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漫不經意的運動

博客文章

漫不經意的運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漫不經意的運動

2023年09月13日 12:02 最後更新:09月20日 15:42

健身運動有基本功,要有最好效果,就可能需要到健身室,有計劃運動,練到[衰竭]感覺,就是用盡力量完成8-12下動作(有些理論最佳次數可能不同),最重要是覺得沒辦法再繼續時,卻盡力多做幾下,肌肉特別有[衰竭]感覺。

給自己足夠營養,蛋白質,給時間休息恢復,通常一到兩天,休息期間可以練其他肌肉,休息後再練習同樣肌肉,看情況在適當時間可以加重量,不斷給身體這刺激感覺,肌肉就會變大。

但是這種有計劃運動,場地器材要求比較高,我的經驗建議是:

大家可以買一些簡單健身器材,鍛煉結實身體,做縮水大隻佬也並無不可。

以下是這種可以考慮,我也拿來示範一下。

臂力器

每天漫不經意的拿來練一練,腦子什麼不用想,也是容易完成,一天兩次到三次,對體型狀態很有幫助。

調到合適難度,正手把器材夾到一起,8-12下。

抬到不同高度完成8-12下。

整體重複兩組。

反手重複刚才動作,可以感覺鍛煉到不同肌肉位置。

完成以上動作後,可能胸部和手臂較為累,這也是鍛煉出[衰竭]感覺好時機,可以把器材夾一點在大腿中間,大腿往裡面夾,幫助手臂和胸肌完成刚才動作,那裡為主力自己分配好,達到練腿又繼續鍛煉胸肌、肩和胳膊。

大腿用力夾這個動作,也是很好的促酮動作,多練大家就知道得益。




Lobo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為什麼專家科學家一定要有結論

2023年09月20日 15:38 最後更新:15:42

本來想再寫寫健身經驗,但今天朋友聊起一個問題,提出為什麼科學家幾乎所有的研究,不管是醫療的、進化論的、環保檢測等等,都必須出一個結論,不可以沒有結果,存在懷疑等等嗎?

生活中更有專家中的專家,喜歡引用專家的語言,當成不可懷疑真理。

也是宏觀的意思,例如日本核廢水排海事件,我的朋友群裡面,支持專家的,就是氚含量在安全標準,什麼只有這個有害,其他元素不重要等等,不能容許其他人對專家懷疑,不能懷疑出錯、作假等等,

看歷史,日本企業甚至全世界企業作假也不是做得少,一滴血可以驗全身疾病,藥物可以出來時驚為天藥,過了一段時間變為禁葯,苦了就是該時段服用該藥的人。

必須自己分析,用心得和自己經驗,評估專家是錯的或者是對的。

專家的理論根本沒沒辦法在人體裡面有足夠的驗證,幾百幾千人的臨床,加上刻意粉飾,例如,癌症病人腫瘤縮小,會不會因為生活習慣改好或其他因素,不是因為抗癌藥物?
打了新冠疫苗的死亡率相對低,會不會是因為敢主動打疫苗的,身體狀態比較好?

抗癌葯副作用又怎麼評估,我只知道看我的親戚朋友經驗,就是慘不忍睹,低質量的倒數日子。

放射性有害物質,按照專家說就只有一個元素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誰能夠真正證實其他的放射元素不重要?

中醫那種人體自然理論,你們專家科學家都不懂,還說什麼有害沒害?

長期吃三高藥,說沒有什麼副作用,為什麼開了藥,卻要求我媽不斷的抽血驗肝腎功能?

中藥重點是望聞問切,一人一方。

蓮花清瘟是寒涼藥方,也有不能接受的體格,怎麼在專家口中變成萬能藥,甚至可以預防新冠,許多藥廠更爭相仿製,說做成適合南方人用的新冠預防藥,結果相信的人身體越吃越弱,最慘的是最後也是倒在新冠一波波感染中。

幾千年的中藥還說副作用未明,孕婦忌食。出來一年多兩年的新冠疫苗,卻可以說通過孕媽傳到嬰兒,保護嬰兒?

可能主要原因是專家不用負責任,衰了就躲起來,時間沖淡了,有機會再出來説。
投資專家、股市專家如是,政府官員也是。

朋友阿嫂真實例子,坐骨神經痛手術失誤,醫生觸碰到病人大血管,病人死了,醫生也沒有責任,病人都簽了生死狀,死於不幸是最常用的醫療調查結論。

歸根到底,我真[懷疑]專家的[肯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