揮這方面的作用。
高永文表示,中國為何過去20年發展得特別快?其中一個原因是基建。圖為內地鐵軌鋪設作業。新華社資料圖片
他指,利用香港的法律、會計制度、管治理念、公平公正公開的文化,在港成立國家級的慈善機構「共享基金會」,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白內障病人免費進行手術,在公共衞生領域作貢獻。他又指,中國國企及民企亦為當地建設港口及鐵路,但遭當地反對派攻擊,「難道這些不是貢獻?只是賺錢?」認為不可抹煞他們努力。
高永文稱,醫學無疆界,最能觸及人心,而且與語言無關。
非貪圖當地人工低 亦會培訓人民技術
高永文笑言,其他國家扶貧「派架飛機空投掉低物資,叫人去執」,強調需要有基建,這些國家才有機會發展,「中國為何過去20年發展得特別快?其中一個原因是基建」。他指,相關企業不只是到當地賺錢,並非貪圖當地員工工資低,亦會培訓當地人民的技術,對這些國家長遠發展有好處。
高永文指,「香港既有大慈善家,又有小慈善家」。
他又分享自己中學時修讀理科,亦有學習中史、世界歷史、地理,認為一個地方發展有很多因素,恐怕香港人過於覺得自己「叻晒」,不了解香港發展成功要素,認為港人獅子山精神、夠拼搏,只是香港成功的其中一成、兩成因素。
高永文指,香港天然地理位置優勢較罕有,加上中國政治發展,四五十年代時被其他國家圍封,香港當時是唯一的出口,也形成優勢之一,大量從內地移民來港的人民,他們的智慧及辛勞亦是重要因素,「我哋呢一代坐食其果,唔可以領咁多功」。他最後強調,香港日後繼續發展,不能只局限在香港,要明白世界格局。
高永文指,香港日後繼續發展,不能只局限在香港,要明白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