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韓娥歌聲「繞梁三日」 齊國人民陷於其中不能自拔

史空穿梭

韓娥歌聲「繞梁三日」 齊國人民陷於其中不能自拔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韓娥歌聲「繞梁三日」 齊國人民陷於其中不能自拔

2023年10月09日 20:00 最後更新:10月10日 17:40

「繞梁三日」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列子.湯問》。

當中有言:「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在戰國時期,有一名叫韓娥的女子來到齊國。因為一路趕路,盤纏耗盡,已經斷糧已好幾日了。饑腸轆轆的情況下,韓娥決定在齊國臨淄城西南門賣唱求食。那歌聲圓潤婉轉,那神態淒美動人,凡是聽過的人都不由得被她濃郁的感情感動。人們把她圍得水泄不通,幹活的停了手,行路的歇了腳,吵架的住了嘴,哭叫的失了聲,開店的甚至連生意都不做了!韓娥唱罷,人們紛紛解囊資助,而韓娥也終於能把賣唱的錢飽足一頓了。

梁是指屋梁,古代屋樑上常常畫滿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花紋。(網上圖片)

梁是指屋梁,古代屋樑上常常畫滿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花紋。(網上圖片)

韓娥歌聲中強烈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弦,哪怕她離開了齊國三天,人們似乎還能感受到她歌聲的余音仍在梁間繚繞。 因此,人們都說韓娥之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不過後來韓娥的錢再次用盡,投宿一家旅店時還被旅店主人狠狠的侮辱一番。韓娥傷心透了,不禁哀哭淒唱而去。她的聲音是多麽悲涼,所有傾聽她歌聲的人都感受到了她內心深處的哀傷,陷入了悲痛。人們愁眉不展,只能垂淚相對,甚至有的人三日不食。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為了挽回這一局面,旅店主人只好請韓娥回來,讓她唱一首歡樂愉快的歌曲。韓娥在眾人苦苦哀求下,唯有再唱一曲。眾人一聽,開心得隨歌而舞。氣氛頓時歡悅起來,之前的悲愁像風一樣消失得一幹二凈。天長日久,臨淄的人也越來越喜歡唱歌了,幾乎每天都要練習韓娥唱的歌。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韓娥善唱余音竟能繞梁三日,音樂的力量實在是令人無法想象的。(網上圖片)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韓娥善唱余音竟能繞梁三日,音樂的力量實在是令人無法想象的。(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餘音繞梁」這個成語,其原意是音樂停止後,餘音好像還在繞著屋梁回旋;後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餘音回旋不絕。也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往下看更多文章

賢人相識「物以類聚」 淳於髡求賢如打水

2024年09月20日 20:00

「物以類聚」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易經.繫辭上》中的「方以類聚,物以羣分」,但最為人熟知的典故應當出自漢代劉向所寫的《戰國策》,在《齊策三》中有提及:「淳于髡曰:『不然。夫鳥同翼者而聚居,獸同足者而俱行。』」

戰國時期的淳于髡雖然是贅婿,但他足智多謀、能言善辯,不但得到齊威王的青睞,成為齊國的大夫,更多次為齊國立下大功。當時,齊威王只管喝酒作樂,終日只問酒色,不理政事,連一旁的文武百官也跟着一同荒淫放縱。戰國時期,風雲詭譎。其他各國見齊國內政混亂,都趁機進攻齊國。國家危在旦夕,但齊王近臣一個個膽小如鼠,都不敢上前進諫。淳于髡深知齊王喜好説謎語,因此淳于髡只好用隱語來勸諫齊威王振興朝綱,強大齊國。齊威王經過他的規勸後便勵精圖治,終於令齊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齊威王八年,楚國出兵伐齊。齊威王命淳于髡帶着黃金、白璧、駿馬向趙國求援。趙國朝堂之上,淳于髡昂首挺胸,從容不迫地向趙王陳明利害,並請其出兵援齊。趙王聽後點點頭,當即派「精兵十萬,革車千乘」到齊國去。楚國見趙兵來勢洶洶,便連夜撤兵。齊威王大喜,決定在後宮擺宴慶慶祝,淳于髡亦因此事被認為是齊國最好的賢士。

淳于髡博聞彊記,善於辯論。雖然身高不足七尺,但出使各國從未曾受到屈辱。(網上圖片)

淳于髡博聞彊記,善於辯論。雖然身高不足七尺,但出使各國從未曾受到屈辱。(網上圖片)

後來齊宣王昭告天下,以重金求取賢士。淳于髡在一天內就給他推薦了七個有才能的人,齊宣王和他們隨便談了談,發現他們果真個個本領高強。齊宣王怎麼想也想不透,淳于髡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這麼多賢人呢?於是,他便低聲問身旁的淳于髡:「人才難得,方圓千里內,如果能找到一個賢士已經很不得了。現在你卻在一天內給我推薦了七個賢士,不知先生是從何處找來的?若照此下去,賢士不是多得連齊國都容納不下了嗎?」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淳于髡聽後,笑了笑回道:「大王有所不知,同類的鳥會聚居在一起,同類的野獸則會走在一條路上。如果到窪地裏去找柴胡和桔梗這類的藥材,一輩子也不會找到一株,但是要是到山的北面去尋,那就多得車都裝運不完。我淳于髡在齊國也算得上是個賢士,所以您叫我推薦賢士,就像是到河裏打水、用打火石打火一樣容易。其實我還準備給大王挑選了另一批賢士,大王可想現在接見他們?」

柴胡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多有記述,有解熱、鎮靜、鎮痛、鎮咳的功效。(網上圖片)

柴胡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多有記述,有解熱、鎮靜、鎮痛、鎮咳的功效。(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物以類聚」這個成語,其原義是指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但後來多指壞人臭味相投,相互勾結;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