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網民生食淡水魚後染寄生蟲 發小紅書警世帖:謹慎食用

生活事

網民生食淡水魚後染寄生蟲 發小紅書警世帖:謹慎食用
生活事

生活事

網民生食淡水魚後染寄生蟲 發小紅書警世帖:謹慎食用

2023年09月13日 07:00 最後更新:16:19

內地網民在順德生食魚生後感染寄生蟲,經過2個月治療才康復。事後發帖警示大家謹慎吃生淡水魚。

順德魚生((小紅書@RING))

順德魚生((小紅書@RING))

這名網民在小紅書上發文,稱她今年2月與男友一同前往廣東順德遊玩,到一家知名餐廳品嚐當地特色的順德魚生。然而,事隔3個月,男友突然出現疼痛與發燒的症狀,經醫測嗜酸指數驟升50倍。同行的另外兩人驗血亦發現嗜酸指數異常。

更多相片
順德魚生((小紅書@RING))

內地網民在順德生食魚生後感染寄生蟲,經過2個月治療才康復。事後發帖警示大家謹慎吃生淡水魚。

檢驗報告單(小紅書@RING)

這名網民在小紅書上發文,稱她今年2月與男友一同前往廣東順德遊玩,到一家知名餐廳品嚐當地特色的順德魚生。然而,事隔3個月,男友突然出現疼痛與發燒的症狀,經醫測嗜酸指數驟升50倍。同行的另外兩人驗血亦發現嗜酸指數異常。

寄生蟲研究所(小紅書@RING)

醫生懷疑可能是寄生蟲感染或白血病,但由於普通醫院無法進行寄生蟲檢測,事主不得不轉到無錫的寄生蟲研究所進行檢查,期間持續低燒數日,最終確診感染肝吸蟲並在體內發現其蟲卵。

網民評論(小紅書@RING)

事主指出,經醫生確診後,她需要接受療程治療,並抽血檢測嗜酸指數。雖然她的指數在服藥後恢復正常,但男友的指數卻上升了50倍。由於男友體內蟲卵過多,藥物無法立即降低指數,他甚至出現全身尋麻疹。

網民評論(小紅書@RING)

同時亦有網民持相反看法,指廣東人從小吃到大,認為發文者在抹黑順德美食。無論如何對於未煮熟的食品,相信任何人都應謹慎進食為妙。

檢驗報告單(小紅書@RING)

檢驗報告單(小紅書@RING)

醫生懷疑可能是寄生蟲感染或白血病,但由於普通醫院無法進行寄生蟲檢測,事主不得不轉到無錫的寄生蟲研究所進行檢查,期間持續低燒數日,最終確診感染肝吸蟲並在體內發現其蟲卵。

寄生蟲研究所(小紅書@RING)

寄生蟲研究所(小紅書@RING)

事主指出,經醫生確診後,她需要接受療程治療,並抽血檢測嗜酸指數。雖然她的指數在服藥後恢復正常,但男友的指數卻上升了50倍。由於男友體內蟲卵過多,藥物無法立即降低指數,他甚至出現全身尋麻疹。

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加上一個月休息,男友終於康復,但在此過程中經歷了尋麻疹、噁心嘔吐、發燒和嗜睡等症狀。

小紅書帖文一出,紛紛引來網民熱議。其中有網民表示覺得可怕,亦有網民分享,其他食物都會引致感染入院。該網民回應表示:「我老公住院,隔壁床就是牛蛙感染住院。醫生批評,說魚生牛蛙這些他們都不吃的。」另外有網民回應,經常生吃馬蹄、菱角、蓮藕也容易感染,因為肝吸蟲的蟲卵很容易吸咐上這些食物上。

網民評論(小紅書@RING)

網民評論(小紅書@RING)

同時亦有網民持相反看法,指廣東人從小吃到大,認為發文者在抹黑順德美食。無論如何對於未煮熟的食品,相信任何人都應謹慎進食為妙。

網民評論(小紅書@RING)

網民評論(小紅書@RING)

本港食物安全中心提醒: 不要生吃淡水魚肉 慎防致病菌與寄生蟲 進食淡水魚生(中式魚生)會危害健康。生的淡水魚包括鯇魚、大頭魚和山斑魚,可能帶有寄生蟲,例如可令肝臟的膽管梗阻、發炎和出現癌症的中華肝吸蟲。

本港的腸道寄生蟲感染個案大部分是由中華肝吸蟲所致。 除了寄生蟲,進食生或未經煮熟的淡水魚也有機會感染食源性病菌。過往,新加坡曾經發生多宗與生吃淡水魚有關的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乙型鏈球菌可感染身體各部分,包括血液、肺部、骨頭和關節。

此外,乙型鏈球菌亦可藉由傷口造成感染,包括處理生的水產時遭割傷和有外露傷口等,都有可能受到感染,尤其是長者與免疫力弱人士(例如有長期病患者)。

為保障公眾健康,根據《食物業規例》(第132X章),本港禁售淡水魚生(中式魚生)。消費者無論是在港或外遊,切勿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尤其是在吃火鍋或粥品時,須待魚熟透方可進食。

預防食源性疾病,市民亦應注意個人、食物與環境衞生: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

處理生的海產時先蓋好傷口,並盡量使用保護手套

生熟食物要分開擺放,並且用不同的刀具及砧板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

徹底煮熟食物才進食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天熱煩躁壓力爆燈? 營養師推介多巴胺食物紓緩情緒

2023年09月26日 07:00 最後更新:13:30

天氣悶熱,心情煩躁不安,台灣一營養師分享,多喝水、多吃高鉀的食物可能會紓緩情緒。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台灣營養師劉怡里在Facebook上提供了幾項實用建議,教大家如何透過飲食緩解壓力和不安的情緒。劉怡里表示,飲水和選擇含有高鉀、花青素、多巴胺等營養成分的食物,對於紓緩情緒特別有幫助。

飲水:充足的水分對於促進新陳代謝以及抵抗壓力和煩躁狀態相當重要。當人們處於高壓或煩躁的情況下,身體會產生更多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會引發身體發炎。因此,適量的飲水不僅能幫助新陳代謝,也能緩解由於壓力和煩躁所引發的發炎狀況。當你感到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妨喝一杯涼開水,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品味,這樣能有效地釋放身體的壓力。

高鉀:壓力情緒上升時,血壓容易也跟著上升,除了減少高鹽食物之外,建議可以補充含鉀量高的食物,幫助鹽分代謝,放鬆血管,食材如菇類、通菜、牛蒡、韭菜、香蕉、香瓜等。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花青素:情緒不佳時,容易影響作息與睡眠,皮膚狀況都不會太好,這時候可以補充紫色食物,裡面豐富的花青素,可以讓皮膚血管健康有彈性,食材如藍莓、茄子、桑葚、提子、紫薯、黑米、黑豆。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多巴胺:是一種大腦的神經傳遞物質,當多巴胺不足時,會造成疲勞、憂鬱、專注力下降、滿足感喪失,嚴重會影響睡眠,飲食可以多攝取酪胺酸成分高的食物,可以順利合成多巴胺,食材如香蕉、雞胸肉、三文魚、豆腐、南瓜籽、牛奶。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